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怡芯
隨著企業業務復雜度和數據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財務共享模式實現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確保財務報表準確性和可靠性成為高效運營的重要挑戰。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財務共享模式及其對業務與財務融合的影響,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建立縱向一體化的“屬地業務-屬地財務-共享財務”戰略體系、打通橫向一體化的共享全業務模塊鏈接,以及向前及向后一體化的合同模塊全管理流程等方面。這些措施能夠有效提升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降低風險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本研究對于推動企業財務共享模式的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并為財務管理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實證基礎。
在企業持續經營和發展的過程當中,伴隨著企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加,對于資金的需求量也在進一步擴增,這就需要企業進一步拓寬各類資金的獲取渠道,而當前大多數企業都會選用股權性融資或者債務性融資兩種渠道。而在當今市場化經濟體制全面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國有企業的融資渠道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拓,企業的個人融資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但在融資開展過程當中也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進而讓企業陷入被動局面當中。其中包括融資決定設計不夠科學、融資資金出現大量閑置,或者融資結構不夠恰當合理、短期貸款采用長期投資財務風險,融資資金項目投入無法獲得預期收益、融資收益無法抵消成本風險,無法在規范時間內償還融資等等。當國有企業出現融資風險問題時,那么自身生產經營工作以及發展潛力都會受到巨大限制和阻礙。為此,相關工作人員要深入開展企業融資工作目的、融資工作開展途徑以及抵債資金獲取來源等多個方面,深度剖析融資工作當中的風險問題,并針對各類風險提出較為恰當合理的應對措施,以期為廣大工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直以來,國有企業都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結構當中的中流砥柱,關乎著民生以及國家戰略發展方針政策的實施效果,也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國有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工作當中,要始終遵循安全平穩的發展理念,進而不斷擴大國有企業的發展規模,提升國有企業各類生產經營工作的品質和水平。在國有企業融資工作開展過程當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資金的儲備量,使國有企業具備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是國有企業全面融入市場化經濟環境當中的關鍵舉措。值得注意的是,國有企業的融資工作必須合理有序地開展,要避免出現盲目融資或者盲目擴張的問題,如果無法保障融資方法和策略的科學合理性,那么就會導致國有企業經營發展過程當中出現較為嚴重的財務風險問題。因此,在國有企業融資過程期間還要制定恰當合理的風險防范措施,結合各項資金的具體用途,不斷開展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策略的規劃工作,為企業制定更加完善恰當的融資規劃方案。
國有企業融資工作的具體內涵
近些年來,我國國有企業不斷加快改革創新工作的開展速度,這讓市場化經營理念被融入了國有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工作當中。如此一來,國有企業的投融資渠道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從較為傳統的銀行間接性債務融資模式,逐步向市場融資方向轉移,在市場當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以及永續債等債券融資方式愈發豐富多樣,同時還在大力爭取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券,這為我國國有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巨大的支持和動力。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較為主流的融資方法和策略 當前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往往具備較為良好的信用評級水平,信用等級僅次于政府部門,在社會當中往往占據著融資優勢地位,這讓國有企業的融資獲取渠道進一步擴寬。如此一來,國有企業的融資方向和方法都在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狀態,不但能夠向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借款和融資,還能向社會探索更加豐富的融資獲取攻略。
