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培華

老話兒說:“好武術打不了戲子?!贝搜圆惶摗S绕涫歉贿B成等科班出來的京劇演員,由于打小每天跟武術大師們習練拳腳,幾乎人人都有一身踢打摔拿、閃展騰挪的功夫。此外,不少京劇大師都把從武術中學到的套路招式運用到京劇表演中。京劇研究家徐城北就說過:“自楊月樓、譚鑫培以武功得益,而武生始為人所重視?!痹谠s劇劇本中,每每表現交戰雙方,只用“戰介”或“戰科”兩個字。只不過亮亮相、擺擺架子罷了。據齊如山先生察證,早在清乾隆年間,因排演《彭公案》《施公案》等武俠戲,才開始把武術揉進戲里,以至使京戲的武打動作更加逼真引人。可惜的是,《八大拿》里擒拿莊頭霸主的8出短打武生戲,因政治原因遭禁,尤其是黃天霸的戲漸漸失傳,如今的《八大拿》就剩下一出《艷陽樓》拿高登了。
京劇宗師譚鑫培當時有出戲叫《翠屏山》,他不是照傳下來的武打路子表演,而是使出了一套少林武術“六合刀”,這“六合刀”就是跟嵩山少林寺方丈學的。譚先生所以得到真傳,據說,是因為他從西太后那里為少林寺籌到數萬兩白銀用以修建大雄寶殿。少林方丈為表謝意,才把秘不傳人的“六合刀”和“撒手锏”教給了譚鑫培。譚老先生不負所學,把“六合刀”用在了《翠屏山》里,又把“撒手锏”用在了《天堂州》即《當锏賣馬》里。六合刀、撒手锏的加入戲既新奇帥美,又符合人物劇情,使得這兩出戲越發火爆于當時。
梅蘭芳先生有出代表作《霸王別姬》。其中虞姬有一大段舞劍,便是從他的武術老師高紫云那里學來的,并稍加改編,配上“夜深沉”,以至這套舞劍傳承至今,亮眼舞臺。
1942年秋,程硯秋先生在前門火車站痛打漢奸二鬼子的真實故事傳遍梨園,人們無不挑大拇指。程大師酷愛武術,在京聚賢堂正式拜師武術大師高紫云。又與“武林奇俠”醉鬼張三過從甚密,練就一身真功夫。他還把武術招式不露痕跡地化入京劇表演中。像《紅拂傳》《金鎖記》《聶隱娘》中,根據武術創造了一套單劍舞。而此前旦角的劍舞都是雙劍。他這套單劍,由于有武術根基,舞起來優美中含英武。為求效果逼真,有時在臺上他竟使用分量沉重的真寶劍。這是他讓武術同京劇結緣的一份答卷。
說起武術與京戲,最值得一提的是稱“活關公”的李洪春。在武術上,梨園行中無人可比。洪爺出身武術世家,兒時隨父兄以賣藝(表演武術)為生,闖蕩江湖。他憑著一身功夫在“萬勝鏢局”保過鏢,還給程長庚的“三慶班”看門護院。由于扎實的武術功底,他的“小翻”“前撲”“虎跳”“踺子”,還有單刀、雙刀、大刀的“把子功”及“鷂子翻身”,無不精彩。李洪春先生所演出的近30出關公戲形神完足,尤其是舞起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更是得心應手,威風八面,堪稱一絕。
京劇武生前輩李萬春、李少春、蓋叫天、王金璐等,正是因為有扎實的武術功底,才使得舞臺上的揮拳踢腿、使槍弄棒、手眼身法步無不傳神達意,令他們的武戲增色添彩。
武術和京劇本是兩股道上的車,各有來歷、各歸門類、各具風采。前者屬體育,后者歸文藝。自三百年前武術走進京劇始,武術為武生戲尤其是短打武生戲,大為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