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娣,陳紅霞,徐展翅
(衢州市婦幼保健院 1.物資采購管理部,2.藥劑科,浙江 衢州 324100)
近些年,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婦女人數正逐漸增加,其中嘗試陰道試產的孕婦也在增多,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試產(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section,TOLAC)成功率可達80%以上,但仍存在絨毛膜羊膜炎、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等風險[1]。妊娠晚期引產是臨床處理TOLAC產婦常用手段,在全面評估產婦引產指征后,通過使用水囊促進宮頸成熟、人工破膜、應用縮宮素(oxytocin,OT)促進子宮收縮等方式加速TOLAC產程進展,降低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及再次剖宮產率[2]。但研究發現,OT用量不足可能無法促進產婦有效宮縮,從而導致TOLAC失敗,而過量OT又可能增加TOLAC者子宮破裂風險,故而需嚴格控制TOLAC產婦OT使用劑量[3]。本文回顧性分析138例應用不同劑量OT引產的TOLAC產婦臨床資料,旨在研究OT劑量對TOLAC產婦產程進展、凝血功能和母嬰結局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回顧衢州市婦幼保健院2021年收治的138例TOLAC孕婦臨床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TOLAC標準[4],即僅1次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史,前次分娩順利且無切口感染、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并發癥,2次分娩間隔≥18個月,無剖宮產手術切口外子宮瘢痕;②單胎頭位妊娠;③宮頸成熟度Bishop評分[5]>6分;④病歷資料完整;⑤孕婦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B超檢查顯示胎盤附著于子宮瘢痕處;②伴有妊娠期合并癥;③合并子宮肌瘤或既往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史;④子宮破裂史;⑤伴有心血管、內分泌系統及凝血功能障礙;⑥精神認知障礙者。根據產程中OT總用量[6]將入組孕婦分為低劑量組(2.5 ~5.0 U)61例、中劑量組(5.1~7.5 U)45例與高劑量組(7.6 ~10.0 U)32例,三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孕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1.2 陰道試產方式 入組TOLAC孕婦引產指征均由副主任及以上醫師評估,于產房內觀察,開放靜脈通道,采用輸液泵靜脈滴注OT(南京新百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280)引產,OT起始劑量均為2.5 U,溶于500 mL乳酸鈉林格中,OT濃度0.5%(15滴/mL),從小劑量2.7 mU/min(8滴/min)開始靜脈泵入,根據宮縮、胎心情況每20 min調整1次滴速,每次增加8滴直至孕婦出現有效宮縮,最大滴速不超過13.2 mU/min(40滴/min)。若孕婦仍未出現有效宮縮,則增加OT濃度至1%(30滴/mL),滴速較濃度增加前減半,根據宮縮及胎心逐步增加4滴,最大滴速應不超過26.4 mU/min(40滴/min)。陰道試產中持續胎心監護,一旦出現宮縮過頻、胎兒窘迫、胎心異常、先兆子宮破裂、羊水栓塞等情況立刻停止試用OT并行陰道檢查,無法繼續陰道分娩或病情嚴重者迅速緊急剖宮產術。
1.3 觀察指標 ①產程時長:統計入組孕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總產程時長。②凝血功能:收集入組孕婦用藥前后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以上指標均采集于清晨孕婦外周靜脈血并存在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Sysmex,XS-1000i)檢測獲得。③分娩方式:統計入組孕婦自然分娩、剖宮產、產鉗助產例數。④妊娠結局:統計入組孕婦胎盤早剝、胎膜早破、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等發生例數。⑤圍產兒結局:統計新生兒體質量、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高膽紅素血癥、胎糞吸入性肺炎等發生例數。
2.1 三組產程進展比較 三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三組產程進展比較
