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 合肥 230000)
作為傳統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是一個必須要做好的必答題,也是提升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突破口,更是切實地肩負起社會職責,強化和鞏固主流媒體地位的必由路徑。做好重大主題報道,對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社會正確輿論導向,幫助受眾充分了解和正確認識重大新聞事件,推動社會穩定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創新是重大主題報道的靈魂,創新力就是影響力,創新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媒體的傳播力大小。要讓重大主題報道常做常新,就需要主流媒體重視和推進新聞策劃工作,創新新聞報道內容和形式,把報道向縱深推進,找到更好的切入點,深入解讀,提出觀點,這樣才能讓重大主題報道發揮更大的傳播影響力。
所謂的重大主題報道,一般是指黨和政府在一定階段出現的具有時期性、階段性、宏觀性的重點工作內容,圍繞這一工作重點,媒體可以展開一系列新聞報道,以集中主題性的形式推出,能夠引起受眾廣泛關注,形成巨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從而為相關政策的推行打下良好的實施環境基礎。
所謂的新聞策劃,主要是指對需要報道的新聞,提前從宏觀層面進行整體性的設計,實現新聞素材和新聞資源的優化整合,確定相應的報道形式和報道節奏,使之形成科學合理的整體,彰顯新聞價值,突出新聞重點,凸顯新聞主旨。只有新聞策劃到位,才能實現報道效果的最大化。
重大主題性新聞報道雖然題材重大,備受關注,但是往往新聞事件較為復雜,牽涉面較廣,可以報道的角度眾多,如何清晰地梳理新聞素材,使內容更為充實豐滿,形式更為新穎獨特,在恰當的時機及時推出,這考驗著新聞從業者的策劃功底。在當今網絡信息過載的碎片化時代,受眾被海量的網絡信息包圍,更多接觸的是一些“短平快”的淺層次報道,重大主題報道因其題材宏大、涉及面廣,必須要將報道向縱深開挖,把新聞做深做透,這樣才能發揮出引導社會輿論的強大作用,成為傳統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與新媒體實現差異化競爭的有力手段。
在信息時代,受眾被海量信息包圍,網絡新聞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渠道和平臺不斷推陳出新,這意味著受眾掌握著更多的新聞自主選擇權,在網絡閱讀的影響下,其新聞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聞傳播規律也在不斷變化。此外,在社會經濟、文化等不斷發展的當下,受眾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層次在不斷提升,對于新聞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暗檬鼙娬叩锰煜隆!痹诿襟w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受眾已經成為信息傳播鏈條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任何一家媒體,要在市場中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受眾的信息需求和興趣愛好。
新聞策劃能夠有效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受眾契合度,策劃人員要更好地完成策劃方案,就必須精準地掌握社會受眾的新聞閱讀偏好和新聞訴求,從受眾對于新聞形式的喜好和傾向出發,去進行方案的設計和規劃。由于重大主題報道的主題新聞專業性和理論性較強,新聞事件也更為錯綜復雜,要在保證其內容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對報道角度、報道主題和報道形式進行優化和創新,這就需要在新聞策劃上下功夫。只有從受眾的需求出發,找到受眾最關心的報道角度,提升新聞內容與人民群眾生活的結合程度,讓形式更加生動活潑,這樣才能讓重大主題報道實現有效傳播,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
以筆者在2021 年采寫的廣播新聞消息《為了長江的明天,三省一市“共”同立法》為例,主要關注的事件為:為了使禁捕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查處違法行為,積極響應長江保護法的貫徹實施,長三角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又一次協同立法,促進保障長江流域十年禁捕,三省一市均對長三角地區禁捕跨省協同立法、聯動監督、聯合執法作出明確規定,并致力于打造實用管用的聯動機制。雖然這是一篇時長2 分51 秒的廣播報道,但是由于涉及主題重大,是長三角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在國家環保政策號召下的一次積極重大響應,法規出臺之前,三省一市進行了充分的社會走訪調研,并形成了決議。參與這一報道的主創人員敏銳地捕捉到三省一市協同立法這一重要新聞線索后,立刻進行了策劃,充分了解新聞背景,收集相關新聞素材,對報道組人員進行明確分工,與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上海市人大法制委等部門取得了聯系并提前采訪,將報道的形式確定為簡訊,就是要在時效性上做文章,與時間賽跑,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人大常委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有關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的決定后,將會場的新聞素材與前期的新聞素材快速整合、成稿并第一時間制作和播出。稿件一經推出,就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這篇報道也獲評第24 屆安徽人大好新聞二等獎。
