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軍
(肥城市融媒體中心,山東 肥城 271600)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編輯記者需要更加敏銳地抓住新聞線索、及時準確地報道新聞事件,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在新媒體時代,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更強的報道策劃能力,這意味著他們要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媒體形式,以此擴大新聞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因此,編輯記者需要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以適應新聞行業的變革和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下,編輯記者的報道策劃意識指的是在明確的主題下,能夠對新聞素材以及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同時對信息進行篩選、分析、處理等。作為編輯記者,其報道策劃意識主要包括選擇該主題報道的意義;該主題報道應當選擇什么樣的報道形式;該主題報道的影響以及社會價值是什么?通過明確新聞報道的流程以及形式,積極轉變報道策劃思路,促使新聞報道更加科學合理。在融媒體背景下,編輯記者報道策劃意識主要具有主觀性和職業性兩個特點。主觀意識與心理意識密切相關,也是感知、思維等表現形式。記者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應該堅持客觀、公正、準確的報道原則,但是也不能忽視記者的主觀性。在遵循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記者可以通過策劃報道的方式,更好地傳遞信息,引導公眾思考。雖然記者應該堅持客觀中立的原則,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記者的個人觀點和評論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記者可以通過策劃報道的方式,將自己的觀點融入報道中,引導公眾對事件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討論。然而,記者的策劃也需要注意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避免夸大事實或者歪曲事實,記者在加入個人觀點和評論時應該注意分寸,把握好尺度,避免過度主觀,應該與職業道德相結合,堅持誠信和責任,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報道新聞[1]。職業意識一般是指新聞報道從業人員應當具備的職業精神,報道策劃是一種重要的職業,需要以客觀、真實、公正的態度對待新聞事件。同時,還需要嚴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保持良好的職業形象。還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應當時刻關注社會熱點新聞事件,對事物有敏感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只有通過敏銳的觀察力,記者才能發現新聞價值,挖掘出有深度、有影響力的新聞故事。新聞報道記者應具備較強的創新思維和應變能力,在信息時代發展背景下,新聞報道形式和傳播方式不斷變化,記者的策劃意識需要不斷創新,適應新的媒體環境和受眾需求。同時,面對突發事件和復雜情況,記者需要快速反應,靈活處理,保證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只有具備這些特點和素質,記者才能在媒體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傳媒行業發生了巨大變革,融媒體成為了主流趨勢。基于此,對新聞編輯記者的要求也日漸提高,為了能夠適應新的媒體時代,記者不得不轉變自身的報道策劃意識,以便于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融媒體形勢下的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更廣泛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能力,更好地了解社會、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才能在報道中展現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觀點。同時,編輯記者還需要具備敏銳的嗅覺,及時發現和把握熱點、趨勢,以便更好地進行報道策劃。在融媒體形勢下的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和多媒體技能,傳統媒體形式通常使用文字和圖片進行報道,而融媒體則更加注重多媒體的應用,包括音頻、視頻、互動圖表等。編輯記者需要學會使用各種多媒體工具和技術,以更好地呈現新聞內容[2]。此外,編輯記者還需要具備創新思維,不斷探索新的報道方式和形式,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傳統媒體形式通常是由個人完成報道,而融媒體注重的是團隊的合作和協同,編輯記者需要與攝影師、編輯、設計師等多個角色進行緊密合作,共同完成一篇報道,這就要求編輯記者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以便更好地與團隊成員合作,創作出更具有價值和影響力的新聞作品。
融媒體的特點是多渠道傳播、全媒體融合,通過多種形式和平臺傳播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報道編輯記者應當積極轉變自身的編輯意識,促使自身具備新時代策劃思想,進而采用多樣化的報道形式和傳播渠道,以適應受眾的需求。在融媒體時代下,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擴大了傳播的范圍,編輯記者需要更加注重時效性和獨家性,及時搶占信息的制高點,以增強報道的影響力。同時,融媒體平臺的普及也給編輯記者提供了更多的傳播途徑,突破了時間以及空間對新聞傳播的限制,提高了報道的曝光度。編輯記者需要更加注重內容的創新和獨特性,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重復性和雷同性的報道很難引起受眾的關注,編輯記者需要通過深度報道、專題報道等方式,提供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和關注,提高報道的影響力。這就需要編輯記者不斷增強自身的報道策劃意識,積極轉變傳統策劃理念,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效果,使報道能夠滿足新時代的標準要求,提高報道的影響力。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催生了新的媒體形態和傳播方式,傳統的編輯記者在適應融媒體的同時,也需要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的要求。在融媒體時代,傳統的新聞報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多樣化的信息需求,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更加全面的視野,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能夠從多個角度挖掘新聞的價值和意義,為受眾提供更加豐富、有深度的信息。