1.采取權益性融資方法。我國國有企業逐步提出了一種權益性融資,該種融資模式并不會設定融資日期,整體償還壓力較小,無需支付任何利息,是債務性融資工作有效開展的主要模式。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權益性融資主要來自國有資本的注入,融資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必須接受較為嚴格的審批流程,辦理較為詳細的融資手續。這是由于在民生建設以及戰略領域當中,民營資本的融資工作會受到一定限制,而國有企業開展權益性融資在基于自身發展經營決策的同時,還有上報道權力機關進行審批。
2.采取債務性融資方法。在我國國有企業持續經營發展過程當中,通過債務性融資能夠獲得較為龐大的生產經營資金補充,全面展現出市場資金量較為龐大的技術優勢。但在融資之后還要有效承擔本金以及利息的償還工作,在規范的期限之內償還本金以及所有利息。如果國有企業經營發展水平不佳,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或者企業內部大量資金被占用,無法在規范期限內償還本金和利息,那么就會出現違約,讓企業由于投融資風險問題陷入困境局面當中??偟膩砜?,國有企業開展股權性融資能夠獲得更加長期穩定的無成本資金供應,推動國有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選用更加靈活便捷的融資方法,獲取資金更為豐富的債務性融資。但無論是權益融資還是債務性融資都會存在一定的融資風險,但相對來說債務性融資的風險系數更高,違約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更大。我國國有企業在采用傳統銀行借款等間接性融資模式的基礎之上,還要進一步拓寬出公司債券以及企業債券等較為直接的融資方法。在資本、銀行等市場直接融資策略模式下,制定更加規范的企業內部管控機制,使企業在行業當中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擴寬,也能讓企業的融資結構更為恰當合理。
國有企業開展融資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伴隨著我國國有企業全面融入市場化經濟體制當中,國有企業對于各類生產經營項目的投資方法也愈發恰當合理,對于企業內部的資金配置也更加嚴謹完善。在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全面開展的推動下,我國國有企業不但要保障民生項目的經營,還要全面融入市場化經濟體制當中,獲取更為豐厚的經濟效益,借助市場競爭模式,逐步開創更為高效、優質、長期低成本的融資方法,讓企業得到持續生存策略,進而不斷發展和擴大。詳細來說,國有企業開展融資工作是各類生產經營項目有效開展的基礎保障。這是由于國有企業各類生產規模更大、經營周期更長、效益水平較低,大多是保障民生和戰略經營項目,而這類項目投資則需要通過融資策略來獲取。例如在我國省級天然氣管網工程項目建設工作過程中,其每公里建項目建設成本要控制在適合的范圍內,而建設長度達到了1000km,那么項目建設資金就會極為龐大,針對項目核準的資金成本也要達到20%,剩余的資金就要通過融資渠道來獲取。除此之外,國有企業融資是對其他企業并購過程當中的關鍵資金獲取渠道。通常情況下,國有企業對其他企業進行并購往往會結合自身主業制定并購策略,是國有企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核心手段,并購資金包含自有資金還要借助一部分融資資金。
國有企業融資過程當中所面臨的風險和危險
通常情況下,我國國有企業開展融資工作往往會應用在重要項目建設以及企業的并購過程當中,還有少部分融資資金會應用在實際工程項目運營。結合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國有企業的負債總額度達到了150萬億,整體資產負債率達到了64%。一直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國有企業的經濟實力認可度較高,片面地認為國有企業融資工作并不會存在風險,即使是出現了融資風險也最終由政府償還。但伴隨著當今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逐步分離,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經營發展趨勢也愈發明顯,國有企業日常經營發展過程中出現破產以及融資違約風險問題概率也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近幾年來國有企業融資逾期問題屢見不鮮,這讓各個國有企業對于融資風險的重視度大幅度提升。
