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于新余鐵路樞紐現狀及當前存在的問題,文章依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十四五”鐵路網規劃以及江西省“十四五”鐵路網規劃,結合樞紐現狀運量特征,分析既有線路和客站能力,研究規劃線路引入方案和樞紐內容、貨運及解編系統布局方案,合理確定總圖格局、線路和客運分工,最終提出規劃年度新余鐵路樞紐銜接修水、吉安、樞紐總圖格局,在鐵路樞紐總圖規劃設計中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新余樞紐;規劃研究;引入
中圖分類號 U291.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2-0037-03
0 引言
新余是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全國性綜合交通地區城市之一,是與其他地區進行鐵路客貨交流的集散點[1]。該次研究基于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及江西省相關鐵路網規劃,重點對樞紐內咸修吉鐵路的線路走向方案以及客運系統設站進行系統研究和論證,通過論證樞紐規劃前瞻性、科學性、合理性的同時,提出綜合比選意見和具體推薦建議,以完善客運通道及樞紐鐵路貨運布局,為鐵路帶動地區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1 樞紐概況
目前新余地區有滬昆高鐵、滬昆線、浩吉鐵路、分文支線、上新支線5條鐵路,銜接南昌、宜春、岳陽、吉安4個方向。滬昆高鐵、滬昆鐵路貫通東西,浩吉鐵路貫通南北。地區內既有車站13座,其中滬昆高鐵設新余北站;滬昆鐵路在樞紐內依次設有新余站、河下站及分宜站;浩吉鐵路在樞紐內依次設有雙林站、觀巢站、新余西站及新余南站;新余鋼廠專用線自新余站西側方向疏解與滬昆線接軌,并設有洋坊工業站;上新支線、分文支線分別于新余站、分宜站東端接軌。
基于路網及樞紐內部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南北向客運通道,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二是樞紐鐵路貨運布局有待進一步完善。地區貨運作業過于分散,貨場發展空間受限,難以適應發展現代物流運輸的需要。三是區域內短途城際和市域列車開行基礎條件不具備。四是浩吉鐵路岳陽方向至滬昆鐵路南昌方向并無聯絡線,列車需在新余西站折角,影響列車作業效率。
綜上所述,規劃年度新余市將建設咸修吉鐵路、新余至萍鄉城際及新余至撫州城際。屆時新余市至江西省內城市、長株潭經濟區、華中地區武漢等重要城市間的快速聯系將得到強化,并以此為基礎形成至湖北、湖南、廣東等省的快速鐵路通道,全面提升新余市交通地區地位和作用。因此,新余地區是重要的地區性節點,是贛南地區與其他地區進行鐵路客貨交流的集散點,是鄱陽湖地區與長株潭等華中地區客貨交流的重要聯絡點。地區路網規劃形成后,新余將銜接多個方向,可有效對接華中、華東、華南地區,成為滬昆通道上重要的地區之一,在路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
2 樞紐客貨運量預測
2021年新余樞紐開行客車122對/日,均為通過車,結合新余地區鐵路建設現狀及規劃情況,預測鐵路地區客車交流量。經預測,新余地區鐵路客運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25年、2035年、2045年新余地區始發客車分別為0對/日、1對/日、1對/日;通過客車分別為133對/日、221對/日、276對/日,主要交流方向為宜春—南昌方向,其次為修水—吉安方向等方向。
目前新余地區鐵路貨運站主要有新余站、分宜站、河下站和石芬站。2018—2021年地方貨運總量由2 432.5萬噸增長至2 606.6萬噸,年增幅3.5%。
根據新余地區物流規劃,對相關園區、企業、物流進行調研,預測2025年、2035年、2045年新余地區地方運量分別3 467萬噸、4 058萬噸、4 811萬噸,通過運量分別為6 787萬噸、7 960萬噸、8 775萬噸,匯總得到新余地區貨運總量為10 254萬噸、12 018萬噸、13 586萬噸。
3 樞紐總圖規劃研究
3.1 主要研究思路
規劃年度地區內除既有滬昆高鐵、滬昆鐵路、浩吉鐵路外,規劃建設咸修吉鐵路、新余至萍鄉城際及新余至撫州城際。結合規劃年度運量特征,分析既有線路和客站能力,合理確定總圖格局、線路和客站分工,從而確定樞紐總圖布置方案。
3.2 規劃線路引入分析
