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李燕全國人大代表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當前,我國醫藥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獲批新藥數量屢創新高。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行業“內卷”、創新能力不足、高質量創新成果少、整體國際競爭力偏弱等問題依然存在。
“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政策的系統性建構、體系性整塑,進一步發揮好政策的集中組合效應,才能充分釋放民族醫藥產業和企業發展新活力。”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燕說。
因此,她建議:
一、堅持系統理念,持續優化藥物研發環境。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會商和部際聯動,綜合性政策共同謀劃,專門性政策相互銜接,密切配合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綜合治理。
二、支持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切實奠定民族醫藥產業發展的根基。
建議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國家平臺上給予民營醫藥龍頭企業單獨申報通道,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過程中提升企業專家比例,提升產業化應用科技創新項目比例,探索建立重點科技型企業成果和科研項目直報渠道,給真正具有創新實力和能力的企業更多“陽光雨露”。
三、構建協同創新轉化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
建議開展有組織的科技創新。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最優勢資源,組織國內該領域最頂尖、最資深、具有最強優勢的單位組成最強“戰隊”,共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和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搭建起“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成果轉化“橋梁”。通過政府資金引導上游開展基礎研究,明確下游承接轉化的責任、目標、驗收標準以及產生效益對上游研究的補償機制。
四、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等政策,保障發展可持續。
建議醫保部門規范明確新上市創新藥的范圍和價格規則,開通快速掛網通道,確保創新藥上市后及時獲得掛網準入資質;在嚴把藥品生產質量關和訂購關的基礎上,建議放寬“一品兩規”(編者注:根據現行《處方管理辦法》規定,同一通用名稱藥品的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兩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一至兩種)限制,通過開展藥品綜合評價或藥品價值評估等方式,盤活新上市、高品質藥品的進院渠道;建議加強醫療機構對創新藥合理配備使用的重視,必要時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要求醫療機構定期、系統地開展新藥準入工作,保證創新藥的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