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理科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和文科學習有根本的區別。作業在數學的學習中非常重要,通過作業,可以對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還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進一步融會貫通。學生通過學習的完成,可以對自己課堂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檢驗自己實際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探討傳統數學作業設計的弊端,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更好地為初中數學學習提供服務。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教學;作業;設計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傳統的聽講、練習鞏固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了,進而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以及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為主要學習模式。教師在上好一堂數學課之前,需要精心的設計教案,包括教學方式、教學時間、提問環節等等,但往往忽略了作業設計這一重要環節。作業是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對本堂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作業的批改,還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教案編寫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作業設計的重要性,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設計優秀的作業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傳統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的弊端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很少有老師注重作業的設計。學生完成的作業多為機械重復的活動,很少有創造性的問題,在作業中缺乏思維的訓練,應試思想嚴重,從而失去了作業的探究性和創造性。新課標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很顯然,傳統的作業設計與這一要求極為不符。在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都是老師單向進行的,是由老師決定的,學生沒有選擇權。事實上,提出問題是很好的創造性表達形式,學生對作業沒有參與權,就抹殺掉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在傳統的作業設計中,學生往往是完成單一的書面練習,形式單一。其實在課堂上,一個創造性的提問也是無形中的作業,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索的狀態,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傳統作業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內容機械重復,缺乏針對性。作業中單調乏味的機械訓練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壓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統一標準作業,一刀切的形式導致學生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又吃不了,沒有形成全面發展的局面。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多為被迫的完成作業,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除了極少的非組織形式的課堂討論,很好有合作探究的活動。而從老師的角度來講,批改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很好的反饋,但是批改中常常是單一的一個對和錯來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判,使學生也就只關注結果,而不積極思考錯誤的原因,對學生的作業缺少了積極的肯定和正確的評價。
二、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對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標準,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需要講究策略,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提高整體的能力。首先設計有彈性的層次作業。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由于生活環境、智力水平、學習習慣、思想能力等的不同,他們的個體特長以及學習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層次不同的作業,通過不同的內容、目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層次豐富的作業設計,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彈性需求。在作業中設計難度不同的2~3個層次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層次的作業,充分達到鞏固自己學習的目的。例:拋物線y=x2+(2-k)x-2k與y軸交于C點,與X軸交于A、B兩點,D為拋物線的頂點。求:(1)當k= ,拋物線頂點在y軸上;(2)當k= ,拋物線頂點在x軸上;(3)當A、B兩點位于原點兩側時,k的取值范圍是 ;(4)當k= ,△ABD為直角三角形;(5)當k= ,△ABD的面積為4;(6)當k= ,△ABC為直角三角形;(7)當k= ,△ABC為等腰三角形(人選一、二題完成)。這個例子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一兩個問題進行作業,充分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需求。另外,題目設計有難有易,優秀學生在這個題目中也能找到成功的感覺,留下了發展的空間。另外,在作業設計中還應該注重多樣化,提問作業、編題作業、開放性評價作業等,同時,老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還應該做到人性化評價,幫助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三、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的作業設計,應該緊緊圍繞新課標的要求,以實現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設計層次鮮明、形式多樣的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光焰.對數學作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2006(10):93.
[2]葉建國.淺談關于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幾點看法[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02):17.
[3]劉曉蘭.初中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3):74.
[4]劉琳.基于主體性教育原則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J].現代教學,2008(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