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璇君,金華,張磊,王億平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腎臟結構和/或功能異常或不明原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60 mL/min·1.73 m2)超過3個月[1]。研究表明,CKD流行性廣、發病率高[2-3],其防治工作至關重要。清腎顆粒是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發的院內制劑,為治療CKD常用方,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其可達到改善腎功能及并發癥的目的[4-6],目前尚未進行藥理機制研究。本研究利用網絡藥理學方法,選取清腎顆粒的君藥、臣藥及重要使藥,即大黃、黃連、白花蛇舌草、丹參,探討其治療CKD的作用機制,為其臨床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利用TCMSP數據庫(https://www.tcmsp-e.com/),分別以大黃、黃連、白花蛇舌草、丹參為檢索詞,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類藥性(DL)≥0.18為條件進行篩選,使用PubChem(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數據庫獲得上述成分的SDF結構,并將上述成分導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數據庫,以藥物靶點預測值>0作為篩選條件。
以“chronic renal failure”為關鍵詞,分別檢索OMIM 數據庫(https://www.omim.org/)、GeneCards數據庫(https://previous.genecards.org/)、TTD數據庫(https://ngdc.cncb.ac.cn/)獲取CKD相關靶點,合并后刪除重復值,獲取CKD靶點。
將以上4味中藥活性成分對應靶點及CKD靶點輸入Venny2.1 平臺(https://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取交集,得到4味中藥治療CKD潛在靶點。
將4 味中藥活性成分及治療CKD 潛在靶點導入Cytoscape3.7.2軟件,使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進行網絡拓撲分析,構建藥物-活性成分-靶點-疾病網絡。按照degree值大小排序,degree值與重要性呈正相關。
將“1.3”項中交集靶點導入STRING 數據庫(https://string-db.org/),設置為“Homo sapiens”,交互分數≥0.4,構建交集靶點蛋白相互作用(PPI)網絡,并下載.tsv格式文件。
利用Cystoscape3.7.2 軟件的Network Analyzer 插件對PPI網絡進行拓撲分析,計算出degree值、中介中心性(BC)、平均最短路徑長度(ASPL)和緊密中心性,結果以degree值排序,使用R3.6.1對前30個靶點繪制條形圖。將“1.5”項中的.tsv文件導入Cytoscape軟件,使用MCODE模塊進行基因簇分析,以基因分值大于平均分作為核心靶點篩選標準。
利用R3.6.1 調用BiocManager、ClusterPr ofiler 等程序包,以P<0.05、Q<0.05為篩選條件,進行GO功能分析,包括細胞組分(CC)、分子功能(MF)和生物過程(BP)。利用ClusterProfiler、org.Hs.eg.db等軟件包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pathview包繪制信號通路圖,根據P值排序,選取前20位繪圖。
通過檢索TCMSP數據庫,共獲取大黃、黃連、白花蛇舌草、丹參活性成分99種,藥物靶點873個。將活性成分按degree值排序,排名前10位見表1,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參醇A等活性成分。

表1 白花蛇舌草、大黃、丹參、黃連活性成分
通過檢索OMIM、GeneCards、TTD數據庫,去重后獲得1 010個CKD相關靶點。將CKD相關靶點與藥物活性成分對應靶點取交集,得到102個交集靶點,即為大黃、黃連、白花蛇舌草、丹參治療CKD的潛在靶點。利用Cytoscape3.7.2軟件構建藥物-活性成分-靶點-疾病網絡,見圖1。

圖1 白花蛇舌草、黃連、丹參、大黃治療CKD藥物-活性成分-靶點-疾病網絡
將102個交集靶點導入STRING數據庫,得到由102個節點、1 250條邊構成的PPI網絡(見圖2)。導入Cytoscape3.7.2軟件,利用Network Analyzer工具計算網絡中各節點的拓撲屬性,核心靶點的基因分值以大于平均分作為篩選標準,并使用R3.6.1對前30個靶點繪圖(見圖3),由大到小排序,前5位核心靶點依次為VEGFA、EGFR、AKT1、SRC、STAT3。

