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曉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2月- 2023年10月醫院收治的6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在組間性別、日齡、出生體重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上,根據新生兒所用預警評分系統,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觀察組應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對照組應用早期預警評分表。比較兩組的臨床疾病指標(有創機械通氣率、住院時間、轉入NICU率)、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質量、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結果? 應用改良版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后,觀察組新生兒有創通氣率和轉入NICU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的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較對照組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使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可縮短新生兒的住院時長,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關鍵詞】? 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新生兒護理;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
中圖分類號? R473.7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5--03
新生兒是指臍帶結扎至出生后28d的嬰兒,這個時期的新生兒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展成熟,免疫功能較差,無法有效抵御外界病毒的入侵,加之新生兒尚未具備語言表達能力,無法對自身的癥狀進行有效反饋,極易導致新生兒罹患各種疾病,危害新生兒的生命健康[1]。故需護理人員及時對新生兒的病情進行評估,以確保新生兒的健康生長。相關研究顯示,新生兒的死亡可通過進行科學的檢測預防[2]。因此,在進行新生兒護理時應積極尋求有效的預警評分系統以幫助護理人員實現對新生兒病情的有效評估,及時發現可能患病的新生兒,并進行相關治療,降低新生兒死亡率[3]。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是一種用于評估新生兒生理參數情況的表格,可幫助護理人員實現對新生兒的動態監測,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雖然該預警評分系統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覆蓋的內容仍有缺失,無法實現對新生兒的全面監測[4]。本研究在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并通過臨床對比觀察,探討改良的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22年2月- 2023年10月醫院收治的6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在組間性別、日齡、出生體重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上,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日齡5~27d,平均23.54±2.76d;出生體重1.21~4.38kg,平均2.36±0.69kg。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日齡6~27d,平均23.33±2.47d;出生體重1.30~4.84kg,平均2.41±0.7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新生兒日齡小于28d;②新生兒的住院時長超過1d;③新生兒的基線資料完整無缺失。
(2)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力衰竭的新生兒;②治療過程中家屬申請轉院治療;③在治療過程中病情出現惡化并危及生命者。
1.2? 評分方法
1.2.1? 對照組? 在新生兒住院后使用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評分內容包含體溫、收縮壓、精神反應、心率、呼吸5個評分項目,總分值為0~14分,新生兒得分越低表示情況越好。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常規監測,并將監測結果與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的評分標準進行比較,將結果所對應的顏色警示牌懸掛于新生兒床頭,若新生兒得分為0分,即懸掛黑色警示牌,1分≤新生兒得分≤4分,懸掛綠色警示牌,5分≤新生兒得分≤6分,懸掛黃色警示牌,新生兒得分≥7分,懸掛紅色警示牌。護理人員加強對新生兒的監測,及時記錄新生兒的體征變化并更換警示牌,增加對紅色警示牌新生兒的巡視和監測,若病情出現惡化應立即通知值班醫生。
1.2.2? 觀察組? 在入院后使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在新生兒住院后根據新生兒的生命體征變化,臨床常見新生兒不良反應,并結合國內外的預警評分系統文獻,補全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中缺失的指標,如經皮血氧飽和度(SaO2)、經皮膽紅素、末梢血糖等。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的評分項目包括收縮壓、SaO2、體溫、精神反應、經皮膽紅素、心率、呼吸、末梢血糖8個項目,分值范圍為0~23分,得分越高表示新生兒患病越嚴重。護理人員將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監測的情況輸入與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相關聯的電腦操作系統中,通過系統識別新生兒的評分情況并同步反饋到主管醫生的電腦上,主管醫生接收到反饋后立即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方案,護理人員根據醫生的干預方案進行臨床干預。該評分表的具體評分標準如下:得分為0分無反饋;1分≤得分≤2分,彈出黑底提示框;3分≤得分≤5分彈出黃底提示框;得分≥6分彈出紅底提示框。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疾病指標:在新生兒的護理干預過程中記錄有創機械通氣率、住院時間、轉入NICU率。
(2)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新生兒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包括休克、呼吸障礙、心率異常、意識突變。
(3)護理質量:護理質量使用我院自制新生兒護理質量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表包含護理技術、應急處理能力、對預警評分系統的掌握程度、護理態度4個維度,共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量表由護士長通過對護理人員的日常觀察以及家屬的護理反饋進行填寫。
(4)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護理人員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對預警評分系統指標的賦值和計算正確率。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臨床疾病指標和住院時間比較
