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楊善竑全國人大代表
近年來,全國人口出生率呈現逐年下降態勢,從2016年的13.57‰降到2022年的6.77‰。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審時度勢作出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放開三孩等重大決策部署,推動人口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2022年,是近年來人口出生率首次低于死亡率的年份。根據基層調研的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阜陽市副市長楊善竑分析,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和開放程度的提高,當代青年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育齡青年不愿意過早被生育束縛,認為晚婚晚育、不婚不育可以更好地平衡生活和事業的關系,提高生活品質。
在楊善竑看來,除了育齡人群生育意愿不強外,養育成本也是制約生育的客觀因素。住房、醫療、教育等成本,降低了人們的生育意愿。晚婚晚育、生殖健康水平下降、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等原因,也導致育齡青年出現不孕不育、“想生難生”問題。
目前來看,生育補償力度不夠。一些地方雖然出臺了生育補償政策,但多為一次性獎勵,補償力度無法消除育齡青年的顧慮,嬰幼兒撫育難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未來,鼓勵生育政策的著力點應該在哪里?楊善竑建議,國家衛健委應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強化“一老一幼”健康服務,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從而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在生育階段,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在加大生育財政支持方面,可綜合考慮各地實際情況,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同時,在完善生育保障、減輕養育負擔、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加大財政支持。在落實托育設施建設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可積極推進托育(托班)、幼兒園教育一體化,提升托育服務數量和質量。支持設區市以及縣級政府制定計劃,逐步提高普惠托育機構運營補貼或對入托家庭給予適當補助。
除教育外,生育也離不開婦幼健康服務的支撐。支持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構建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和兒童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網絡,保障出生人口素質。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能力建設,提升不孕不育診治技術和服務水平。
在楊善竑看來,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關切,統籌做好養老,有利于減輕育齡人群負擔。“支持各地加快建設老年醫學科、老年醫院、護理院、康復醫院‘一科三院,完善醫療衛生機構適老化醫療設施,向高齡、重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健全老年健康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