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碧青
中國的傳統教育歷來提倡“師道尊嚴”。但是面對新時代的學生,班主任除了要有威嚴外,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班主任試著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溝通,學生會更容易接納老師的意見和引導。班主任可以按照示弱、好奇、共情和引導學生這四部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部曲:示弱學生
示弱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防線,促進真誠和互信的建立。當我們示弱時,我們向對方傳遞了一個信號:我愿意承認自己的不足,并希望從你身上得到幫助和指導。這種誠實和謙虛的態度會讓學生更傾向于與我們建立起真實的連接,因為他們感覺到我們是真心實意地與他們交流。
老師在專業上的學識比學生強,但是在其他方面未必比學生在行,比如電腦操作、網絡詞語的使用。在班級的電腦操作管理上,班主任可以放權給學生,要跟學生特別強調:這個電腦平臺操作,老師不是特別擅長,需要大家的幫忙才能操作好電腦。班主任平時在跟學生聊天的時候,可以適當示弱,詢問一些自己不懂的網絡詞語,比如這個學期我在學生那里學會了好幾個網絡詞語,學會之后和學生聊天也適當使用一些學生喜歡的網絡詞語,學生會很自豪,會覺得老師把他們當大人看,這樣就很容易拉進老師跟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部曲:好奇學生
好奇心可以增強人際關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本·迪恩博士的研究表明,對身邊人的好奇,可以讓社交生活更加豐富。朋友之間總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相互分享,并以一種好奇的態度去接受這些趣聞,這樣子才能把天聊下去。
當老師跟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之后,學生有時候會跟老師說班級里的趣聞,班主任要以“朋友”之心表達好奇意識,不要以“審查”之心去聊天。有一次,學生不小心說漏嘴“誰跟誰談朋友了”,我馬上以一顆好奇之心詢問:“真的呀?他們是怎么談上的呀?太好奇了。”我這么一說后,學生頓時覺得這個老師太好奇了,聽到這種事情沒有批評學生,反而是好奇事情的進展,于是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他們的感情問題,學生還很誠懇地問我該怎么處理這類事情,我也以朋友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我在他們眼中就成為一個“開放”的班主任——班主任竟然會好奇他們的戀愛史,還會教他們談戀愛。他們變得愿意主動跟我談論同學之間的感情問題。
三部曲:共情學生
在人際交往中,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共情指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對他人情緒情感具備感受力和理解力。共情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情緒,更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
當班主任在與學生交流時,要能進入到學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到學生的內心,能將心比心體驗學生的感受,并對學生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當班主任共情學生后,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理解,師生之間的溝通就能更加順暢,這有助于對學生的下一步引導。與學生共情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師生關系就更加和諧。
四部曲:引導學生
經過班主任示弱、好奇、共情學生這幾個步驟后,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基本上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朋友”關系,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該如何處理這些事情。有一次,學生跟我傾訴他對某人有好感,我對他進行了一些異性交往原則和方法上的指導,比如引導學生:我們要變得越來越優秀才可以吸引對方的注意,所以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師生有良好關系,這時候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才更有效。
當我們和學生之間建立了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水到渠成了。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