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體育科技的飛速發展,高校田徑訓練也在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在眾多訓練方法中,動態可控式訓練法憑借其獨特優勢,逐漸贏得了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青睞。該文旨在概述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的核心意義及作用,并提出其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構建并優化田徑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利用生物力學原理進行科學分析與調整;引入心理學原理,掌握運動員心理動態;結合營養學知識,促進運動員成長進步;打破學科與領域間的界限。同時,該文還對應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為高校田徑訓練提供新的思路與參考。
【關鍵詞】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 高校田徑" 田徑訓練" 訓練模式
【中圖分類號】 G8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4)36-0021-0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ontrollable Training Method in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WU Xueyo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technology, college athletic training is also constantly seeking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s. Among various training methods, the dynamic controllable training method has gradually won the favor of coaches and athletes due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aims to outline the cor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dynamic controllable training method, and proposes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y for it in college athletic training: Construct and optimize the dynamic controllable training mode for athletics; Use Biomechanics to scientifically analyze and adjust; Introduce psychology principles to grasp the psychological dynamics of athletes; Integrating knowledge of nutrition to accelerate growth and progress of athletes; Break down the boundaries of disciplines and fields.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deeply explores the precautions when applying the dynamic controllable train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college athletic training.
[Keywords] Dynamic controllable training method;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Training mode
田徑訓練是高校田徑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于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技能及競技水平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的田徑訓練方法往往忽略了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及訓練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從而導致訓練效果未能達到預期。針對這一問題,動態可控式訓練法作為一種創新方法應運而生,它強調依據運動員的實時狀態進行動態調整,從而達到最優化的訓練效果。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需精心設計田徑訓練方案,并充分發揮動態可控式訓練的優勢,以構建與優化田徑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1]。
1"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的內涵和作用
1.1"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的內涵
相較于傳統訓練方法,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展現了其顯著的先進性。該方法不僅關注運動員在訓練中的體能和技術表現,還著重考慮了運動員的心理和認知狀態。其核心優勢在于訓練的靈活性和個性化,能夠根據運動員的體能狀況、技能水平及發展趨勢,動態調整訓練策略和方法。因此,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為體育教師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力支持[2]。
具體而言,動態可控式訓練法重視數據驅動的決策過程。通過實時收集和分析運動員的訓練數據,如心率、速度、力量輸出等,體育教師能夠精確掌握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和技術水平。這些數據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每位運動員的當前狀態,還能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制訂出更具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即,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強調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充分考慮運動員間的生理差異、心理差異及技能差異,徹底摒棄“一刀切”的訓練模式,從而提升訓練的有效性。
在應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進行田徑訓練時,教師應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和認知層面,引入心理訓練和認知訓練,以提高運動員的抗壓能力、決策能力和注意力等,確保運動員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見,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數據在其中起到了支撐和驅動的作用,能夠幫助體育教師不斷優化訓練方案,避免訓練方式的僵化,助力運動員各項素質達到既定標準,從而開創訓練的新格局。
1.2"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在田徑訓練中的作用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具有諸多應用優勢,能夠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發揮多重作用。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充分挖掘并發揮這些作用,以避免動態可控式訓練法應用低效或無價值。
1.2.1" 信息反饋作用
在田徑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有效利用信息反饋來指導練習,這能夠為后續的個性化教學和解決訓練難題提供關鍵支撐。以跳遠練習為例,體育教師需示范跳遠的關鍵技術動作,并詳細講解技術要點。學生隨后模仿并學習這些動作,而教師則通過觀察收集反饋信息,識別學生在訓練中的不足,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幫助,以增強訓練效果,確保實現既定的訓練目標。
1.2.2" 評估調整作用
在實施田徑訓練時,采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通過有限的信息識別訓練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這種能力是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發揮優勢的關鍵。例如,通過與參與訓練的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間接了解學生對田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對田徑訓練的有效性進行客觀評估。此外,通過測試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機能,教師能夠相應地調整訓練計劃和進度。為確保體育教師能夠恰當地運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必須對原始信息進行詳盡分析,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反復驗證原始數據是必要的,其能夠確保結論的準確性,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信息反饋,從而提高控制的科學性和實際效果[3]。
1.2.3" 綜合辯證作用
