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潔靜 黎愛惠 譚尚展 羽云燕 黃小玲 黃麗燕 黎月娥 莫良萍

【摘要】? 目的? 探究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對脊柱內固定術后患者疼痛及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2月醫院行脊柱內固定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脊柱受傷原因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術前疼痛認知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疼痛程度。結果?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焦慮自評量表(SAS)、疼痛數字評估量表(NRS)評分組間、時間及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兩組患者的SAS、NRS評分隨術后時間進展,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SAS、NR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變化更平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組間<0.05)。結論? 脊柱內固定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采用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可改善焦慮情緒和緩解疼痛,對患者獲取更優質的護理結局起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 術前疼痛認知干預;脊柱內固定術;術后疼痛;焦慮情緒;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5--03
脊柱內固定手術是一種侵入性手術,手術刺激導致組織受損和炎癥反應,從而引起局部疼痛,這種手術刺激還可能引發疼痛傳導途徑的激活與傳導,并進一步引起焦慮情緒的產生[1]。為了改善術后疼痛管理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前疼痛認知干預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研究方向。既往研究表明[2],術前疼痛認知干預通過教育和信息傳遞,患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手術后可能出現的疼痛狀況和相關的處理方法,減輕脊柱內固定術后患者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和處理疼痛。盡管已經有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對脊柱內固定術后患者有益,但目前仍缺乏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來驗證這一結論。本研究旨在探究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對脊柱內固定術后患者疼痛程度和焦慮情緒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2月醫院行脊柱內固定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脊柱內固定術適應癥;②患者能夠理解并參與研究中的認知干預措施;③年齡>18歲的成年清醒患者;④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排除標準:①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如智力障礙、重度抑郁癥等;②具有嚴重的并發癥或其他活動性疾病;③曾經接受過脊柱手術或其他相關手術的患者;④無法遵守研究協議要求或缺乏研究合作意愿的患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脊柱受傷原因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3~72歲、平均58.23±9.22歲;脊柱受傷原因:椎間盤突出6例、脊柱骨折2例、椎體滑脫1例、脊柱腫瘤4例、脊髓損傷4例、頸椎病4例、脊柱結核2例、腰椎不穩3例、腰椎管狹窄4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6~70歲、平均58.2±8.92歲;脊柱受傷原因:椎間盤突出8例、脊柱骨折1例、腰椎滑脫2例、脊柱腫瘤5例、脊髓損傷7例、頸椎病2例、脊柱結核1例、腰椎不穩1例、腰椎管狹窄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脊柱受傷原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常規護理。包括完成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術前準備、康復指導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內容包括:
(1)成立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小組:由骨科、疼痛科康復醫師及護理人員組成團隊,團隊成員明確各自職能、行為規范;定期培訓和討論,能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并制定術前疼痛干預的針對性方法。
(2)護理措施要點:①提供信息和教育:入院時應主動介紹環境和醫務人員,了解患者對疼痛的認識及認知誤區。向患者詳細解釋手術的過程、可能的疼痛程度和持續時間,以及針對術后疼痛的處理方法,幫助患者了解手術相關的疼痛,減少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術前完善各項檢查工作,詳細了解病情、病史、心理狀況等,制定干預措施。②認知矯正和重構:通過指導患者改變對疼痛的認知方式和態度。例如提醒患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積極應對疼痛感受,使患者認識到疼痛是暫時的,并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向患者提供關于脊柱內固定手術的詳細信息,包括手術過程、恢復期及可能出現的疼痛情況,通過增加患者對手術和疼痛的了解,減少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教給患者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積極的自我對話、正念練習等,緩解疼痛引起的焦慮和緊張,提高心理適應能力;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傾聽空間,讓他們能夠表達對疼痛的困擾和不安,且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尋找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患者學習應對疼痛的技能,如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積極的自我對話等。③疼痛自我管理技巧:教授患者一些疼痛自我管理技巧,例如身體姿勢調整、冷熱敷治療、輕度運動、分散注意力等,幫助患者主動應對疼痛,減輕其對生活的限制和負面情緒的產生。④心理支持:提供情緒支持和溝通空間,鼓勵患者表達他們的情緒和擔憂;同時醫務人員可以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建立信任關系,讓患者感到被關心和支持。
1.3? 觀察指標
(1)焦慮狀態評估: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焦慮評估,通過15個消極問題和5個積極問題,量表條目計分形式來判斷為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以上,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2)疼痛程度評估:使用疼痛數字評估量表(NRS)進行疼痛評估,通過疼痛的程度來判斷為無痛(0分)、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1~3分)、中度疼痛(入眠淺,影響睡眠,4~6分)、重度疼痛(睡眠嚴重受擾,7~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各時點及組間均數比較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術后,兩組患者SAS評分逐漸降低,各時點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并且各時點均以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組間<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