咸修吉鐵路:咸修吉鐵路是構建西安—武漢—吉安—贛州—深圳(廈門)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形成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海西城市群之間客運交流的便捷新通道;是京廣高鐵與京九高鐵的重要連接線,能夠緩解京廣高鐵運輸壓力;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內部通道,串聯沿線地區與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快速通道;是促進中部崛起,落實扶貧攻堅戰略,加快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是一條以中長途客流為主,兼顧沿線城際客流的高速鐵路[3]。
浩吉鐵路復線工程:浩吉鐵路系為全國“北煤南運”戰略運輸通道,在江西宜春、新余和吉安均設有客運站,目前統籌考慮路網功能、客運需求等因素,全線目前尚未開通客運功能。未來江西省將會同沿線省市共同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匯報溝通,積極爭取其支持研究盡早開通客運的方案并付諸實施。
3.3 總圖規劃方案研究
根據以上規劃線路引入分析,咸修吉鐵路、浩吉鐵路復線工程,滬昆鐵路與浩吉鐵路北東聯絡線工程已基本明確。主要針對咸修吉鐵路引入樞紐的不確定性,根據線路走向,共有三大系列方案:“經宜春東取直方案”“經新余河下西(仙女湖)取直方案”及“經宜春東、新余河下西(仙女湖)方案”。同時,從城市空間規劃角度分析,結合樞紐內既有車站性質、布局及引入條件,共有兩大系列方案“方案Ⅰ:經分宜于河下西(仙女湖)設站”和“方案Ⅱ:新余北并站”[4]。
3.3.1 咸修吉線路走向方案比選
經宜春東取直方案:線路自武漢至咸寧城際咸寧南站引出,向南至南林橋互通西側設通山站,出站后至修水縣西側引入規劃常岳昌鐵路修水站,出站后折向南至銅鼓縣北側設銅鼓北站,出站后跨S40昌銅高速公路、浩吉鐵路、S38昌栗高速至萬載縣西側設萬載站,出站向南跨越G60昌金高速公路,于坤田袁河大橋附近新建宜春東站,出站后跨越滬昆高鐵、滬昆鐵路,向南經安福縣設安福東站,后跨越分文支線、大廣高速至線路比較終點吉安西站。線路全長334.3 km,其中湖北省境內59.5 km,江西省境內274.8 km,橋隧比84.9%,投資約510.5億元。
經新余河下西(仙女湖)取直方案:線路自武漢至咸寧城際咸寧南站引出,向南至南林橋互通西側設通山站,出站后至修水縣西側引入規劃常岳昌鐵路修水站,出站后折向南至宜豐縣西側設宜豐西站,出站后跨S38昌栗高速公路,于上高縣西側設上高西站,出站向南沿G45武吉高速公路南行,跨滬昆高速鐵路、G60滬昆高速公路后,于新余市西側,河下鎮處設河下西(仙女湖)站,出站后跨越袁河,向南經萬福鎮西側設萬福鎮站,后沿S235省道南行,接入昌贛高鐵吉安西站。線路全長318.9 km,其中湖北省境內59.5 km,江西省境內259.4 km,投資約為497.5億元。
經宜春東、新余河下西(仙女湖)方案:比較線路自宜春東站,經宜春市袁州區、新余市生態紅線東側,依次上跨G60高速公路、滬昆高鐵后折向東,于滬昆鐵路分宜站北側新設城際場,出站后線路沿滬昆鐵路北側東行,依次跨東環大道、S222公路、大廣高速公路后轉向南,于江西工程學院(科技園小區)西側750 m處設河下西(仙女湖)站,出站后沿S325公路南行,于萬福鎮西側設萬福站后繼續南行,方向別引入昌贛高鐵吉安西站。線路全長347.738 km,其中湖北省境內59.5 km,江西省境內288.238 km,橋隧比83.7%,投資約為548.1億元[5]。
根據線路走向研究初步建議,宜春和新余是江西省西部經濟同等發展的重要城市,城市發展各有特點,并且兩個城市都缺少南北向客運通道。咸修吉鐵路同時經過宜春和新余,雖然線路最長,但較僅經過宜春,線路僅展長約13.44 km。從實現社會資源效益最大化,合理兼顧兩城市高質量發展訴求方面來分析,線路同時經宜春和新余的方案較為合適,該次研究暫按咸修吉鐵路同時接入宜春和新余樞紐進行客運系統方案比選。
3.3.2 樞紐客運系統方案比選
方案Ⅰ:經分宜于河下西(仙女湖)設站
如圖1所示,規劃咸修吉鐵路經宜春地區引入新余地區,于分宜站同側新設車場,出站后向東南繞避仙女湖自然保護區,向南跨滬昆鐵路,至新余市西側,設河下西(仙女湖)站。
方案Ⅱ:新余北并站
如圖2所示,規劃咸修吉鐵路經宜春地區引入新余地區,于市域副中心分宜縣分宜站東側新設車場;出站后向東引入新余北站,于新余北站對側新設車場;出站后折向南引入吉安地區。
方案比選:方案Ⅰ符合線路總體走向,有利于線路同時接入宜春和新余市的建設構想,鄰近自然風景區設站,在同時滿足市區居民出行的同時,還可進一步提升仙女湖自然風景區的影響力,并且線路接入分宜站,還可兼顧分宜縣居民出行。但該方案又新設河下西(仙女湖)站,城市配套工程需同步配套,鐵路運營不能集中管理。
