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莉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細化口腔護理對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8月- 2023年4月醫院收治的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口腔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口腔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自我效能感、牙周炎復發情況。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SESS各維度評分都升高,但觀察組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SESS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8.89%,低于對照組的2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細化口腔護理可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識及自我效能感,也能有效控制復發率。
【關鍵詞】? 精細化口腔護理;慢性牙周炎;口腔保健知識;自我效能感;復發率
中圖分類號? R781.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5--03
慢性牙周炎為臨床常見口腔慢性疾病,主要因致病微生物對牙周組織侵蝕,導致牙周袋形成,致使牙槽骨遭到破壞吸收,最終導致牙齒脫落[1]。慢性牙周炎發病率較高,且隨著年齡增加其發病率逐漸升高,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牙周健康占比僅僅15.3%,主要由于患者治療后因自身原因,如疾病知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等因素,導致治療未能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導致疾病復發率增加,導致治療失敗[2]。常規口腔護理以口頭宣教為主,而患者處于被動接受,導致其疾病認知水平提升有限,不利于健康行為保持[3]。而精細化口腔護理,通過收集患者各方面健康需求,并對其進行關注、把握,以此增強護理效果,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強、護理全面的干預措施,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避免復發[4]。基于此,本研究將精細化口腔護理應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護理中,旨在探討其對口腔保健知識、自我效能感及復發率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8月- 2023年4月醫院收治的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牙周病學》[5]中慢性牙周炎診斷標準,且經X線片檢查顯示牙槽骨吸收、牙周附著喪失;②均為首次確診為慢性牙周炎;③臨床病歷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傳染性、血液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實質性臟器功能障礙;③精神、認知或神經功能障礙;④治療依從性較差者;⑤中途因故退出者;⑥合并心、肝、腎、肺重大疾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30~62歲,平均年齡47.62±8.88歲;病程1~3個月,平均1.51±0.65個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以上24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32~61歲,平均年齡47.77±8.93歲;病程1~4個月,平均1.62±0.73個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以上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相關倫理委員部門的批準,并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口腔護理。給予患者口腔健康宣教,包括發病原因、高危因素、同時強調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并為患者演示如何正確使用牙線和牙間隙刷,保持牙齒與口腔清潔衛生,并告知患者保持3min以上,每周1次,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同時囑咐患者定期檢查,若有不適需及時就診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口腔護理。內容包括:
(1)收集資料并制定方案:為增強護理針對性,首先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礎資料,明確引起患者疾病的原因、病史、生活習慣及文化程度等信息,并根據相關信息制定護理方案。
(2)分階段護理:確定患者護理需求后,護理人員針對護理工作進行系統化分階段護理,以此提高護理有序性和時效性;本次研究將相關患者護理分為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3個階段。①治療前護理:主要以增強與患者溝通交流、信息分析為主,并對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等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向患者進行系統化的健康宣教,如治療后正確的口腔清潔方法、疾病高危因素預防措施、飲食結構調整規劃等健康知識。宣教形式包括口頭宣教、圖片及視頻演示等;②治療中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與情緒變化,由于慢性牙周炎患者長期受疾病困擾,容易出現焦慮、擔憂情緒,導致其治療依從性受到影響;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語言、肢體語言等安撫,使其情緒保持穩定,并鼓勵患者積極與醫師配合治療;③治療后護理:為患者講解正確飲食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再次強調口腔衛生習慣養成,詳細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需定期按時前往醫院進行復查;同時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微信隨訪,了解患者口腔健康狀況,針對不足之處,給予糾正,以此提高其口腔保健自我管理水平。
1.3? 觀察指標
(1)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評估: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口腔保健知識水平進行評分,調查問卷包括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3個方面,每個方面0~20分,得分越高提示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越高。
(2)自我效能感評估: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6](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進行自我效能感評估,量表包括正確刷牙(5項)、定期就診(5項)、飲食平衡(5項)3個方面,共15個項目,每項1~5分,總分75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好。