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NRS評分隨術后時間進展,呈下降趨勢,各時點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并且各時點均以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組間<0.05),見表2。
3? 討論
脊柱內固定術是一種用于治療脊柱疾病的手術方法,通過固定脊椎和椎間盤,有助于骨愈合和修復,以穩定脊柱并減輕疼痛,患者可在術后逐步恢復正常生活[3]。但術后疼痛是脊柱內固定術常見的現象,其嚴重性與手術的復雜程度、手術時的損傷程度和患者個人的耐受能力有關,一般持續時間較長,可能需要數周到數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緩解[4]。另外,術前的擔心和對手術結果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增加焦慮感。綜合認為,疼痛可能會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動和功能,焦慮可能導致患者在手術恢復過程中的限制和增加不適感、不安和煩躁,使得他們難以進行必要的康復鍛煉和恢復活動,這可能影響骨骼結構的穩定性和延緩康復進程[5]。因此,對于脊柱內固定術的患者來說,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焦慮情緒,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后期恢復均有顯著作用。
術前疼痛認知干預是一種通過改變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方式和態度,以減輕術前疼痛和提高患者術后康復預期的心理干預方法。術前疼痛認知干預旨在通過教育、培訓和心理支持等手段,幫助患者對手術后疼痛有更準確的認知,從而減輕他們對疼痛的恐懼和焦慮情緒。相比于傳統的術前準備,術前疼痛認知干預更加注重患者心理狀態的調整,以及對疼痛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既往趙慧霞[6]將手術室護理結合疼痛干預應用到創傷骨折患者的護理中,發現該干預措施對于患肢的恢復有顯著性效果,提高了總體療效。張麗華等[7]也發現了術前疼痛認知干預措施在患肢功能恢復中的顯著效果,全面評估患者病情變化和心理情緒,可以預防性處理術后并發癥。本研究中,通過術前疼痛認知干預措施降低了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情緒,利于疾病的恢復,符合上述報道結果。
本研究中,向患者提供關于術前疼痛的相關知識,包括疼痛的生理機制、疼痛與手術操作的關系等,通過了解這些信息,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術前疼痛的原因和性質,從而減少對疼痛的擔憂和恐懼。早有學者得出結論,疼痛程度與疾病恢復有著密切關系,尤其是對于脊柱內固定術后的患者來說,術后疼痛感的降低可促進其術后的功能鍛煉和運動,有利于疾病恢復[8]。在術前疼痛認知干預中,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信念體系,相信自己能夠有效地控制和應對疼痛,鼓勵患者認為疼痛是可以被管理和減輕的,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研究顯示,教授患者各種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如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松弛、正念練習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減少疼痛的感知和負面情緒的影響[9]。
另外,定期與患者進行心理支持和咨詢,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聽取患者的顧慮和困惑,并積極回應和解決問題,以增強患者的情緒應對能力和康復預期。脊柱內固定手術患者可能會面臨諸如焦慮、恐懼和抑郁等情緒問題,心理支持通過與患者進行情緒交流和支持性談話,幫助他們認識到和面對自己的情緒,有助于緩解疼痛和焦慮。脊柱內固定手術是一種復雜的手術過程,對患者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未知,通過向患者提供詳細而清晰的手術相關信息,并回答他們的疑問,心理支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確定性和焦慮感。心理支持可以為患者提供一些應對疼痛和焦慮的技能訓練,例如深呼吸、漸進肌肉松弛和正念等,這些技能可能有助于患者在手術期間或術后應對痛苦和焦慮的情緒,并增加他們的信心和康復動力。總的來說,心理支持能夠通過情緒調節、信息提供、技能訓練、社會支持和干預干擾因素等多種機制,幫助改善脊柱內固定手術患者的疼痛和焦慮癥狀,為他們的康復和心理健康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通過對行脊柱內固定手術患者術前進行疼痛認知干預,對患者進行積極導向,增加其對疼痛相關知識的認識,掌握疼痛自我評估的方法,使其正確面對疼痛,減少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對疼痛管理的依從性,從而達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敏感程度、提高鎮痛效果、有效緩解疼痛,減輕焦慮情緒的目的,以利于促進疾病康復。但由于本研究樣本數量有限,隨訪時間較短,應在臨床工作中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護理措施,使護理干預更大程度實現疾病治療理想轉歸。
4? 參考文獻
[1] 李洪偉,李鶴,趙鵬飛.后路經皮置釘與開放置釘行椎弓根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脊椎骨折的療效及組織創傷應激反應比較[J].頸腰痛雜志,2021,42(2):232-235.
[2] 張榮,王晶.以病人信息需求為導向的健康教育結合積極心理干預對脊柱骨折術后患者疼痛介質及康復積極性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31):158-160.
[3] 張村,岳慧玲.認知行為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疼痛自我效能感,康復訓練行為和恢復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15):163-166.
[4] 胡皓琳,朱艷.基于無痛理念的認知行為干預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圍術期疼痛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1,43(11):1751-1754.
[5] 張偉.胸腰椎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康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3):54-55.
[6] 趙慧霞.手術室護理結合疼痛干預對創傷骨折患者術后恢復及睡眠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7):771-774.
[7] 張麗華,蔣珍麗,賀雯佳,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脊柱骨折患者術后負性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5):153-155.
[8] 藍方明.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對減輕脊柱手術患者焦慮,疼痛效果觀察[J].保健文匯,2021,22(3):111-112.
[9] 張蕊,劉瑞.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25):177-179.
[2023-11-2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