方案Ⅱ集中于新余北設站,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城市配套設施,有利于鐵路運營集中管理。但該方案較方案Ⅰ線路展長約38.46 km,占咸修吉鐵路整體長度約11%,與通道的定位嚴重不符。
從服從咸修吉線路整體走向方面分析,咸修吉鐵路于河下西設站更為合適,雖然需要同步完善城市配套建設,但新余市規劃整體向西與分宜縣連片發展,城市建設自身也需要發展。綜合以上分析,該次研究咸修吉鐵路引入暫推薦方案Ⅰ:經分宜于河下西(仙女湖)設站。
3.3.3 客貨運設施布局
(1)客運站。隨著咸修吉鐵路引入,樞紐辦理客運作業的車站主要有新余北站、河下西(仙女湖)站、新余站及分宜站。其中新余北主要辦理滬昆高鐵通過列車作業,河下西(仙女湖)站主要辦理咸修吉鐵路通過列車作業,新余及分宜站主要辦理滬昆鐵路的通過列車作業。
新余、新余北及分宜站維持既有規模,河下西(仙女湖)站規模按照“兩島六線”規模進行規劃預留。
(2)貨運場站。新花站完善城市配送功能,逐步承擔市區內的生產及居民生活所需產品的貨運業務;在新余西站規劃建設新余西物流基地,與贛西物流園西區相配套;新花站和新余西站構成樞紐內東、西兩大綜合物流基地。
雙林站規劃建設鐵路專用線,供分宜電廠(雙林電廠)所需煤炭,區域內生產和生活所需的貨運業務;新余南站規劃建設新余南站鐵路專用線,建設區域出煤基地。
洋坊工業站、分宜站、石芬站、河下站維持現狀貨場和專用線接入。
(3)技術作業站。新余站為樞紐內技術作業站,根據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現行貨物列車編組計劃,該樞紐及主要相鄰技術作業站既有路網分工為:新余與萍鄉、向塘西間互編區段列車,新余與分宜、彬江、張家山間互編小運轉列車。該次規劃維持既有規模和站型不變。
(4)疏解線。①新建浩吉鐵路北東聯絡線。為解決浩吉鐵路岳陽方向往滬昆鐵路新余以西列車運行折角問題,浩吉鐵路公司已經規劃建設浩吉鐵路北東聯絡線建設工程。②規劃新建滬昆鐵路河下站至咸修吉鐵路咸寧和吉安方向聯絡線。規劃建設滬昆鐵路河下站至咸修吉鐵路咸寧和吉安方向聯絡線,以實現既有新余站的始發功能。
4 結束語
規劃年度新余鐵路樞紐總圖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由銜接3條鐵路、貫通4個行車方向擴展為銜接4條鐵路、貫通6個行車方向,根據線路功能定位、技術標準、建設規模等具體特點,結合規劃線路引入、區域社會經濟特征、城市規劃等,合理統籌線路走向、場站布局、通道預留、建設時序等,對新余鐵路樞紐整體規劃布局進行深入研究,確保樞紐總圖與城市規劃協調統一,充分發揮新余鐵路樞紐在路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通過研究采用多方案、多層次比選,最后推薦的總圖規劃方案解決了樞紐目前存在的問題,極大完善了樞紐客運系統、貨運系統、解編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能較好地適應新余市城市總體規劃,滿足新余市未來鐵路建設和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新余鐵路樞紐規劃研究報告[R]. 北京: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2019.
[2]鄧鵬. 防城港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研究[J]. 鐵道標準設計, 2018(8): 14-20.
[3]高速鐵路設計規范: TB 10621—2014[S].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4.
[4]劉嘉寶. 百色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研究[J]. 中國鐵路, 2022(2): 97-103.
[5]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咸寧至修水至吉安線鐵路方案研究報告[R]. 北京: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2019.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簡介:仇志成(1996—),男,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鐵路經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