(3)牙周炎復發情況:隨訪6個月,如牙齦紅腫、牙齒松動、刷牙出血、牙齦腫脹或化膿、口臭、牙齦出血、牙周袋形成等癥狀或體征時,則認為牙周炎復發。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口腔保健知識水平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都升高,但觀察組患者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ESS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ESS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ESS各維度評分都升高,但觀察組患者SESS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牙周炎復發率比較
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8.89%,低于對照組的2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但由于人口老齡化、社會生活習慣發生巨大變化等因素,導致口腔健康問題越發突出,其中慢性牙周炎最為常見,隨著病情進展,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引起患者牙齦腫脹、出血甚至化膿,對患者進食造成影響[7]。研究發現,引起慢性牙周炎與患者日常生活中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密不可分,由于患者不重視口腔衛生問題導致發病率升高。目前臨床治療以口腔種植治療、藥物治療為主,雖能有效治療疾病,但由于患者對口腔健康知識缺乏及自身對口腔保健能力低下,導致復發率較高[8]。常規口腔護理以口頭宣教為主,同時囑咐患者保持口腔衛生習慣,并叮囑其定期復查,但由于患者口腔衛生意識淡薄,導致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增強患者口腔健康意識,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對降低復發率具有重要意義。
精細化口腔護理在西方國家開展較為廣泛,將貫徹精細化護理工作為核心理念,在治療期間收集患者基礎資料并進行分析,進而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并在明確護理、治療及疾病需求等信息后,將護理工作進行系統化分階段執行,以此提高護理精細度,進而提高護理效果[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口腔健康預防知識、飲食管理知識、牙周炎癥狀識別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SESS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隨訪6個月,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精細化口腔護理可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識及自我效能感,也能有效控制復發率。其因在于,常規口腔護理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口腔相關問題口頭健康宣教,缺乏監督、延續性,導致護理干預后,對患者對口腔健康知識及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限。而精細化口腔護理通過分析患者基礎資料,結合年齡、文化、疾病認知程度等,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在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三個階段的精細化護理,以此增強治療效果;在治療前給予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使其深刻意識到口腔健康衛生習慣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開展,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并在治療期間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使其內心負性情緒得到改善,進一步提高其治療信念;同時在治療后給予電話、微信方式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治療后恢復情況,并監督患者改善自身衛生、飲食習慣及定期復查等情況,使其治療效果得到保障,進而減少復發的風險[10]。
綜上所述,精細化口腔護理可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識及自我效能感,也能有效控制復發率。
4? 參考文獻
[1] 楊博,張思蒙,曹雯.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聯合超聲潔治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組織狀況、復發率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4):547-549.
[2] 雷冰,趙珊梅,劉瑾,等.Cox健康互動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衛生指導中的效果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2,38(11):659-663.
[3] 徐宇馨,吳紅梅,陳武,等.IKAP延續性護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1):1482-1487.
[4] 王倩.基于Bass刷牙法的精細化口腔護理在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20,37(2):160-163.
[5] 瓦萊麗·克拉里修,阿拉德納·圖奈特,羅伯特·丁·金柯,等.牙周病診療指南[J].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36(1):15-17.
[6] 阮艷,劉琳,張曉偉.Teach back宣教模式對學齡前兒童正畸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牙周健康指數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22):5318-5320.
[7] 于虹,胡潔,杜欣玥,等.老年人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1,35(15):2766-2771.
[8] 徐望,趙琴,鄧廷超,等.牙齦卟啉單胞菌感染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標、NLRP-3炎性小體通路和Th17/Treg細胞平衡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23):4555-4559.
[9] 胡珺海,寶力道.精細化護理管理在牙體牙髓病患者疾病認知與口腔相關生存質量改善中的作用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13):94-97.
[10] 戴璐,吳福麗,史亞偉,等.精細化口腔護理對口腔義齒種植修復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1,6(51):62-64,61.
[2023-11-1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