2.2 三組用藥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三組間用藥前后PT、APTT、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用藥前比,三組用藥后PT、APTT均降低,FIB水平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三組用藥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2.3 三組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比較 三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低劑量組、中劑量組胎盤早剝發生率均低于高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三組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比較
2.4 三組圍產兒結局比較 三組新生兒體質量、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胎糞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均低于高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三組圍產兒結局比較
OT具有提高子宮平滑肌收縮力度及頻率、壓迫子宮肌層血管進行止血等作用,是臨床用于催產、引產、改善子宮收縮乏力、減少子宮出血的首選藥物[7]。隨著TOLAC成功率的提升,妊娠晚期應用OT成為促使TOLAC孕婦產程發動并達成陰道分娩的常用手段[8]。由于TOLAC孕婦子宮下段留有剖宮產切口瘢痕,瘢痕愈合不良或此處肌層連續性消失均可造成分娩過程中子宮破裂,OT加強宮縮的作用可能增加子宮破裂風險[9]。因此,臨床應用OT加快TOLAC孕婦分娩進程時,必須采取充分產前評估、規范產時管理、備好相應應急預案等措施,嚴格控制OT使用將有利于提高TOLAC成功率并降低子宮破裂風險[10]。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不同劑量OT的使用并不影響TOLAC產程進展,這可能與本研究均從小劑量OT開始給藥且根據宮縮情況逐步增加藥物劑量有關,而大劑量OT使用者由于前期宮縮欠佳導致產程延長,增加OT可加強宮縮,增強產力,從而改善產程延長情況。伍紹文等[11]研究也發現,一定范圍內增加OT滴速及濃度并未顯著縮短TOLAC孕婦產程,其認為再次妊娠可能會導致孕婦對激素敏感性降低,子宮肌層對于OT的敏感性也有所下降,因此需繼續增加OT劑量才能促使孕婦出現有效宮縮。另外,本研究入組孕婦應用OT后凝血功能指標PT、APTT均降低,FIB水平均升高,三組間無顯著差異,提示OT可能具備改善TOLAC孕婦凝血功能的作用,進而降低產后出血風險。分析原因可能為,OT可直接與其受體結合,提高子宮平滑肌細胞間隙緊密度,促使單位面積內肌動蛋白密度、數量增加,同時強化宮縮使得血小板凝集于收縮組織處,刺激血管內皮活性物質釋放,促使血管收縮,從而改善產婦凝血功能,預防產后出血[12]。
研究發現,OT可造成孕婦宮縮過頻、胎心率異常等,不良反應與其劑量密切相關,對于TOLAC孕婦而言,過于頻繁的宮縮可造成胎盤早剝甚至子宮破裂,出現不良母嬰結局[13]。本研究顯示:各組間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兒體質量及產后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胎糞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低劑量組及中劑量組孕婦的胎盤早剝、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均低于高劑量組,說明中小劑量OT的安全性更高,大劑量OT可能增加不良母嬰結局風險。米雪等[14]研究認為OT劑量及其在產程中的持續性使用不影響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高濃度OT并不能提高引產成功率。國外一項對1 295名使用不同劑量OT引產婦女母嬰結局的調查顯示,低劑量與高劑量OT引產孕婦剖宮產率無顯著差異(12.4%vs.12.3%),而高劑量OT造成宮縮過頻、胎兒窘迫發生率(43.2%、43.8%)明顯高于低劑量的33.5%、22.7%,常規使用大劑量OT在處理產程中無明顯優勢,反而增加不良母嬰結局發生風險[15]。另外,引產中應用OT會增高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原因在于,OT抗利尿作用可降低血漿滲透壓,導致鈉離子流失,血液處于低滲狀態,導致紅細胞滲透性腫脹變性并破裂,進而發生溶血[16]。因此,本研究建議TOLAC孕婦在進行陰道引產時盡量采用中小劑量OT,若產婦仍未出現有效宮縮,可采取人工破膜或聯合水囊進行促進宮頸成熟,以降低胎盤早剝、高膽紅素血癥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OT可增強TOLAC產婦子宮收縮力,改善凝血功能,但大劑量OT在加快產程進展、降低產后出血及剖宮產率方面無明顯優勢,且可能增加胎盤早剝及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風險。建議臨床合理評估TOLAC產婦引產指征,并根據宮縮、胎心等變化情況,盡量采用中低劑量OT進行陰道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