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岷,王 春,郭雅娟,賀佳唯,劉艷琴,朝格吉樂圖,范佳樂,王 貴,杜金娥
(1.河套學院,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2.巴彥淖爾市畜牧業服務中心,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3.巴彥淖爾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從本質來說,母畜發情過程實際上是卵巢卵泡期和黃體期交替發育的過程,但對于馬、羊等季節性動物,在一定季節內,卵巢活動會受溫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卵巢活動機能下降,甚至是卵巢上的卵泡不發生周期性活動,從而導致其生殖道不發生周期性變化,這一現象稱為季節性乏情。同期發情技術是利用外源性激素調節母畜卵巢活動,誘導同一批母畜在同一時間段內同步發情,最終實現同步配種、同步妊娠、同步分娩的技術手段。乏情季節利用同期發情技術可以有效縮短母畜生殖間隔,提高畜群整體的繁殖力。同期發情在畜牧生產中的主要意義是便于組織生產和管理,提高畜群發情率和繁殖率(朱士恩,2015)。
筆者參照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山羊同期發情技術程序設計了在乏情季節采取不同外源性孕激素投放方案對奶山羊進行同期處理。根據山羊的發情規律,利用全混合日糧(TMR)中添加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和傳統埋置CIDR 緩釋裝置兩種方案進行孕激素投放,最終根據試驗羊發情情況、妊娠情況和成本核算比較分析投放方案的優劣,以期探索出一種能在乏情季節具有推廣價值的成本低、效果好的處理方法,為羊人工授精技術在本地區推廣打好基礎。
1.1 試驗動物 在巴彥淖爾市某奶山羊養殖園區選擇150 只2 ~4 歲經產空懷、繁殖機能正常、無傳染性疾病的母羊,飼養管理條件統一。
1.2 主要藥品 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P4 含量
1.5 g/L);陰道硅膠支架(CIDR,P4 含量300 mg/個);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0 IU/ 支);氯前列烯醇(PG,2 mL/ 支)。
1.3 試驗設計 將150 只空懷母羊隨機分為3 組,每組50 只,第1 組采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PMSG+PG 的處理方式,第2 組采用CIDR+PMSG+PG 的處理方式,第3 組采用不作任何處理的處理方式,見表1。

表1 各組試驗母羊同期發情分組方案
1.4 試驗方案
1.4.1 試驗母羊同期發情和人工授精處理(見表2) 第1 組于2023 年4 月15 日為0d 投放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第14d 肌肉注射PMSG,第15d 停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并肌肉注射PG,12h 后開始利用試情公羊判斷發情情況,早晚各一次,發現發情母羊適時配種。

表2 試驗母羊同期發情人工授精實施方案
第2 組于2023 年4 月15 日為0 d 埋置CIDR,第14 d 肌肉注射PMSG,第15 d 撤栓后用青霉素生理水沖洗清潔生殖道并肌肉注射PG,撤栓12h 后開始利用試情公羊判斷發情情況,早晚各一次,發現發情母羊適時配種。
第3 組從2023 年4 月15 日開始每天利用試情公羊試情,發現母羊發情即刻輸精,間隔12 h 復配一次,此項工作一直到5 月30 日為止共45 d,通過約兩個情期對本組數據進行統計,每日統計發情和配種數。
1.4.2 精液的采集和稀釋 利用電刺激采精儀對健康適齡種公羊進行精液采集,精液品質應在精液量、色澤、氣味、活率、密度等方面符合輸精要求,合格的原精液根據品質和待配母羊數進行適當稀釋并做好保存工作。
1.4.3 人工授精 利用陰道開膣器和輸精槍直接將精液輸到發情母羊子宮頸口深部,輸精量為0.1 ~0.2 mL/ 只,為保證受胎率,間隔12 h 重復輸精1 次。
1.4.4 B 超妊娠診斷 人工授精后45 d 左右可以利用B 超對受配母羊進行體外腹部妊娠診斷,對有妊娠特征的母羊按照耳號做好記錄。
1.5 數據處理 記錄整理各組母羊發情情況和妊娠情況,用SPSS 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P>0.05 表示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各組試驗母羊發情情況統計及分析
不同處理后試驗母羊0 ~72 h 的發情情況如表3 中數據所示,第2 組發情率最高,為84%,第1 組發情率次之,但是差異性不顯著(P>0.05);第3 組發情率顯著低于第1 組和第2 組(P<0.05)。

