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施工期間的主要污染類型包括大氣、水、固體廢棄物、噪聲和光污染,其中大氣污染尤為嚴重,施工期間環保面臨的主要困難是施工現場未能形成連續作業,造成揚塵治理任務繁重。針對污染類型和難點,提出針對“兩區三廠”的環保措施,如100%圍擋、物料覆蓋、濕法作業、路面硬化等。此外,還提出了定期灑水、使用非傳統水源、加強車輛及機具清洗等措施。闡述了嚴格的環保措施對于減少施工期間的環境污染和保護周邊環境的重要性。
關鍵詞 普通國道干線公路;施工污染;環境保護;大氣污染
中圖分類號 U4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2-0156-03
0 引言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公路施工期間環境保護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施工期間,公路建設對于大氣、水體、固體廢物、噪聲和光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例如,公路建設期間大量的土石方開挖、材料運輸和機械作業,產生了大量的揚塵、噪聲和固體廢棄物,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和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同時,這些活動還可能對水體造成污染,影響水質安全。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公路建設項目的可持續性,也對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文通過對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施工期間環境保護問題的調研,分析了施工期間主要的環境污染類型和存在的困難,提出了針對性的環保治理對策。旨在減輕施工期間的環境污染,提升項目的環保水平,為我國公路建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經驗和理論支持。
1 施工期污染類型
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施工期環境污染主要分為五類: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其中,大氣(揚塵)污染更為突出。
2 環境保護存在的困難
(1)受到征拆、桿管線遷移等矛盾影響,現場未形成連續施工,土方工程量大、作業點分散、出入口多,施工轉場頻次較高,內場作業揚塵治理任務重。
(2)改擴建工程前期處于輔道搶通、主線通行的關鍵時期,主線車交通流量大、過境車輛多,易造成路面揚塵。
3 環境保護治理對策
3.1 總體要求
(1)“兩區三廠”(生活區、辦公區、預制廠、拌和廠、鋼筋加工廠)努力實現“6個100%”治理工作,即實現100%圍擋、100%物料堆放覆蓋、100%土方開挖濕法作業、100%路面硬化、100%出入車輛清洗、100%渣土車輛密閉運輸。
(2)定期對施工便道、施工作業面進行灑水養護,重要交叉路口兩側施工便道進行硬化處理,硬化長度不少于50 m;穿越城鎮區域施工便道硬化處理[1]。
(3)運輸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車輛采取密閉或者其他措施,防止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拋灑滴漏,造成揚塵污染。
(4)土石方、拆除作業設置噴淋、霧炮等灑水降塵設備,濕法作業。基坑開挖及時支護,避免裸土長時間暴露產生揚塵。
(5)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減少市政自來水的使用。
3.2 施工期環境污染防治具體要求
3.2.1 施工期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
(1)“兩區三廠”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攪拌主機、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和控制系統等設備設施全部密閉。集料倉搭設輕型鋼結構頂棚、三面圍擋,設置降塵噴淋等設施。水泥、粉煤灰等材料進料時,保證材料罐頂的密封性能,預留通氣孔配置除塵設施。
②瀝青混凝土拌和站配備除塵設備、瀝青煙氣凈化和排放設施。站內瀝青的存放、加熱、使用均在密閉環境下完成,生產過程中及時灑水降塵,采用全封閉綠色環保型拌和樓。加熱系統優先選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嚴禁使用劣質燃油[2]。
③拌和站、預制場全面硬化,出入口設置車輛沖洗平臺且位于視頻監控區內,車輛沖洗采用循環用水并設置排水溝、污水沉淀池。運輸車輛駛離工地前沖洗干凈方可上路,并建立車輛沖洗臺賬。