主題性報道的優勢在于能夠將主旨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行系統化的報道和闡述,能夠有效地將所涉及領域的發展軌跡詳細呈現出來,確保受眾能夠對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影響意義等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如何讓重大主題性報道在傳遞信息的同時,還能更好地引導輿論,這就需要通過精心策劃,將一些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念巧妙地附著在新聞報道之中,凸顯新聞報道中的積極內容,用事實說話,實現積極導向與新聞報道內容的有機融合,于潤物細無聲中傳遞價值觀點。
重大主題新聞報道要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就必須對新聞報道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渠道進行優化,通過有效的策劃,加強媒體之間的聯動以及與不同新聞渠道的多重報道。特別是在媒體融合進程不斷深入的當下,任何一家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上都不可能再依靠單一傳播渠道的單打獨斗,而是要依靠立體化傳播渠道的協同傳播,這樣才能實現傳播效果的疊加,產生預期的社會影響力。而重大主題報道如果提前在策劃中下功夫,就能夠提前制定詳細科學的報道方案,實現多種傳播渠道的新聞傳播,最大化地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以廣播類重大主題報道為例,一般來說,這一主題的報道會通過廣播端和新媒體端同步發布。以2023 年7 月27 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勝利70 周年這一重大節點的報道為例,筆者所在的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就提前進行了精心策劃,分別在廣播端、視頻端和微信公眾號上進行了相關報道,廣播端推出對于多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專訪,通過他們的講述回顧抗美援朝這一偉大勝利的來之不易,展示抗美援朝英雄們在戰場上舍身忘我、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視頻端推出對抗美援朝戰地記者張崇岫的專訪《記錄戰火硝煙,為了更好前行——記抗美援朝戰地記者張崇岫》,用20 多分鐘的視頻展示這位獲得中國攝影終身成就獎的94 歲老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怕犧牲,以手中的攝像機對準戰場,用1 000 多張照片真實還原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精神的事跡;微信公眾號推出圖文+音頻報道《只為再見你一面》,報道了安徽師范大學舉辦的“為烈士畫像、為烈士親友圓夢”的公益活動,這群年輕的大學生胸懷對烈士的敬仰,靠著只言片語和親友回憶,一遍一遍地嘗試,畫出最符合烈士長相的素描畫,送給烈士的親人,讓他們能夠消除心中的遺憾,這其實也是對抗美援朝精神的一種傳承和發揚。
對于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往往多家媒體都會進行關注和報道,新聞競爭極其激烈。為了能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對報道進行提前策劃,找到新的報道角度,創新報道形式,從新的角度來解讀或闡釋新聞事件,設計新的報道方案,這樣才能形成差異化的特色報道,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他們的關注。對于以“新聞立臺”的傳統媒體來說,新聞策劃是一件需要長期抓、用心抓的工作,只有圍繞某一時期黨和政府的重點工作,持續地精心策劃,不斷地推出重點報道,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媒體的新聞影響力,塑造權威、公正的媒體形象,從而全面提升媒體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完全可以滿足受眾對于信息的淺層次需求,人們關注重大主題報道,往往是出于對信息的深層次需求,希望對新聞事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知,獲得一些解讀性或指導性意見,進而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幫助。因此,重大主題報道的策劃一定要有深度和前瞻性。一方面,策劃者一定要及時關注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敏銳地捕捉工作重點,找準切入點,深挖到底,把新聞做深做透。另一方面,策劃者一定要有前瞻意識,能夠敏銳地根據新聞線索找到受眾可能還沒有給予充分關注的重大選題,及時地關注報道,這樣才能讓新聞的引導性更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更強。
