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點》的發布,我國教育部門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吉林省蛟河市實驗小學開發了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采取項目式教學模式,涵蓋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勞動教育基地四大領域。這種模式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的勞動實踐平臺,以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
一、根據學校文化內涵確立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總目標
在開發以“文化引領、課程筑基、實踐賦能”為主渠道的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學校首先根據校情、學情確立勞動課程的總目標。這包括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了確保這些課程目標的達成,學校將總目標細化為一系列小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其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實施路徑。這樣,學生能夠在一系列有序的活動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確保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有效融入勞動教育的元素,不僅在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中強化勞動教育,還在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科學等學科教學中,巧妙地滲透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美德和勞動技術,使學生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都能感受到勞動的價值。此外,學校還制定了勞動教育基地與工作室的建設制度,以及勞動教育清單制度,確保勞動教育的有序開展。
二、依托地域特色確立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主題
教育即生活,因此課程設計也應回歸生活的本源,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地域文化作為一種鮮活而生動的生活元素,對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校探索了如何將地域特色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以構建一個教學與實踐、知識與技能完美融合的勞動實踐基地。學校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實踐方法,旨在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例如,學校勞動教育實踐研學基地自2023年以來,已建成11個工作坊,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反復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體會勞動的艱辛與智慧,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根據實際需求,勞動實踐基地還開發了“知行農莊”課程群,將種植、養殖和高科技栽培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耕博物館”“農莊小經理”“話說農莊事”“‘畫’說農莊美”“節氣在農莊”等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
三、在校園內開發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活動基地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在常規工作中積極融入勞動教育元素,特別開發了“紅領巾小當家”這一創新性的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值日,通過清掃校園等日常勞動,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這種做法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技能,學校定期組織勞動競賽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勞動熱情,還促進了他們的勞動技能提升。此外,學校還成立了與勞動相關的興趣小組和社團,例如陶泥制作、圖書整理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
四、將家庭勞動教育納入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環節
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將家庭勞動教育納入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環節,通過組織親子活動來實施勞動教育。學校特別開發了“家庭我當家”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旨在教育學生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主動幫助家人分擔家務,以此弘揚優良傳統,并在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進行勞動實踐。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家務勞動的意義,學校結合重大節假日和寒暑假,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合理安排家庭勞動作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務,體會父母的辛勞。此外,學校還要求家長與孩子組成“親子勞動小組”,共同完成家庭勞動作業,并邀請家長參與學校舉辦的大型親子勞動活動。這種家校合作的模式不僅豐富了學校的勞動教育資源,為家長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孩子學習生活、參與學校教育的機會,也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五、將社會實踐活動與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相融合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不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單一的互動,而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綜合實踐。這種多元化的實踐模式有助于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理念,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為此,學校積極開發了一系列“社區我當家”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旨在借助社會勞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有利的勞動教育環境。在這些課程中,學生不僅能直接參與社會實踐,還可以通過參與各種節慶活動來拓寬視野,提升社會責任感。這類活動不僅包括志愿者服務項目,還讓學生有機會深入社區,了解社區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此外,學校還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在農忙時幫助當地村民進行農業生產勞動。這種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收獲了實際的勞動技能和知識,更培養了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使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與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的融合,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際,學會了如何在社會中發揮作用。
當前,學校正持續探索一條以“文化引領、課程筑基、實踐賦能”為核心理念的勞動教育新路徑,構建多學科融合、多時空縱橫、校內外聯動的“知行”勞動教育體系,著力開發實施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緊跟時代步伐,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努力開發出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勞動教育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
【本文系吉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勞動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H2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