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尹琦 葉衛文
1.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24;2.長沙市南雅中學 湖南長沙410000
中國傳統武術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民族性,經過持續的發展,傳統武術已成為中國眾多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但是,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現代體育運動的興起,使得傳統武術發展陷于停滯狀態。中國傳統武術是在特定的歷史和文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其思想比較保守,口述教學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的套路又比較繁雜,這就使得它與當代武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2]。
梅山武術,作為中國諸多武術流派之一,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以中國武術的精髓為核心,以技、拳、自由搏擊為主要形式,注重從內到外的鍛煉,具有娛樂、陶冶情操、強身健體、自衛的作用。可以說,梅山武術是中國所有的武術流派中,古代武術的風格和技擊內容保存最全面的一派[3]。它成長在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區,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地方。梅山武學講究“神”“氣”“意”,以丹田為中心,將氣力融為一體,下盤扎實,出招狠辣,出招無聲。
湖南省梅山武術的基本內容分為三大類:拳術、器械和功法。拳術包括86種拳術和36式單操手,主要用于技擊;器械包括大鈀、長矛、鐵尺、雙锏、板凳、單雙刀、齊眉棍等,其中鐵尺、齊眉棍、板凳拳為梅山特有器械;功法包括樁功、筒子功、桶子功、鐵拳功、鐵掌功等。梅山拳在梅山一帶的推廣,讓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身體素質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近代以來,伴隨著西方文明的變遷,湖南省梅山文化遭受重創,梅山武術的保護與傳承形勢嚴峻,如何有效地保護中國的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武術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外部文化的沖擊,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懊飞轿幕币辉~,目前尚無定論。然而,梅山文化對梅山武術的技藝有著深刻的影響。從宏觀上看,荊楚文化與湖湘文化都受到梅山文化的影響,彼此交融,構成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派別。就村莊文化而言,梅山文化源于梅山洞蠻,不過是當地居民賴以為生的一種方式。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梅山武術都對梅山一帶的地方居民有著深遠的影響,梅山功夫具有剛猛、狠辣的特點,梅山文化中的“血性、蠻”之氣,是其直接影響的結果[4]。梅山武術在近代運動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得以不斷發展,為發揮梅山功夫的價值,就要使其不斷地與時俱進,梅山武術若是故步自封,遲早有一天會被世人所遺忘。因此,要基于西方近代武術與當代體育文化來審視它,對它的技藝加以雕琢,與當代的體育文化精神相結合,使它的技術系統更加健全,使之在其深厚的文化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壯大。梅山功夫的繼承與發展,更多地依賴于梅山文化與現代精神的交融。
一個地區的物質條件,直接影響著當地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梅山功夫發源于鄉村,在土地承包經營的年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文化休閑的選擇受到了限制。那時,梅山人大多依靠自己的土地生存,他們的生產水平很低,生活環境較差,因此才會選擇一種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娛樂的武術。習武既是當地居民的精神需要,又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的經濟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梅山一帶的許多家庭都開始做起了生意,有些人甚至離開了村子,來到了大城市。梅山一帶的經濟、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人們對文化休閑的選擇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梅山武術,同時,由于西洋文化的引進,以及現代價值觀念的傳播,梅山武術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再加上科技的進步,電視、電腦等成了人們重要的休閑娛樂工具,人們的空閑時間被占用了大半。
從梅山武術的發展歷程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地方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6]。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和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政治、經濟和文化不斷發展,傳統的體育運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了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湖南省政府把大量的資源投入競技體育的發展之中。梅山武術這一傳統文化,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湖南省當地的體育總局也不太重視梅山武館,很少舉辦類似的活動,不少人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的現代運動上,而那些靠著教拳為生的人,也不得不另謀生計。梅山武術在新鄉村建設的大潮中,正面臨著日益消亡的危機。