訓練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具有不確定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考慮輸入和輸出變量的非對應關系,以觀察其確定性或統計學上的確定性。與此同時,體育教師應綜合辯證地考慮多種因素,而非僅關注單一因素及其作用。例如,在田徑訓練中,教師除了關注技術訓練的問題外,還應重視學生的思想品質、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等。在綜合辯證的基礎上,教師應統籌安排訓練,合理選取訓練方法和手段,不斷提升對訓練的控制程度,確保一切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減少訓練的盲目性和危險性[4]。
2"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的應用策略
2.1" 構建與優化田徑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
盡管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相較于傳統訓練法具有顯著優勢,但其有效實施的前提是具備嚴謹且完整的訓練計劃。若盲目或隨意地應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可能會導致訓練效率低下,甚至引發運動員受傷,使訓練效果倒退。因此,構建與優化田徑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在構建此模式時,高校體育教師應著重體現以下特征:基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確立訓練教學目標,制訂可行的訓練計劃,并輸入相關的訓練信息。隨后,對實踐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計劃執行的結果,完成訓練信息的輸出,并根據訓練成果和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正與修訂,進而制訂新的訓練計劃。
在構建了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后,教師應認真執行并不斷優化,確保訓練始終圍繞學生田徑素質的發展進行調整。同時,教師需在現場進行訓練指導,確保學生的田徑動作標準、技術使用規范。待學生掌握技術和動作標準后,再下達下一個訓練指令。訓練的目標并非要求學生完成最高難度的動作或取得更高的成績,而是促進所有學生田徑水平的共同提升,并逐漸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在實際訓練中,訓練反饋信息可直接作為輸入性訓練信息使用。教師在觀察訓練狀況時,應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避免田徑訓練的滯后性。例如,在田徑訓練中,若觀察到學生左腳用腳掌支撐但膝關節彎曲不達標,教師應及時提醒、做出正確示范,并告知學生膝關節彎曲需達到的角度以有效發力。同時,調整訓練計劃,增加針對性的膝關節力量訓練。這種即時的反饋與調整,正是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的精髓所在[5]。
2.2" 借助生物力學,科學分析調整
實現動態可控式訓練與生物力學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意味著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精確分析學生的田徑運動模式和技術特征,為訓練方案的優化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從而提高訓練效果。例如,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學生田徑訓練的全過程,并捕捉其動作軌跡,以便準確評估學生的運動表現和潛在的提升空間。
2.3" 引入心理學,把握心理動態
完成動態可控式訓練與心理學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之所以將心理學引入高校田徑訓練,是因為學生的訓練成效受到心理因素的顯著影響。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有必要與心理專家建立聯系、展開合作,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動態可控式訓練中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發展趨勢,進而制訂更具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例如,體育教師可與心理專家共同對訓練中的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咨詢,幫助他們克服訓練中的緊張感和焦慮感,從而減輕學生的訓練壓力,提升學生的訓練信心和決心。當然,有必要收集訓練中學生心理的相關數據,利用計算機和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為下一步心理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
2.4" 融入營養學,加速成長進步
完成動態可控式訓練與營養學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之所以將營養學融入高校田徑訓練,是因為學生參與訓練和取得訓練成效均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若身體缺乏營養,動態可控式訓練很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基于此,體育教師需與營養師合作,共同為學生制訂充足的營養補充方案。該方案應基于學生的身體狀況,參考學生的身高、體重、脂肪占比、訓練強度等因素,以幫助學生在田徑訓練中加快成長和進步的步伐。
2.5" 打破學科和領域界限
在教育發展的新時期,要創新且高效地應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高校體育教師需要改變傳統訓練觀念,打破學科和領域上的界限。因此,在基于動態可控式訓練法的高校田徑訓練中,應積極尋求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依托生物力學、心理學、營養學等多方面的支持,以促進學生的更全面發展、更快速進步,進而提升訓練實效,幫助學生在田徑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3" 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的應用注意事項
盡管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的應用具有諸多優勢,但若教師疏忽大意,可能會導致訓練成效不盡如人意,甚至影響訓練效率。為此,高校體育教師應關注以下幾點內容。
3.1" 定期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
為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實現應用方式和方法的調整提供可靠參考,避免訓練方式和訓練成效一成不變,還需調整訓練強度和內容,真正突出動態可控式訓練的個性化特征,輔助高校體育教師開展更高質量的田徑訓練,避免訓練過度或訓練過于簡單等問題出現。
3.2" 在訓練中配備合理的恢復舉措
因為高強度訓練往往伴隨著較大的身體負荷,所以體育教師要重視田徑訓練后學生身體機能的恢復。除了讓學生適當休息、合理補充營養外,還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手段幫助他們恢復,如冷、熱敷。必要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確保學生下一次參加訓練時保持良好的狀態。
3.3" 高校體育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靈活應變能力
由于動態可控式訓練法較為新穎和先進,這種方法對高校體育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準備實施田徑訓練的高校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學習、不斷進步。要確保自己具備扎實的田徑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進而與學生達成有效互動、實現深度交流,確保訓練順利、有序推進。
4" 結語
綜上所述,動態可控式訓練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因此,在田徑訓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訓練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訓練過程,還能減少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盲目性。因此,在實施田徑訓練時,高校體育教師應廣泛且巧妙地運用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制訂周密規劃,并嚴格執行各項訓練計劃,以培養更多杰出的體育人才,進而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光明和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李明昂.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在高校田徑訓練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23(3):32-34.
[2] 張金猛,王澤群,張楠.動態可控式訓練法在高校速度滑冰訓練中的應用[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7):16-18.
[3] 王玉博.反饋訓練,動態平衡——動態可控式訓練模式在高校田徑訓練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21(11):9-10.
[4] 周佟嶺.功能性訓練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的應用[J].拳擊與格斗,2024(13):40-42.
[5] 任康杰,宋經保.高強度間歇訓練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的應用[J].拳擊與格斗,2024(10):34-36.
作者簡介:吳學勇(1967—),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