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中高層建筑、商業核心區域及公共設施的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火災隱患也隨之增多。因此,合理設計防火通道,特別是針對高層建筑的消防登高操作場地,對于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消防登高操作場地的設計參數直接關系消防車輛能否快速接近高層建筑,實施有效的滅火作業,對消防響應速度和滅火效果有著深遠影響。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場地;場地設計
引言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促使從一線城市到偏遠地區的城鎮,高樓大廈不斷涌現,不僅高效利用了土地資源,還極大地豐富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然而,在這一進程中,消防安全問題逐漸凸顯,成為威脅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中,科學規劃消防登高操作場地的尺寸與位置,對于迅速響應火災、高效開展滅火行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高層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場地設計難點和必要性
高層建筑消防登高場地的設計對于火災緊急應對極為關鍵,它直接關系消防隊伍能否快速、有效地開展滅火和營救行動。在實際操作中,高層建筑消防登高場地的設計面臨著多重困難與挑戰。高層建筑的復雜特性,對消防登高場地的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的總體構造與使用功能的多樣性,要求設計者必須綜合考慮建筑外觀、登高操作區域與周邊環境及道路的關系。例如,建筑外墻的設計、裙樓的布局、消防通道的設置等,都會直接對消防登高車的操作效能與救援成果產生影響。同時,高層建筑的樓層數與結構復雜性也要求登高場地的尺寸、承重能力等設計參數必須更加精確、合理。此外,設計需兼顧安全性與功能性。場地必須遠離高壓電線、管道等危險源,以確保操作安全。同時,還需滿足消防車輛停放、登高設備安置、救援人員行動等實際需求,確保救援行動能夠高效進行。這要求設計者在設計中必須深入考慮消防車輛與人員的工作特點,確保場地布局合理、設備配置完善。設計還需考慮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性。場地應避免設置影響消防車操作的障礙物,如樹木、架空管線等,并確保與消防通道相連,以便消防車輛快速到達。同時,場地應位于建設用地紅線內,避免與市政設施、道路規劃及綠化景觀產生沖突。設計需預見未來消防技術的發展方向。隨著消防車輛的更新換代,未來可能配備更強舉升能力與更大載重的消防車。因此,在設計時,需充分預留空間與承重能力,以適應未來消防技術的變革,確保消防登高場地能夠長期有效地服務于消防救援工作。
高層建筑消防登高場地的設計是火災緊急應對的重要保障。面對諸多挑戰,通過綜合考慮建筑外觀、操作區域與環境的關聯性、安全性與功能性、環境融合性以及未來技術需求等因素,可以設計出更加合理、高效的消防登高場地。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消防救援效率與成功率,還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1]。
二、消防聯動設計
在高層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場地的規劃設計中,消防聯動系統的高效運作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根據《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的嚴格要求,消防隊伍必須在接警后迅速集結,確保在5分鐘內抵達火災現場,這對于遏制火勢、減輕災害后果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消防聯動設計的優化需圍繞以下幾個核心環節開展。
1.智能預警與快速響應機制的構建。引入先進的火災探測技術,如紅外熱成像、煙霧探測等,以實現火災的早期精準識別與自動報警。同時,消防指揮中心需配備智能化調度平臺,該平臺需具備快速定位火源、智能調配最近消防資源的能力,從而有效縮短響應時間,提升救援效率。
2.無障礙通行設計的深化。消防登高操作場地應規劃有暢通的消防通道,避免設置臺階、欄桿等物理障礙,確保消防車輛和人員能夠迅速、順暢地到達指定位置。此外,通道的寬度和承重能力需滿足大型消防車輛的通行和停靠需求,為救援行動提供有力保障。
3.緊急疏散與避難設施的合理規劃。在操作場地周邊,應科學布局緊急疏散通道和避難層,為高層建筑內的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撤離路徑和臨時避難場所。這些區域應設置清晰、明確的標識,并配備必要的救生設備和通信設施,以提升疏散效率,確保人員安全。
4.聯動機制與預案管理的強化。建立消防、醫療、公安等多部門間的緊密協作機制,定期舉行聯合演練,以檢驗和提升各部門在緊急情況下的協同作戰能力。同時,高層建筑的管理方應制定詳細的火災應急預案,包括初期火災撲救、人員疏散、與外部救援力量的對接等關鍵環節,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有序地展開救援行動[2]。
三、排水與防滑安全設計
