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智明
圖|作者提供
《鵝幻匯編》又稱《戲法圖說》,是現存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魔術書。全書分作6 小冊,于清朝光緒十五年出版。書中介紹了很多魔術道具和魔術原料的制作方法,內容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多門學科,妙趣橫生,令人驚嘆。了解和掌握這些魔術背后的科學原理,不僅可以感受到魔術藝術的奇妙,還能學習到科學知識,并幫助識破偽科學現象。本文選取了幾個涉及物理原理的魔術節目進行解析,旨在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去解釋書中的戲法,與讀者共同體會中國古代魔術的神奇。

《鵝幻匯編》書中鴛鴦分壺原圖
原文:
解曰:一壺之中釃出二樣之酒也,古時亦有此法,惟機關不同耳,乃以壺蓋上摘子扭轉,則壺中機動而酒換矣,然人見其扭摘子已明知也,今法則單手執壺全不動,作連釃二杯分二色,毫無混淆也。
嶄法:方錫壺一把,亦或可圓壺,壺中用錫片隔為二半,通達壺嘴亦分為二胡柄之灣。內於近口處并開二孔,如綠豆大,一孔在左半,一孔在右半,其內各盛酒使八分滿,使不過二孔。左紹酒,右火酒,其蓋內塞墊濕絮外蒙濕布使蓋緊,即毫無漏氣,分隔錫片之壺口處者,亦貼緊於蓋亦不可漏氣。變時以空杯二雙列檯上,將右手執壺,執壺之法,大指在壺前余四在壺后彎柄內,以食指按左孔釃之,則出火酒,更按右孔,則出紹興酒矣。
譯文:
表演者托著放有酒壺和兩只杯子的盤子上場,表演從一只酒壺里倒出兩種酒的戲法。
表演此戲法需要準備一把金屬酒壺,壺中間用金屬片隔為兩半,金屬片要與壺蓋的底部相平,并且要把壺嘴一分為二,這樣,一把壺就變成為兩把壺了。表演者需要在壺柄與壺嘴相平的位置上,左右兩邊各鉆一個如綠豆大的小孔。然后,在酒壺的一邊盛八成白酒,另外一邊盛八成葡萄酒,高度不要超過壺柄上的小孔;蓋子里面要塞上用布包裹著的濕棉花,使蓋子蓋緊以后不漏一點兒氣。表演的時候,表演者要把盤子里的兩只杯子放到臺子上,然后,右手執壺,大拇指在前,四指捏住壺柄。倒酒時,用食指按住左孔,倒出來的是白酒;食指改按右孔時,倒出來的就是葡萄酒。
科學原理:這個戲法利用的是大氣壓與壺內部氣壓的平衡的原理。當表演者用手指堵住后面的孔時,由于氣體無法進入壺體內,壺內形成低壓區,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壺內的酒難以倒出;當松開手指后,壺內連接外界大氣,氣壓平衡,壺內酒可以順利倒出。
與此類似的還有一些現代魔術,如魔術節目《杯子懸水》:魔術師在杯子中裝滿水,接著將杯子倒扣,水不會流出。接著,打一個響指后,水從杯中流出。

《杯子懸水》的魔術道具
此魔術的表演步驟為:魔術師事先準備一個杯子和一個圓形透明的亞克力板,魔術師將杯子下部開一個小孔,用手按住,裝滿水后,在杯口墊了透明的亞克力板。當水杯倒過來后,由于杯子外的大氣壓托住了亞克力板,使得水不會流出。而魔術師拇指松開小孔時,杯內氣壓恢復,透明的亞克力板落下,水就流出來了。
原文:
解曰:此乃祝由科中大過門也,用油十余觔置鍋內下焰烈火少頃,油沸先以自手執巾探入油內以巾染油而揩抹病人患處,則微熱而不焦灼,故人皆以為神奇,蓋水火無情但滾油亦可假耶。