公司決策工作考慮不周存在融資資金閑置風險 國有企業開展各類融資工作,在獲取大量融資資金的同時也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大量融資資金在企業當中閑置,便會出現資金成本的損失。這就需要國有企業相關管理人員采取融資資金與項目經營以及并購資金需求相互匹配的策略,提高各類融資資金的利用效率。但部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融資工作經驗不夠豐富,對于企業生產經營項目以及并購決策流程不夠熟悉了解,未能在項目經營以及并購決策制定過程中規劃完整的資金需求方案,這就導致國有企業融資決策制定不夠科學合理。時常會出現融資資金需求無法滿足或者大量融資資金白白閑置的問題,讓企業的融資成本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在國有企業當中出現融資資金大量閑置,還會讓企業的存貸風險大幅度提升,后續的融資審批無法順利通過。對于一部分特殊融資資金。例如,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券資金和主權債券資金,甚至還會面臨較為嚴峻的審計風險以及支付費用的隱患問題。
融資模式過于單一內部結構不夠科學合理 當前我國一部分國有企業仍舊沿用較為傳統的融資工作方法,為借助銀行以及各個融資機構獲取貸款,雖然該種融資模式成本投入較低,采用短期或者中短期融資策略。但長期采用該種融資模式就會導致融資結構失去平衡狀態,中、短、長期的融資模式搭配不夠恰當合理,甚至在企業經營生產過程當中出現短期貸款長期投入的問題,使企業資金應用陷入搭配失衡狀態。當企業大量資金過于緊缺時,就無法充分發揮出直接融資工作的良好作用,極大地限制了企業咨詢應用以及款項支出的靈活性優勢,使融資工作陷入困難局面。
融資成本超出預期但資金收益無法達到預期標準 國有企業在制定融資方案的過程中,項目建設最終經濟收益必須超出融資成本的支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充分考量融資期限和融資成本具體數額,采取任意融資策略,其最終的資金應用收益都要和融資期限相互匹配,真正達到融資成本的最優效果。但當融資成本遠遠超出預期數額時,相關管理人員就要暫緩或者放棄融資。各類生產經營項目的資金收益是償還融資的核心方法,但如果資金收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就會導致最終的本金無法如期償還融資的本金和利息,進而陷入支付風險當中。
各類資金應用安排不夠恰當合理從而出現融資逾期風險 國有企業在開展融資工作之前,就要針對融資資金的應用進行合理規劃,從而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這是有效償還融資本金的基礎保障。但部分國有企業雖然對融資工作保持較高的自信心,但對于到期融資的長款,只能寄希望于再次融資,無法安排自身資產對融資本金進行償還。一旦融資市場政策出現較大變化,那么整個融資市場的融資能力就會極為緊張,再次融資的困難度會遠超成本預期,進而讓融資逾期風險極為嚴峻。
國有企業對于融資風險的應對措施和方法
制定科學的融資決策合理規劃融資計劃 我國的國有企業對于各類資金的應用都要提前做好預算,融資工作開展也要制定詳細的計劃,通過較為科學的融資計劃方案,降低融資過程當中的資金閑置風險。首先,國有企業在開展長期生產經營項目規劃以及戰略方針制定的過程中,就要對企業的未來投資項目進行深度分析,準確預測項目經營周期和進度,明確本次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隨后結合自有資金的具體數額,為項目經營工作開展制定融資方案,科學合理地延長融資期限,還要合理安排融資的提前退款計劃。其次,管理人員要結合自身企業的經營生產水平,準確測算年度的資金需求,進而制定年度的融資計劃,有效設定年度融資最高限額,確保融資資金數量能夠始終保持在限額范圍當中。最后,企業當中要設定融資狀況跟蹤機制,動態化地掌握各類項目的經營進度、結算資金當中融資資金的需求狀況,恰當合理地安排融資資金提取,確保融資和需求始終保持一致狀態,避免企業出現資金閑置風險。
有效提升企業項目經營資金收益水平,有效應對融資風險 國有企業開展融資工作其主要目標便是為企業進一步拓寬資金獲取渠道,推動各類生產經營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獲取更為豐厚的經濟收益。由此看來,融資工作的開展必須具備良好的經濟收益,相關工作人員要防止融資成本超出預期目標,有效避免出現資金收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風險。為此,國有企業就必須恰當合理地提升生產經營項目的效益水平,提升國有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為此,國有企業在選擇投資項目的過程中,盡可能選擇收益較高的項目,準確測算項目投資的全部收益率,同時還要設定項目投資的最低收益率。對于部分政府指定的公益性項目,在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的同時還要爭取經營性補助,確保項目經營真正獲利。
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當中往往伴隨著諸多不同類型的風險,一旦由于融資問題陷入資金鏈斷裂問題當中,那么就會導致國有企業出現生存危機。由此看來,切實有效開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勢在必行,提升企業決策人員的融資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擴寬融資渠道,構建更加合理的融資模式搭配方案,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資金,確保企業在安全融資環境下提高自身的綜合收益水平。
(作者單位:常熟市環境保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