在消防登高操作場地的設計中,排水系統和防滑措施的有效性對于保障消防作業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高效排水系統的建設
場地應設計有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包括雨水收集設施、排水管道和排水泵站等,以確保在降雨或滅火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水流能夠迅速排走,避免積水對消防車輛通行和操作造成不利影響。排水系統的設計和施工需嚴格遵循相關標準,確保其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穩定運行。
(二)防滑處理措施的完善
操作場地表面應采用防滑性能優異的材料鋪設,如防滑地磚、防滑涂層等,以提高地面的摩擦系數,防止在濕滑條件下發生滑倒事故。同時,在場地邊緣和關鍵位置應設置醒目的防滑警示標識,以提醒消防人員注意安全。
(三)照明與指示系統的優化
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情況下,良好的照明和明確的指示系統對于消防作業至關重要。場地應配備充足的應急照明設備和指示標志,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迅速識別消防通道、操作區域和緊急出口等關鍵位置,為消防人員提供有力支持。
四、注意事項
(一)關于登高操作立面的設計
1.為確保消防員能迅速通過樓梯井進入高層建筑內部執行救援任務,消防車登高作業立面應配置與外部或相應樓層直接相通的防火通道。在公共建筑中,由于防火門分隔,火災時各防火分區情況各異。因此,每個防火分區需至少保障一條逃生通道直達消防車登高作業點,該通道應能連接至防火分區的各個樓層通道[3]。
2.高層建筑的每一樓層都應設有便于消防員利用云梯進出的門窗或開口。具體來說,每個防火分區內應至少配置兩個與消防車登高地點相匹配的消防應急窗。在樓層走道、前室等公共區域或大型空間,若無法直接設置緊急出口,應在與設有救援窗的防火分區相連的通道上設置明顯標識,便于消防員跨防火分區進行救援。在方案設計中,需綜合考量建筑功能、消防登高場地等條件,對消防應急窗進行整體規劃。圖紙審核后的改動將涉及多學科,難度較大,因此需在設計階段進行充分考慮。
3.高層操作面上的防火逃生窗所使用的玻璃需易于擊碎,如普通玻璃、半鋼化玻璃等。若采用中空玻璃,需根據內外層玻璃類型進行選擇。防火逃生窗的中空玻璃內外層不得使用夾膠玻璃,而應選用普通安全玻璃。在選擇鋼化或半鋼化玻璃時,由于矩形玻璃四角應力集中易破碎,因此應在四角標明敲打位置,并避免使用其他形式的救生窗[4]。
(二)關于消防登高場地的設置
現有標準對登高面積有明確要求。在設計時,在滿足標準的前提下,可根據建筑高度、登高面所在環形走廊的條件,對登高工作場所進行適度擴展,以實現土地高效利用和成本節約。第一,根據《建筑防火設計規范》的相關規定,結合建筑實際情況,對登高場所進行合理布局,避免產生無實用價值的布局。具體而言,應根據建筑高度確定平臺的長寬尺寸。登高區域的長寬應滿足登高車輛停靠及作業需求。對于高層建筑,其長度和寬度分別不宜小于一個長邊和10米。同時,登高場所的布局應合理有效,滿足救災需求。例如,對于狹長形建筑,在建筑的兩個長側設置登高場所更為合理。然而,在實際設計中,由于高層建筑的裙房、造型等因素,并非所有建筑都適合在長邊設置登高場所,而是朝向山墻方向。同時,山墻墻面往往缺乏窗戶或開口較小,無法滿足救災需求。因此,需避免為符合規定而設置無效場地,并在設計中予以解決。第二,防火梯施工區域的地面應為硬質路面,承載能力需滿足大容量消防車行駛需求。應避免使用隱蔽(綠化)的登高平臺,因為不平整地面可能導致登高車無法抬起,甚至發生翻倒事故。
(三)關于登高作業場地和周圍環境的關系
第一,在消防登高工作區域的上方及工作范圍內,不得存在高大的樹木、架空電線、路燈等障礙物,也不得設置地下車庫、人防工程等妨礙消防車停靠的入口。第二,在防火梯區域及登高平面上,不得設置架空通信、電力及電車線路等妨礙登高作業的裝置及設施。第三,防火梯施工場地應位于建筑紅線范圍內,不得與市政管線等公共設施及道路綠化等場地產生沖突。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至關重要。未來,需進一步完善建筑防火設計和審核機制,健全相關法規,提升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加大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力度,確保相關法規和標準得到嚴格執行,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趙彬.淺析高層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場地設計[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9):60-62.
[2]陳咨瑄.高層建筑中的消防登高面和作業場地設計審核應把握的要點[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09):15-17.
[3]杜東升.退臺式高層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場地設計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13,29(10):43-45.
[4]趙小穎.淺析高層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場地設計[J].城市建筑,2012(17):271+293.
作者簡介:陳翀(1989— ),男,漢族,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