嶄法:以大鍋置炭火上,先以醋十觔侵入鍋內,然后用油十五觔頃于醋上,油則浮于醋面而不和也,少頃醋滾則油亦沸騰,探手入油溫而不燙,也蓋醋在下,則先沸,醋沸則油拋動而亦起波矣,是則油尚未至大熱也,切酸醋性飲,固熱氣不易入油直湏,沸久然后油漸熱矣,然終效常油之熱相去天壤也。
譯文:
表演者將十幾斤“油”倒進鍋里,用旺火把“油”燒沸,然后將手伸到“油”鍋里,手拿出來的時候并沒有受傷,而且并沒有感到灼燙。
表演此戲法需要將一口大鍋放在炭火上,把醋和油合裝在一個桶里(其中6 斤醋、9 斤油,醋和油的比重應為1∶1.5)一起倒入大鍋。這樣,油浮在上面,醋卻沉在下面。一會兒醋被燒得滾燙了,油也隨之沸騰了。其實是因為醋的沸點低,醋沸騰了,浮在醋上面的油也會跟著翻動,但油的溫度并不高,手伸到里面一點兒也不會燙傷。
科學原理:看似沸騰的“油”鍋,其實只是在上面漂了隱瞞真相的油,油的下面全是醋。醋的沸點很低,大概只有60 攝氏度左右。由于醋的密度大、油的密度小,所以醋會沉到油的下方,使觀眾看不到醋的存在。
原文:
解曰:用水一大桶將五色之沙次第攪入水內,以竿旋水久之,然后伸手入水撈之則仍歸五色,毫無稍和,且可任點先取何色,亦無參差。
嶄法:用青石碾成細沙,可向做光粉作購之,染成五色,青用青黛,水黃用姜黃水,黑用墨水,紅用胭脂或蘇水,白則本色也,或用今之洋色。染法以各色水浸砂置鍋內炒干,則色染砂上,再用黃蠟和油使溶和,如膏如色砂內,拌炒之,務使極勻極和,不可太干太潤,干則捏不攏,潤則捻不散,逐色炒成之,變時分置五盆,用水一大桶將沙次第倒入手內緊捏其砂并成一團,入水放下,務置水面之下,方可放手也,以竿旋時,需竿頭離寸許,則沙團不動也,然后記其放下方向逐色撈起,捻散入盆。
譯文:
表演者事先準備一大桶水,然后把五種顏色的沙子分別摻入水中,用竹竿把他們攪勻,再伸手到水里去撈沙子,此時撈出來的沙子依舊是五種顏色的,且顏色之間不會有一點摻和。觀眾無論想要哪種顏色,都不會有差錯。
表演此戲法需要事先將青石碾成沙子(可以到做光粉的地方去買),染成五種顏色(青色用青黛水來染,黃色用姜黃水來染,黑色用墨水來染,紅色用胭脂或蘇木水來染,白色是本色)。染的方法是:首先用五種顏色的水來浸泡沙子,再放到鍋里炒干,色就染到沙子上去了;然后,將黃蠟和油融合在一起,如同膏子一樣,分別放到五種顏色的沙子里拌炒,一定要使其均勻,不可太干或太濕(干則捏不攏,濕則捻不散);最后分色炒好。表演的時候,要分別將五種顏色的沙子放在五個盆里,準備好一大桶水,把沙子依次放到手里握緊,變成一團后放到水里(要放到水面以下才能放手),用竹竿攪拌(必須竿頭離底一寸多,這樣沙團不會動)。表演者一定要記住放下去的地方,便可逐色撈起來,捻散了放在盆子里。
科學原理:不濕沙的原理是,表演中的沙子的表面用黃蠟和油組成了疏水材料,所以能夠做到和水排斥完全不相溶,且在水中不會濕潤。疏水材料具有防水、防霧、防雪、防污染、抗粘連、抗氧化、防腐蝕和自清潔及防止電流傳導等重要特點,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等諸多領域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以上就是對《鵝幻匯編》中一些涉及物理知識的魔術節目的介紹。《鵝幻匯編》內容精彩紛呈,其中有關物理學原理的魔術遠不止文中出現的幾個,希望諸如此類的中國古代著作都能夠發揚光大,讓讀者見證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