④預制場、拌和場地面定期灑水,并采用吸入式清掃車配合人工進行清掃,及時清除粉塵,同時配備霧炮車。水泥罐設置環境保護除塵裝置,拌和作業完成后,及時清洗機具,并每天打掃清理,保持場內整潔衛生。
(2)土石方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施工現場嚴禁露天存放石灰等易產生揚塵污染的材料。路基填料在工地堆放期間,灑水降塵或覆蓋。土方、砂石、塊狀石灰等散體材料在運輸過程中采用帆布或蓋套覆蓋,嚴禁沿途拋灑滴漏。
②生石灰消解在全封閉大棚內進行,大棚四周設置噴淋、霧炮車等降塵設施,防止揚塵擴散。采用石灰、水泥等材料進行路基施工時,避免在大風天氣作業。
③路基施工科學合理安排施工段落、施工順序,盡量縮短土方施工周期,及時進行填筑、翻曬、粉碎、碾壓成型等工序。土方路基填筑控制含水率不低于最佳含水率,按上限控制;若含水率偏低,在碾壓前灑水,防止起塵。石方和土石混填路基,保持石塊表面濕潤。在連續施工區域的明顯位置設立施工作業工序標識牌,標識牌內容按工序設置,分為“清表中”“土方翻曬中”“土方拌和施工”“土方碾壓中”“土方成型區”等[3]。
④各施工區域的主要出入口須進行硬化處理,設置車輛沖洗平臺或配備高壓水槍等設施進行人工沖洗,建立車輛沖洗臺賬,確保施工運輸車輛不帶泥上路,見圖1。
⑤施工區域的防塵覆蓋使用無紡布覆蓋,采取單一覆蓋或復合覆蓋的方式,單一覆蓋指使用防塵網的覆蓋方式,使用4針以上的防塵網進行覆蓋;復合覆蓋指植被和防塵網相結合的覆蓋方式,在植被覆蓋效果形成前,使用防塵網另行覆蓋。大氣重點管控區內,使用6針防塵網進行覆蓋。防塵網有足夠的強度、韌度,同時加強防塵網的回收再利用,不得隨意丟棄[4]。存放3個月以上,采用復合覆蓋(植被和防塵網相結合),見圖2。
⑥至少配備1臺PM10移動監測設備,同時配備相關數量的灑水車、霧炮機等降塵設備,特殊天氣或重污染天氣配備可移動霧炮機進行降塵作業。當出現大氣污染藍色及以上預警、氣象預報風速達到5級以上時,適當增加灑水、噴霧頻次,確保地面不起塵。灑水、噴霧等作業根據環境溫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實施作業,見圖3。
(3)路面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路面下承層清掃不得采用鼓風機吹掃,應采用人工灑水清掃、吸入式清掃車清掃或高壓清洗機沖洗。
②水泥穩定碎石等無機結合料基層養生7 d成型后,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不能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的,繼續用土工布進行覆蓋灑水養生減少揚塵污染。
③路面封層、透層、黏層施工中采用瀝青智能灑布車,個別邊角部位確需人工噴灑的,要采取相應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4)橋涵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橋涵施工過程中,避免露天攪拌混凝土、砂漿。施工現場裝卸、倒運物料遮蓋、封閉或灑水,不得凌空拋擲、拋灑。
②現場進行拆除、破碎等易產生揚塵的施工時,現場配備高壓灑水車、霧炮機設備,拆除前需噴淋(噴霧)濕化,拆除作業時利用霧炮車同時實施霧化。拆除施工過程中,及時清運渣土,不能及時清運的,采取覆蓋等防塵措施;清運時要先大面積霧炮噴淋灑水后實施裝卸清運,裝卸過程要實施不間斷噴淋或霧炮壓塵,車輛駛出工地前沖洗車身、車輪,不帶泥上路[5]。
3.2.2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的具體要求
(1)“兩區三廠”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生活污水優先接入城鄉污水管網。不能接管的,設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
②現場產生的污水設置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或達標排放,并定期清理積存污泥。拌和場站點四周設置排水系統,防止污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③試驗室用的危化品存放在指定區域,不得隨意將化學試劑丟棄或排入水域,并有專人做好出入庫臺賬的登記工作。
(2)土石方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路基施工前設置好臨時排水系統,防止施工泥漿水直接流入河道、灌入農田中;路基施工中,及時修筑急流槽或恢復排水系統。
②地基處理施工中廢棄漿液,配備相應的廢漿池、廢漿溝,確保廢漿不外流,廢漿當采用密封式罐車外運。
③石灰在封閉的大棚內存放、消解,消解水不得直接排入農田或水渠。
(3)施工期路面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加強對施工機械的檢查,避免油料泄漏污染路面。施工機械發生故障有可能產生污水的及時收集并處理,防止油污水對水體的污染。
