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青島嶗山區地處黃海之濱,市區東南部,所轄80個村莊散落在山海之間,就靠著農村公路連接著農戶千萬家。在嶗山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妮妮看來,農村公路建好是基礎、管好是手段、護好是保障。
王妮妮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可以說,農村公路一頭連接著綠水青山,一頭連接著百姓民心,也托起了山區居民鄉村振興的幸福愿景?!?/p>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要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的重要指示。
10年來,嶗山區始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列為重點民生實事,以“匠心、慧心、放心、暖心”持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探索“交通+”融合發展新路徑,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跑出“加速度”。
家住嶗山深處大石村的楊大爺,今年71歲,是土生土長的嶗山人。這些年,他與眾多村民一同見證了嶗山區農村公路的轉型升級。
“現在到我們這里的交通非常方便,等家里的櫻桃、杏成熟了,外面的人可以很方便地過來采摘,我們也可以乘坐免費公交直達城區,將我們的農產品換成錢?!睏畲鬆斦f。
修好一條路,串聯一道風景,帶動一片產業。
農村公路建設已不僅僅是滿足群眾對出行的基本需求,更承載了群眾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區和共同富裕先行區,嶗山區委、區政府意識到,農村公路建設必須走在前、當排頭,成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開路先鋒。
于是,嶗山區聚力打造“路網連通、結構完善”的農村公路出行保障體系,打通對外大通道,暢通對內微循環,筑牢農村發展的“壓艙石”。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嶗山區將精品工程思路融合到農村公路建設中,打造出“麥窯慢游”“登瀛賞櫻”等多條富有嶗山氣質、鄉野韻味的特色道路。

東麥窯進村路是2023年實施的農村公路提質增效項目,除了對路基、路面進行整修,還增設了雨污水管道和燃氣管線,弱電進行了入地改造,配建了人行道,公路沿線補植了當地苗木,增設的熒光人行道更為這條小路增添了“奇幻”色彩,吸引社區居民和觀光游客休閑漫步,成為獨具山海風情魅力的“網紅路”,東麥窯村的民宿產業也更加興旺。
青山漁村被譽為“中國沿海最美鄉村”,在進村路建設中融入“公路+旅游”“公路+生態”“公路+產業”等思路,公路建設與漁村生態、文化、產業相結合,創意施劃彩虹標線,串聯沿線景觀,為旅游者提供優質休閑觀光路線,扮靚了鄉村顏值。青山漁村先后被評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山東省記憶鄉村,成為網紅“打卡勝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夜間出行缺少路燈照明,一度是困擾農村的一大難題。嶗山區把農村公路亮化作為一項惠及民生、服務百姓的政府實事,按照“先干線、后支路、再進村路”的思路,逐批次安裝太陽能和風光電互補新型路燈2800余盞,形成覆蓋230公里農村公路亮化網絡,農村公路亮化率達到97.6%。在嶗山,農村公路亮化點亮了發展的鄉村,照進了百姓的心坎。
“從此走夜路上下山不發愁了”“咱們這里晚上也亮堂了?!痹趰魃絽^何家村的進村路上,一盞盞嶄新的路燈安裝完畢并投入使用,原本漆黑的夜路成為農村亮麗的風景。
與此同時,針對農村公路路燈布置分散、故障發現修復時間長的難題,創新應用“物聯網+”技術,對新建和存量太陽能路燈進行智慧化改造,實現了路燈遠程控制、設備自動檢測、故障報警。管理者通過手機終端隨時隨地掌握路燈運行狀況,故障路燈檢修時間由過去的48小時壓減為報警提醒、故障反饋,并在兩小時內作出故障檢修安排。
據了解,近年來,嶗山區還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先后建成了路燈遠程監控、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橋梁“云醫生”貼身健康監測、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管理等系統,啟動“1+7+N”智慧交通管理模式,“線下管理+線上監控”相結合,農村公路重點基礎配套設施智慧監管實現了全覆蓋。
嶗山農村公路多臨水、臨崖建設,存在“路窄、坡陡、彎急”的實際情況,消除公路安全隱患,就成為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

青島市嶗山區海灣風光

“自從這里的公路安裝了防護墻,我們現在開車時心里就踏實多了,以前總害怕掉下去,現在終于放心了?!奔易魃絽^竹窩村的李姓村民說。
近年來,嶗山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采取加寬路面、安裝警示標志、增設防護擋墻等措施,對90余公里的農村公路進行大中修改造,整治隱患路段800余處,改造危舊橋涵50余座,砌筑擋墻4800余米,安裝標志標牌5500余塊,有力保障了群眾出行安全。
王妮妮表示,嶗山區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機制,深入落實路長制,農村公路養護率100%,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維護“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出行環境。
每天早晨5點50分,迎著晨輝,大河東公交停車場已有許多乘客在此等候上車了,他們都是要乘坐這輛早班車的上班族。
“以前我們去上班,最早的車也要7點左右,一趕上堵車準遲到。”正在等車的大河東村居民朱女士說。以往,由于沒有公交停車場,往返于沙子口到市區的首班車只能從市區發車,抵達沙子口后折返回程,因此沙子口片區的上班族要乘坐公交車上班最早也得7點左右,給上班族們帶來不便?,F在,該處已經建設了一處公交場站,早晨5點50分準時發車,每間隔15~20分鐘,循環發車15輛,沿線數十個村莊的居民可以從容安排時間,乘車上班不再是難題。
據介紹,嶗山區近年來充分依托“四好農村路”,建設投入使用公交場站16座,全區農村都通上了公交車,公交站點接駁距離由2000米縮短至1000米,村民享受到“出門水泥路、抬腳可上車”的便捷。
同時,嶗山區在農村公路建設公交候車亭380余座,并納入規范化管理,農村群眾候車,也能享受到城市般的候車標準。
如今,隨著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發展,嶗山市民乘公交下鄉旅游、農村居民進城上班采買越來越方便?!肮?地鐵+文旅”“公交+地鐵+園區”等公交服務模式也正在嶗山悄然興起,乘坐公交旅游、趕大集、上學等成為公眾新的出行選擇,嶗山鄉村的綠色低碳出行也讓農村公路更有活力,有力促進嶗山區文旅產業和鄉村產業經濟的發展。
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嶗山區委書記張元升表示,嶗山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指示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抓好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提高農村交通通達深度和服務鄉村振興能力,讓農村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