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倫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施工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種背景下,業財融合成為施工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力和降低風險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施工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新特點和挑戰,探討了財務管理要點和策略,為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業財融合作為一種新興的財務管理模式,是將企業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管理有機結合,以實現企業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價值最大化。施工企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其財務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研究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要點
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防控體系 施工企業應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財務管理的合規性、有效性和高效性,具體措施包括制定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各項財務操作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加強內部審計,及時發現并糾正財務管理中的問題,防止企業資產流失;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潛在風險進行及時識別和應對,確保企業財務安全。施工企業在面臨復雜的市場環境時,應加強風險識別和評估,以便更好地應對潛在的風險,如建立風險數據庫,對歷史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為風險評估提供依據;運用專業評估方法,如概率論、統計學等,對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量化評估;制定風險應對策略,針對不同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確保企業穩健經營。施工企業應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以提高財務風險防控的效率和效果,具體包括構建統一的財務信息平臺,實現財務數據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測企業財務狀況,提高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引入智能化財務管理工具,如財務機器人、智能數據分析等,減輕人工干預的負擔,提高風險防控的自動化水平。施工企業應建立健全監督與問責機制,確保財務風險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執行。一是明確各級財務人員的職責與權限,實現權責分明;二是加強對財務操作的監督,確保各項制度得到嚴格執行;三是建立問責機制,對違規操作、失職瀆職等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優化財務管理流程 施工企業應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明確財務管理目標,確保財務管理與業務運作的一致性。財務管理目標應包括確保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盈利最大化等。施工企業應結合業財融合的特點,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財務管理制度應涵蓋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內部審計、風險防范等方面。施工企業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構建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財務數據實時、準確、完整的傳遞,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決策效率。同時,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施工企業應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及時應對和處理,確保企業財務安全。施工企業應加強預算管理,優化預算編制、審批、執行和監控流程。確保預算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提高預算執行效果,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應對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成本控制與核算。通過成本分析,挖掘成本控制潛力,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施工企業應加強財務報告編制和披露工作,提高財務報告質量。確保財務報告真實、完整、準確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投資者和管理層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提高財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施工企業應建立健全財務報表體系,確保財務報表真實、完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此外,企業還應編制附注、說明等補充資料,以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好地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施工企業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企業應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涵蓋財務報告流程、審批權限、會計政策等方面,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定期評估。企業應積極拓展財務信息披露渠道,通過企業官網、證券交易所、行業報告等多種途徑,向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傳遞清晰的財務信息。同時,企業還應注重信息披露的時效性,確保利益相關者能夠及時獲取財務信息。施工企業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及時識別和應對風險。企業應制定風險應對策略,確保在面臨風險時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損失。此外,企業應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確保金融機構對企業的風險有足夠的了解。企業應注重提高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企業可以聘請專業機構對財務報告進行審計,確保財務報告符合相關法規和會計準則。同時,企業還應加強財務報告的解釋和說明,以便于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理解財務報告。
強化財務預算管理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加強財務預算管理是提高施工企業經營效益的關鍵。施工企業應結合項目特點,充分調研市場、準確預測成本,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施工企業應建立健全預算執行監控機制,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同時,加大對預算執行的考核力度,獎懲分明。施工企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預算,確保項目順利進行。施工企業應加大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投入,提高預算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能力,為預算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施工企業應加大對預算管理的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全員對預算管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 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情況,施工企業應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管理體系,將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整合,有助于企業全面了解業務運行狀況,為決策者提供準確、及時的數據支持。企業應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提高財務和業務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化工具,例如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財務與業務的自動化、智能化處理。施工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確保業務和財務的合規性。通過內部控制,企業可以降低風險,提高管理水平,為業財融合提供堅實的基礎。施工企業應加強預算管理,將業務與財務緊密結合。通過預算編制、執行和監控等環節,實現對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對業務過程中的各項成本進行監控和分析,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施工企業應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將業務與財務指標相結合,考核各部門和員工的績效。這有助于激發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企業應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使其更好地了解業務需求,為業務提供有效的財務支持。財務部門應與其他部門保持緊密合作,了解業務動態,共同推進企業發展。通過跨部門協作,實現財務與業務的有機融合。
創新財務管理模式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構建統一的業財融合信息平臺,實現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無縫對接。施工企業應對財務管理流程進行優化,簡化手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施工企業應加強內部控制,確保業務與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為企業創新財務管理模式提供基礎保障。施工企業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項目成本、進度、風險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施工企業應重視財務管理團隊的培養,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增強業財融合意識,為創新財務管理模式提供人才保障。施工企業可以與專業財務咨詢機構、軟件供應商等外部合作伙伴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推動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強化內部審計 施工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責、權限和程序,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選拔,提高其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業務和財務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精細化、智能化,提高審計效率和準確性。內部審計部門應與企業其他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實現業務與財務的緊密融合,確保內部審計工作與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相一致。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加強對內部審計成果的運用,將其轉化為企業改進管理、提高效益的動力。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定期評價,完善內部審計體系,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 施工企業應與金融機構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為雙方提供持續、穩定的業務支持。施工企業應根據項目特點和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共同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風險。雙方應積極探索金融創新,運用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型融資方式,滿足施工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施工企業與金融機構應共同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確保資金安全。金融機構應針對施工企業的特點,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滿意度。施工企業與金融機構應加強人員交流與培訓,提高雙方財務管理水平的專業素養。
本文從業財融合背景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新特點和挑戰出發,分析了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要點和策略。業財融合作為一種新興的財務管理模式,對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業應加強業財融合理念的傳播和培訓,優化財務管理流程,提高財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強化財務預算管理,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強化內部審計,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
(作者單位:核工業井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