麻玉峰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企業要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的實際需求,將精益生產與內部管理相結合,構建精益生產管理體系,從而完善生產組織流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而促使企業長遠發展下去。本文分析了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的作用、不足以及成因,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實踐策略,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供理論依據。
緒論
精益生產體系概述 在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體系中,想要實現質量的優化目標,就要從質量把控入手,因此精益生產體系應運而生。精益生產體系的核心是精益思想,旨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最多的價值。精益思想不是片面地追求降低產品成本,也不是追求一味地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它的側重點在于要提高產品技術和成本的協調性、匹配度。
在精益管理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首先,要設立精益生產體系推進部門,使精益的思想可以得到有效落實,這也是企業實現精益生產的必經之路。精益生產體系推進部門可以下設精益項目和改善推進組、合理化建議管理組等職能小組,各小組之間分工明確,并明確主要責任人和相關負責人。其次,企業要制定精益生產戰略目標,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其實施過程需要對時間目標、成本目標和技術性能目標進行一定的平衡和協調。在制定精益生產戰略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并且要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戰略目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的作用 首先,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久發展下去,就要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消減企業經營活動中不經濟的部分,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精益生產體系的實施,企業可以在產品加工浪費、過量生產浪費、庫存浪費以及不良品浪費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績,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其次,通過精益生產體系的構建,企業會提高對生產計劃合理性和科學性的重視程度,生產質量也會得到提高,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針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企業都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這也是企業提高生產質量的重要方式。
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存在的不足 首先,目前看來,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的整體推進速度比較慢。部分企業的基層管理缺乏健全性,再加上內部管理人員認為如果精益生產的推進速度過快,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新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精益生產體系的推進缺乏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現階段,很多企業沒有了解和掌握生產作業標準的內容,標準作業的質量水平不高,因此無法對工作人員的精益生產進行有效指導,導致精益生產體系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有的企業經常更改生產計劃,物料管理效率比較低,影響產品庫存的穩定性。
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存在不足的原因 首先,雖然很多企業都已經實施精益生產,但是企業之間在管理人員意識、經營發展狀況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內在驅動力會有差異性。在實施精益生產時,很多企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是做表面工作,甚至有的企業持排斥態度,導致精益生產很難全面開展起來,精益生產體系的效果發揮不出來。其次,現階段,企業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相關配套機制。想要實施精益生產,企業就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以往的管理機制。比如,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和員工激勵機制缺乏完善性,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熱情的作用。
企業管理中精益生產體系實踐策略
優化生產布局 精益生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中生產布局的合理與否,與整個生產系統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功能發揮密切相關。生產設施的布局在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柔性以及減少生產過程浪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企業如果想要推行精益生產,要認識到生產布局的重要性,在滿足當前生產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產能,提高生產效率。因此,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生產布局,對于企業構建精益生產體系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將精益思想應用到產品的生產階段,彌補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推動精益生產布局為提升企業的單位面積產出率和整體運營效率等夯實基礎。從本質上來說,生產布局是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反映,精益生產布局可以說是企業組織生產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精益生產布局的目標是實現精益生產的要求,并且其要與工藝要求相符合,使物流方向與生產流程具有合理性。
加強現場精益班組管理 生產現場是企業消費來源之一,而現場精益班組就是生產現場最基層的組織。企業要組成精益管理實施小組,并制定健全的精益管理方案。精益班組的組長要根據精益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精益管理目標和精益管理方案。在精益管理體系的推進過程中,企業的管理人員要提高對精益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強現場精益班組管理,提升現場精益班組的現場控制力和執行力。與此同時,要將生產計劃、品質改善、員工技能、現場5S和TPM自主保全等納入現場精益班組管理中,實現工作管理系統化、工作要求標準化,從而實現企業精益生產的戰略目標。
建立標準作業指導書 在標準作業指導書的建立過程中,企業要加強調研,準確了解、掌握和分析工時,提高作業指導書的高效性、科學性和系統性。同時要對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分析,將必需的生產環節提煉出來,消除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從而建立標準作業指導書。在標準作業指導書的建立過程中,企業需要反復修改和推敲,并定期對標準作業指導書進行評估和檢驗,以達到預期效果。
多品種小批量連續流生產 企業要分析和解析質量成本管理流程,通過實現多品種小批量連續流生產,降低內部損失,并且可以按照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保質、準時、適量生產,從而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多品種小批量連續流生產指的是企業在生產時,雖然生產的產品種類比較多,但是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數量比較少的一種生產方式。在進行多品種小批量連續流生產時,企業要以客戶、工作人員、效益和效率為中心,不僅為客戶提供優質、及時和有效的服務,而且可以全面降低成本。
精益人才培養 企業精益生產體系的順利推進與精益人才有密切關系,因此,企業要重視精益人才的培養,積極引進和培育精益人才,并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單位配備足夠數量的精益人才,加強精益人才隊伍建設,促使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企業要提高對精益人才的認識,加大精益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通過完善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提高精益人才的創造能力,促使精益人才在企業的精益生產和管理中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綜上所述,精益生產體系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提升生產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企業要優化生產布局,并通過加強現場精益班組管理、建立標準作業指導書以及培養精益人才等,構建適合企業需要的管理體系,為企業管理人員的精益生產管理戰略決策提供理論依據。推進精益生產是一個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因此企業要及時、適當調整精益生產體系,推動企業在精益生產和精益管理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作者單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