(4)橋涵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水域施工采用圍堰施工等隔離措施,將施工區域和水域隔離,防止施工污染物進入水體。施工結束拆除隔離措施時,先對施工區域內部進行清理后再實施拆除作業。
②橋梁樁基施工時,設置泥漿池和沉淀池,嚴禁泥漿泄漏或直接排入水域。廢棄泥漿集中處置,泥漿清運時采用密閉運輸。
③現場結構物采用節水型噴淋養護裝置或節水保濕養護膜進行養護,減少養生水用量。
3.2.3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要求
(1)“兩區三廠”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辦公區和生活區設置密閉式垃圾桶,并及時清運至指定地點。
②工地試驗室產生的危險廢物應當按照規范貯存、運輸,并交由相關單位處置。
(2)土石方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路基清表土集中堆放并做好覆蓋,清表土可用于中央分隔帶的培土綠化及取土場復耕。河塘清淤、泥漿等不得隨意堆砌、排放,采用密閉外運集中處理。
②路基施工做好土石方平衡調配工作,設置棄土場的工程,并按要求對棄土場進行修整、綠化,防止水土流失及次生災害。
(3)路面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路面銑刨產生的廢料集中回收再生利用。
②路面攤鋪產生的廢棄瀝青混合料及時處置,符合相關標準的廢棄物料回用,其余物料按照建筑垃圾處理。
(4)橋涵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鋼筋加工采用智能化生產設備并合理選擇連接方式,減少鋼筋損耗和浪費,如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減少因焊接搭接產生的浪費。
②土方、橋涵拆除過程的廢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及時清運采取覆蓋措施或使用密閉式運輸車。
3.2.4 噪聲污染防治的要求
(1)“兩區三廠”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噪聲敏感點建筑物集中區域,夜間進行拌和作業或鋼筋加工作業時,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排放標準》的規定。
(2)土石方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噪聲敏感點建筑物集中區域施工時,如果不能滿足相關的聲環境質量標準,采取臨時性的降噪措施。
(3)路面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噪聲敏感點建筑物集中區域施工時,如果不能滿足相關的聲環境質量標準,采取臨時性的降噪措施。
(4)橋涵工程施工作業達到的要求:
①橋梁樁基施工優先選用旋挖鉆施工,非必要不選擇沖擊鉆。
②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的,不在夜間22:00時至次日6:00時期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因特殊需要連續作業的需提前采取有關措施。
4 結束語
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通過夯實措施落實、合理調整施工組織、規范落實施工現場污染防治各項措施,將環保工作納入“履約考核”。按照“嚴守質量安全環保紅線、打造精品工程”的原則,把環保常態化管理落到實處,確保工程質量進度有保障、環保舉措見成效,構筑工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楊迎春, 蘇秀英, 李杰.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環保管理與有效對策[J].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0(11): 151-153.
[2]甘迎新. 公路工程施工對環保的影響及環保措施研究[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20(11): 163-164.
[3]張興超, 姜富源.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管理[J]. 云南水力發電, 2020(7): 165-168.
[4]樊慶.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環保管理與有效對策探討[J]. 科技風, 2020(9): 124.
[5]殷國棟. 公路工程施工對環保的影響及環保措施分析[J]. 山西建筑, 2018(32): 207-208.
收稿日期:2023-11-19
作者簡介:趙旭東(1970—),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質量安全環保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