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實驗小學 石發瑞
安徽省安慶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陳 俊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潛力傾向、個體差異等因素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個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恰當的分層式的教學策略,促使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最大限度提升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教學使得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教學時,能夠兼顧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的現象。分層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優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現精準施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抱有合理期待,讓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教師的信任,健康、自信、陽光地成長。分層教學恰恰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分層教學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圍繞單元主題深入研讀文本,充分發掘文本的育人價值,在科學分析學生對話題的認識、已具備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可能遇到的學習挑戰、未來發展的需求等方面的基礎上,從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角度出發,確定層級化的教學目標,設計分層活動,引導分層探究,實施分層評價,布置分層作業,從而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
為了確保分層教學的效果,筆者通常會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知接受能力、課堂表現、學業成績等因素,將全班學生分成A、B、C 三個層次。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能力較強,英語基礎扎實,成績優異,課堂表現活躍的學生為A 層;有一定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和英語基礎一般,課堂參與度良好的學生為B 層;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成績不夠理想,課堂表現不夠活躍的學生為C 層。科學分層能夠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實踐、大膽探索,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發揮分層教學的最佳效果。
以下以人教PEP 版英語為例,結合教學實踐,探討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策略。
新課標建議教師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即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獲取知識、探究意義、解決問題,逐步從基于語篇的學習走向深入語篇、超越語篇的學習。在一節課中,設計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體驗、梳理、分析、內化、推理、創造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與技能,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學情設計分層式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取得不同層次的發展。
以下以人教PEP 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Part B Let’s learn 為例,介紹分層式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本單元的主題是 My favourite season,屬于“人與自然”語境范疇,本單元通過“表”喜愛、“述”理由、“辨”差異三個子主題引導學生學會客觀地認識四季,感受四季之美,自信地表達最喜愛的季節并陳述理由,了解中外季節差異,激發學生熱愛四季、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本課是一節詞匯課。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能夠學會go on a picnic、go swimming、pick apples、make a snowman 四個動詞短語,以及“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best. I often...”句型,并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本課時的重點短語和句型交談自己喜歡的季節,并描述在這個季節通??梢蚤_展的活動。
本課時是本單元的第五課時。通過前幾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學會從色彩、天氣、自然景觀等多個角度描述四季并陳述自己喜歡某個季節的理由。因此,在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環節,筆者設計了Share your favourite season 這一活動。該活動分為兩個層級,即Level 1:仿照書上Mike 和吳斌斌用“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句型詢問對方最喜歡的季節,并用“I like... best. I often...”句型回答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以及在這個季節可以開展的活動;Level 2:從weather、scenery、food、clothes、activities 等方面繪制關于最喜歡的季節的思維導圖,并使用正確的句型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并陳述理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參與不同層級的活動。
絕大多數的A 層次學生和少數B 層次學生選擇了Level 2 活動。通過參與Level 2 活動,學生極大地發散了思維,有效地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多角度地認識了四季,感受了四季之美。B 層次的部分學生和C 層次的學生比較輕松地完成了Level 1 活動,掌握了本課時的重點短語和句型,并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了靈活運用,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在英語學習中自主探究與合作互助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學習策略,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樂學善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以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的英語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互助的意識與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效果。如何讓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和知識的建構者,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學習探究的全過程,實施分層探究,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真合作、真探究、真交流。
分層探究要求教師在設置探究類活動時要具有層次性和進階性,要讓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參與到活動中。筆者在開展小組活動時,通常會采用“自學—互學—展學”的模式,即小組內每一位成員先獨立思考,自行準備,再和組內成員合作完成任務,最后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展示。這樣的任務分層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組內合作時變得“有話可說”。同時,這也有助于教師發現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指導,全力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筆者在對人教PEP 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Ways to go to school進行單元整體分析和對該單元Part B Read and write 中的海報文本進行深入研讀時,發現這篇文本從“Where”和“How”兩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世界上四個不同的國家地區的孩子上學的方式。為了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探究這四個地方的孩子采用不同方式上學可能存在的原因,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出行方式,選擇恰當的方式出行,筆者在帶領學生細讀文本后提問:“Why do the students in the four places go to school in different ways?”經過啟發與引導,學生的思維被激活,答案精彩紛呈。筆者將學生探究原因的關鍵詞呈現在黑板上。為了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形成結構化知識,在Post-reading 環節,筆者設計了讓學生結合板書復述故事的活動。學生按照“自學—互學—展學”三環模式開展分層探究(如圖1)。
圖1
值得一提的是,小組活動前教師一定要讓小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合理的層次性分工,引導每個學生成為小組活動的參與者、實踐者。比如,可以讓“表現型學生”提問,讓“專注型學生”記錄,讓“能力型學生”進行總結、補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實踐活動才能真正得以實施。
“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促進教師反思教學行為及效果,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目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理論》一書中指出,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5 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其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是高層次的需求。他認為,人人都希望被認可,當一個人的尊重需求得到滿足時,能夠使人充滿信心,從而努力挖掘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抱有不同的期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讓他們都能收獲英語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在教學中,教師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注重以激勵性的評價方式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完成課后作業,教學效果良好。例如,在進行對話教學時,筆者一般會在Practice 環節設計Role-play 活動,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鞏固重點語言知識,為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溝通與交流做好鋪墊。在Role-play 活動中,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圖2):學生能準確、流利地朗讀對話,可獲得一顆星星;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可獲得兩顆星星;學生能在不借助課本的情況下自然地表演對話,可獲得三顆星星。這樣的分層評價形式大大地降低了活動的難度,讓A、B、C 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活動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圖2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鞏固和檢驗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發現教學問題、改進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蛾P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兩個文件的相繼出臺,意味著單一化、機械化的傳統型作業已經成為過去。新一輪課改下,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面向全體學生有層次地設計基礎性、綜合性和提高性作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升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結合單元主題布置分層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有選擇作業的權利,享有平等學習的機會。筆者以人教PEP 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Then and now的教學為例,展現分層式作業設計的形式。
本單元的話題是談論事物和人物的今昔變化,屬于“人與自我”“人與自然”范疇,共包含兩組對話語篇,一個配圖短文語篇和一個配圖故事語篇。(如圖3)
圖3
筆者設計了以Changes around us 為主題的分層式作業。在結束本單元的教學后,布置學生完成。(見表1)
表1 Change around us 主題分層式作業
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具有獨一無二的天賦秉性。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要求已無法滿足新時代育人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該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教育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以學科大觀念為指導,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引導學生做英語學習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