表3 各組試驗母羊發情情況統計
2.2 各組試驗母羊生殖道情況統計及分析 母羊生殖道異常包括感染、出血、惡露等情況,會影響精子在生殖道運行和最后的受胎情況。由表4可知,第2 組應用CIDR 處理后的母羊撤栓時4 只母羊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情況,異常率為8%;輸精時第2 組母羊生殖道異常只數高于其他兩組,異常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說明即使使用業界公認品質較高的CIDR 處理母羊,母羊也具有相對較高的感染的風險而可能影響受胎率。

表4 各組試驗母羊生殖道情況統計
2.3 各組試驗母羊妊娠情況統計及分析 人工輸精后45 d 左右,利用B 超對發情輸精母羊進行孕檢,確定妊娠母羊數量,并統計,見表5。

表5 各組試驗母羊受胎率情況統計
受胎率如表5 中數據所示,第1 組和第3 組的受胎率分別是74.3% 和75%,差異性不顯著(P>0.05);但是與第2 組的受胎率54.8% 差異性顯著(P<0.05)。
3.1 不同投藥方式對奶山羊同期發情效果的影響 同期發情是一項實用型繁殖綜合技術,羊同期發情的效果不僅與藥品質量、母畜的身體條件和生殖狀況有關(肖西山等,2005),還與激素處理時間、激素的使用方法與激素間的搭配有關(馬保華等,2004),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試驗結果表明,在乏情期,利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PMSG+PG 和CIDR+PMSG+PG 都可以使奶山羊達到一定的同期發情效果,其差異性不顯著,但發情率顯著高于不經任何處理的第3 組,說明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和CIDR 緩釋的孕激素都能夠抑制母羊發情和卵泡發育,持續給母羊提供外源性孕激素。在停藥和撤出CIDR 后,加上注射PG 的消除黃體的作用使大部分母羊卵巢上已沒有黃體,所以母羊群同時卵泡發育和發情,從而達到同期發情的效果(高建明等,2006)。因此,從試驗結果看應用PMSG 對誘導母羊發情及對卵巢卵泡發育的調節作用十分明顯,配合PG的使用可以人工溶解卵巢上的黃體(張永安等,2011),對于保證母羊的同期發情效果作用重大,而在乏情季節由于卵巢機能下降,性激素分泌不足,不做處理不能達到理想的發情效果。
3.2 不同處理方法對奶山羊生殖道的影響 母羊生殖道內環境比較復雜,自然情況下,其內環境因素有利于精子的存活運行。人為操作和干預可能會導致生殖道內環境的平衡被破壞,在進行放栓和撤栓的過程中極易造成出血或者感染而導致受胎率相對較低。第1 組試驗母羊通過口服給藥不對母羊生殖道造成影響,第3 組試驗母羊不作任何處理,因此這兩組母羊生殖道異常率較低,受胎率較高。
3.3 不同處理方法對奶山羊受胎率的影響 受胎率是衡量動物繁殖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本試驗3 組的受胎率均高于劉長彬等(2014)在3 ~5月采用海綿栓+PMSG 的方法對小尾寒羊進行了同期發情處理后的47.99% 的受胎率。這可能是一方面由于綿山羊對激素敏感性不同導致,另一方面可能是在第1 組和第2 組處理時應用了PG加快了黃體的溶解(馮克明,2006)。同時,第1 組和第3 組受胎率差異性不顯著,說明應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通過口服投藥不影響生殖道進行處理有利于精子的運行,而自然發情時母羊的卵泡發育情況好于外源激素處理后的卵泡,因此第3 組雖然發情率低,但受胎率顯著高于第2 組(P<0.05),說明在應用CIDR 時雖然發情率較高,但生殖道在放和取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炎癥的發生而導致受胎率相對較低(徐志偉等,2011),綜合發情率來看,第1 組的效果要好于第2 組。
本試驗在奶山羊乏情季節分別采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PMSG+PG、陰道海綿栓+PMSG+PG 等同期發情方法對奶山羊進行處理及人工授精。結果表明,在乏情季節使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態制劑道+PMSG+PG 法對奶山羊進行處理后的發情同期率和受胎率效果最佳,而且該處理方法省人工,降成本,可以在生產實踐中有效提高種羊的利用率,促進本地區奶山羊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