應用改良版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后,觀察組新生兒有創通氣率和轉入NICU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新生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應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后,觀察組新生兒的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新生兒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使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后,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比較
使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后,觀察組的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較對照組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新生兒的身體免疫力較差,疾病一旦在體內形成可快速發展,給予醫護人員反應和治療的時間短暫,且新生兒疾病的癥狀反應無顯著差異,疾病區分難度大,不利于展開對癥干預,易對新生兒的病情造成延誤,影響新生兒的生命健康,降低新生兒存活率[5]。故使用科學的方式對新生兒病情進行鑒定對新生兒具有重大意義。臨床常用的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雖可實現對新生兒疾病的預警,但對護理人員的經驗要求較高,但當前醫院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有限,易加重護理人員的負擔,對預警的順利展開造成影響[6]。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引入電腦系統,可極大提高護理人員的評分效率,放寬對護理人員的經驗要求,降低預警干預評分難度[7]。
本研究在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并對改良的預警評分系統應用于新生兒護理工作中,發現觀察組的臨床疾病指標具有一定的改善,提示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可降低臨床疾病指標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分析原因為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引入信息化反饋機制,可通過機器算法對新生兒的評分情況進行判斷,反饋到電腦上,可幫助護理人員迅速辨別異常情況,并做出最佳干預,且該系統與主管醫生的電腦同步連接,可減少護理人員告知醫生的步驟,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提高醫護人員的應對效率,降低臨床疾病發生率,極大縮短干預時間[8-9]。此外,改良預警評分表摒棄原有的警示牌預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人員的效率。
本研究還對兩組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住院時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分析原因為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在原有評分表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項目補充,新增SaO2、經皮膽紅素、末梢血糖等指標,彌補了原評分表缺失的評分內容,擴大疾病預警范圍,從而使不同的疾病均可得到有效的預警和干預,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10]。研究對兩組應用后的護理質量和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進行分析,發現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也稍有提高,提示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并有提高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的趨勢。分析原因為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通過優化反饋機制,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使護理人員能夠專于對新生兒的護理干預中,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使護理人員在實踐鍛煉中加強應急處理能力,減少繁瑣的流程,避免因重復且無意義的操作引起護理人員的厭倦,導致護理態度下降,且可增加護理人員對預警評分表的了解時間,利于對評分表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護士預警評分準確率[11-12]。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護理中使用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可縮短新生兒的住院時長,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4? 參考文獻
[1] 王倩,蔣碩.基于MEWS的護理干預在新生兒肺炎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工程,2023,30(1):125-126.
[2] 陶玲.兩種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轉入率的預測作用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2,47(7):927-930.
[3] 張麗平,朱國強,蘇丹.改良版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在新生兒科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2,36(23):4263-4267.
[4] 馮小芳,黃小夏,錢笑蓉,等.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4):485-489.
[5] 梁曼,馮曉慧,沈靜.母嬰同室新生兒常見感染性疾病早期預警評估表的效度研究[J].四川醫學,2021,42(2):109-112.
[6] 唐燕.改良的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21,45(1):140-141.
[7] 馮小芳,黃小夏,錢笑蓉,等.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4):485-489.
[8] 馬翠,孫敏,王正新,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表應用于危重新生兒院內轉運的效果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4):589-593.
[9] 王玲,李智瑞,胡素君,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表在新生兒病房病情觀察中的應用[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20,31(7):491-494.
[10] 張夢瑜,黃麗華,沈麗娟,等.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與早期預警評分系統的判別模型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9,18(8):6-12.
[11] 韋婷,梁妙娟,譚寶琴,等.改良危重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9):120-122.
[12] 吳潔,韓亞梅,張娟麗,等.新生兒危重評分對出生第1天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兒呼吸疾病的預測價值[J].臨床兒科雜志,2019,37(5):345-350.
[2023-12-0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