圖2 白花蛇舌草、黃連、丹參、大黃治療CKD靶點PPI網絡

圖3 基于拓撲分析的核心靶點篩選(前30位)
將102 個交集靶點導入R3.6.1,進行GO 功能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中GO富集分析得到2 212個BP條目、36個CC條目、126個MF條目。BP主要涉及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肽基酪氨酸修飾、蛋白質自身磷酸化、肌肉細胞增殖等;CC主要涉及薄膜筏、膜微疇、膜區域、質膜筏、細胞頂端部分、頂端質膜、焦點黏附、細胞-基質黏附體連接等;MF主要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受體蛋白激酶活性、生長因子結合、胰島素受體底物結合等。根據P值選取各項前20條目繪圖,見圖4。

圖4 白花蛇舌草、黃連、丹參、大黃治療CKD靶點GO功能富集分析
共得到143條KEGG通路,靶點主要富集于缺氧誘導因子1(HIF-1)信號通路、PI3K-Akt信號通路、Rap1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等。按照P值選取前20條目繪制條形圖,見圖5。

圖5 白花蛇舌草、黃連、丹參、大黃治療CKD靶點KEGG通路富集分析
引起CKD的原因很多,如急/慢性原發性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征,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病、1型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抗中性粒細胞抗體血管炎等。西醫治療多為單靶點治療,鑒于CKD機制的復雜性,需要多靶點、多通路進行治療。研究表明,中醫藥防治CKD作用顯著[7]。清腎顆粒中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下清熱、解毒逐瘀之功,為君藥,黃連、白花蛇舌草及丹參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泄濁之功[8]。
治療CKD除針對原發病治療之外,中醫藥防治也至關重要。清腎顆粒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減輕大小鼠腎臟炎癥及纖維化,調節免疫及糾正貧血,并通過不同信號通路如PI3K-Akt、Janus激酶信號通路等實現對腎間質纖維化治療作用[9-11]。Louren?o等[12]通過對CKD貓模型研究中發現,VEGFR在CKD模型組中表達明顯下降,且與CKD生物標志物如血肌酐呈負相關性。Patel等[13]指出,單側輸尿管梗阻模型小鼠中的TGF-β1下游EGFR與腎纖維化呈正相關性,而Kim等[14]指出,AKT基因沉默小鼠的腎纖維化程度明顯加重。Li等[15]研究表明,SRC家族激酶對于急性腎損傷(AKI)治療發揮關鍵作用。Park等[16]研究表明,STAT3 可能影響AKI 到CKD 的發展,在此過程中,STAT3亞型有不同程度的表達。
GO富集分析結果表明,BP主要涉及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肽基酪氨酸修飾、蛋白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活性的正向調節、蛋白質自身磷酸化、肌肉細胞增殖等;MF主要富集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受體蛋白激酶活性、生長因子結合、胰島素受體底物結合等。CC主要涉及囊泡腔、前緣薄膜、嗜苯胺藍粒腔等。氨基酸代謝是CKD關鍵調節機制之一,這與GO富集分析結果一致[17]。
KEGG 結果顯示,HIF-1、PI3K-Akt、Rap1、MAPK信號通路參與治療CKD。Liang等[18]研究表明,活化Rap1能調節TNF-α以控制腎纖維化。Ye等[19]研究發現,TGF-β1/Smad3 和HIF1 信號通路在老齡小鼠AKI中發揮作用。Shi等[20]指出,PI3K信號通路參與AKI過程,而Rana等[21]研究發現,MAPK信號通路參與CKD 小鼠發病。本研究發現,VEGFA、EGFR、AKT1、SRC、STAT3等重要靶點及HIF-1、PI3K-Akt、Rap1、MAPK等重要信號通路參與CKD治療。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網絡藥理學方法探討中藥復方清腎顆粒中白花蛇舌草、黃連、丹參、大黃治療CKD的潛在活性成分可能是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參醇A等,核心靶點涉及VEGFA、EGFR、AKT1,可能涉及HIF-1、PI3K-Akt、Rap1、MAPK 等信號通路。本研究為進一步揭示清腎顆粒治療CKD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新思路。但限于中藥數據庫相關信息招募過程中潛在的遺漏,仍需開展相關實驗驗證,才能更好地闡明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治療CKD的生物學特性與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