4.1.1 提高對梅山武術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梅山武術之所以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氣息。時代的進步,需要人們牢牢地抓住它的根,從它的靈魂和營養中汲取養分,新農村建設中的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不僅能促進地區協調發展,而且能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6]。梅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研究荊楚文化不可缺少的載體,面對當今世界競技運動對湖南省梅山武術的影響與挑戰,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傳承,已成為當務之急。湖南省梅山武術是梅山人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積累的智慧結晶,它扎根于人民,其發展離不開人民的支持。武術非遺的普遍屬性,也決定了它的保護方法要以民眾為中心。沒有群眾的參與,梅山武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提升公眾的保護意識非常重要。通過弘揚中華文化,可以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發揚中華民族的精神。梅山武術必須要有廣大群眾的參與,才能在社會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4.1.2 建立梅山武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梅山武術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為梅山地區引進優秀的科研人員、科研隊伍等,為他們搭建科學研究的平臺。湖南省梅山武術及梅山文化的研究,以湖南人文與技術學院教師為主體,缺乏穩固的專業化科研團隊。梅山武術是荊楚文化的一支,1988年之后,梅山武術的研究便開始興起,然而,近30年來,有關梅山武術的研究成果只有60余篇,而且大多是調查和分析,至今仍沒有一個正規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和挖掘這一領域。這主要是因為研究人員不了解地方的文化,尋找遺產的依據不足,以及存在語言交流上的障礙。本文圍繞著這些問題,提出了創建梅山武術科研中心的建議,以促使科研隊伍進行長期、深入的研究。
4.2.1 定期舉辦大型武術賽事
每年都可舉行大規模的梅山體育節、梅山武術節等體育盛會,既能檢驗地方武術與文化的發展狀況,又能為各種不同的文化提供展示的契機,對推動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舉辦武術比賽,可以激發年輕人對武術及武術文化的興趣,使武術愛好者有用武之地,使廣大群眾在練武過程中體會到武術的樂趣與榮耀,并形成終身習武的良好習慣。從哲學上講,上層建筑以經濟為基礎[7],所以,在建設上層建筑時,不要把經濟上的重擔都放在政府頭上,而是要發動全民之力,組織一支專業隊伍,為梅山體育旅游業做好規劃,向廣大群眾展示優秀的文化資源。
4.2.2 利用梅山武術文化資源開發體育旅游產業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旅游已逐漸變成一種休閑娛樂項目,能夠紓解壓力,開闊眼界。梅山武術的傳承方式并不局限于校園內的線上傳播,具有地方特色的傳播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具有人文特色的景區都會上演一出“一輩子都不能錯過的大戲”,比如“印象武隆”“印象桂林”。這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方式,通過與游客的交流,可實現二次傳播,也是拉動經濟的一個途徑。因此,旅游部門可舉辦梅山武術、梅山文化演出,以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賞。而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梅山武術、梅山文化的垂直傳播也會越來越廣,吸引游客到來的同時,也會間接拉動周邊的餐飲、交通等服務業的發展。
4.3.1 創新宣傳方式,擴大影響力度
湖南省各級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必須提高對非遺的保護意識,搞好武術保護工作,健全武術保護體系,利用非遺日和各民族節日開展非遺保護活動,提高全民對非遺保護的認識。僅僅依靠每年一次的梅山武術節,已無法滿足大眾的需要,必須進行創新的宣傳手段,把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各個領域,通過舉辦武術進社區、下鄉、武術文化論壇、武術研習會等活動,來加強對地方的宣傳,擴大影響力。非遺保護工作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領導力度,主動引導群眾參與。
4.3.2 加強政府參與,做好多部門協作
首先,健全的監管制度必須建立在全國性的大環境中,同時要有與之相配合的監管制度,才能充分發揮其保護作用。結合湖南省梅山武術的實際,在政府的政策保證下,應制訂出更為詳盡的管理實施意見及管理規定,以便對梅山武術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另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它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與很多相關的部門進行協商,因此,可從不同的部門著手,闡明其權利和義務。例如,文化部門牽頭,讓財政部門、文化機構,乃至傳媒單位,都承擔起對非遺的保護責任,并讓政府機構對其進行監管。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融合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和不同流派文化的巨大集合體,它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傳承了很長時間并且保存完好的古代文明。經過漫長的發展,它已經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形成了一種比較成熟的精神涵養,并且已經滲入到武術文化的最深處。中國人正大踏步地走在復興的道路上,以中華文化為載體,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擔負著闡釋中華文化的歷史任務。梅山武術文化作為湖湘文化、江南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文化內涵上推動了人與自然、群體與民族的和諧發展。在文化自信之路上,只有探尋梅山武術的保護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繼承中華優秀的精神文化,堅決捍衛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在漫漫長路中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