優秀的新聞策劃絕不能只停留在宏觀層面上,而是應當盡量細化,包括采寫的角度、新聞表達形式、語言風格、傳播渠道等都要涉及到,這樣才能給編輯記者更加明確的指導,便于后期的新聞采寫編等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新時期,隨著媒體融合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界限已經消融,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態勢,而新聞通過立體化的傳播渠道進行傳播,確實可以實現傳播效果的疊加。因此,在重大主題報道的新聞策劃中,一定要充分重視融媒的力量,設計圍繞同一主題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重大主題報道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時代性,這也是對新聞規律的尊重和對新聞本源的回歸。要彰顯重大主題報道的時代性,要求策劃人員精準地把握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經濟或社會熱點,能夠牢牢地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貼近時代主旋律,積極傳播一定時期內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反映群眾呼聲,這樣才可以有效增強報道的引導性、前瞻性和權威性。此外,重大主題報道的報道對象往往是對國家、對人民有著深遠和重大影響的新聞題材,這樣的題材一般任務重、責任大,較為復雜。因此,新聞策劃者一定要有高屋建瓴的意識,能夠站在大局的角度進行宏觀展望,這樣才能抓主要,窺全局,找到主要問題,把新聞做深做透做強。
每年的全國和全省的兩會報道都是各家省級媒體必須重點打造的重大選題,為了讓這一類報道常做常新,不落入“年年歲歲會相似”的套路化和程式化報道怪圈中,新聞策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提前謀劃,在報道中加入更多的創意和新意,找到與眾不同的報道角度,才能讓關于兩會的重大主題報道在同類型報道中“出圈”,獲得較強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為了更好地報道2022 年安徽省兩會,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進行了精心的策劃,最終將廣播端的報道確定為以系列報道的形式加以呈現,筆者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其中,按照策劃的要求,采制了《錨定新目標,立良法促發展(一)》《奮進新征程,剛性監督護航高質量開局(二)》《對標新使命,履職盡責顯作為(三)》這樣的一組報道,稿件圍繞“立法、監督、代表”等方面工作報道了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工作的亮點,反映了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服從服務安徽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認真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職權,充分彰顯人大工作的新經驗、新作為、新氣象,稿件播出后,社會反響良好。
在新媒體時代,主題報道的策劃一定要大膽創新,不能拘泥于傳統的套路和打法,在主題報道中加入更多的新鮮元素,實現從內容到形式的煥然一新。
比如,在新聞策劃的指導下,現在很多主流媒體的重大主題報道已經改變了以往一板一眼的陳述方式,語言更加生動活潑,甚至還會靈活地運用一些流行的網絡語,讓報道更加鮮活生動。再比如,很多主流媒體的重大新聞報道積極地運用新技術手段,如VR、AR、云計算等,創新報道形式,給受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有效提升了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從而賦予報道更多的魅力。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已經高度確定,如果新聞從業者單純從自身的價值判斷和興趣愛好來進行策劃,很可能就會使報道脫離受眾。因此,重大主題報道要更好地吸引受眾,就必須拓寬報道的民生視角,強化受眾意識,這樣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比如,一般重大新聞主題報道的題材都較為厚重,主題重大,如果一直將報道的視角放在宏觀層面,“高大全”的報道很難走進受眾心里,相反,如果可以將重大題材與凡人、凡事聯系起來,以小人物映照大事件,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往往可以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走進百姓心里。
新聞策劃能夠讓重大新聞報道所關注的新聞事件在社會背景下以最適合的方式呈現,實現傳播效果和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策劃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家媒體都很難獲得獨家新聞,而重大主題報道則可以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新聞采編優勢,為受眾呈現出更多優質新聞作品,實現新聞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