通過轉變報道策劃意識,編輯記者能夠更好地把握新聞的熱點、焦點和亮點,提高自己的新聞價值和競爭力。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爆炸使人們更加關注內容的質量和深度,編輯記者需要通過深度挖掘、多維度分析和精準表達,呈現出更加豐富、精彩的報道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編輯記者需要注重挖掘新聞的精神文化內涵,關注新聞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提高報道的深度和廣度,為受眾提供有思想、有溫度的新聞作品。在新時代,對新聞報道內容、傳播形式和社會影響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編輯記者面臨著更多的媒體平臺和傳播渠道,通過轉變報道策劃意識,編輯記者能夠更好地把握媒體變革的脈搏,靈活應對不同媒體平臺的要求,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3]。同時,轉變報道策劃意識也有助于編輯記者積極探索新的報道方式和表達手法,創新新聞報道模式,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和影響力。只有及時轉變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編輯記者才能在融媒體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豐富的新聞內容。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中,編輯記者必須時刻緊跟報道策劃的新趨勢和技巧。他們需要積極關注媒體行業的發展動態,以保持對新聞報道策劃的敏感度。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及時轉變報道策劃意識,并將這些新概念和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此外,編輯記者還應該深入理解和認識報道策劃意識的轉變。他們需要意識到,傳統的報道策劃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媒體的發展需求。新聞報道需要更加深入、客觀、全面。因此,編輯記者必須改變自己的報道策劃意識,采用更加多元和創新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為了實現報道策劃意識的轉變,編輯記者還應該踐行所學[4]。他們需要將新的報道策劃理念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嘗試新的報道形式和技巧。只有通過實踐,編輯記者才能真正掌握新的報道策劃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當前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需要緊跟媒體行業的腳步,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報道策劃趨勢和技巧。只有不斷創新和進步,他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聞行業中脫穎而出,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新聞報道。
隨著融媒體的快速發展,要求編輯記者積極參與融媒體報道策劃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首先,編輯記者需要意識到融媒體時代自身身份的轉變。以往的編輯記者主要負責撰寫新聞稿件,但在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更廣泛的能力,如拍攝照片和視頻、編輯音頻和視頻、制作圖表等,這就要求編輯記者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媒體工具。其次,編輯記者應當在豐富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大實踐報道策劃力度,要主動參與到各種多媒體報道策劃中去,可以通過與攝影師、攝像師、音頻師等的合作,共同策劃并實施多媒體報道,充分展示新聞事件的全貌和細節。此外,編輯記者還可以積極參與社交媒體的運營,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傳播新聞信息,增強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最后,在融媒體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編輯記者還應當緊跟時代發展形勢,強化自身的綜合技能。新時代需要他們具備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編輯記者可以通過參加培訓課程、學習新的技術和工具,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5]。另外,編輯記者還應該具備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主動參與到創新項目中,與團隊成員共同探索融媒體報道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只有適應并引領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編輯記者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聞市場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在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的工作不再僅限于傳統的新聞報道,而是需要切實地轉變策劃報道意識。同時,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也成為了編輯記者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他們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以便將更多的信息和觀點呈現給受眾。此外,編輯記者還需要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及時進行報道和解讀,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已經不再是被動接收信息的對象,而是互動參與傳播的主體。因此,編輯記者需要充分意識到受眾的需求,通過各種方式與受眾進行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例如,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在線問答等方式與受眾進行交流,收集他們的反饋意見,編輯記者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分析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喜好,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報道和服務[6]。另外,編輯記者還需要加大與受眾的溝通和互動力度,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與受眾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報道方向和內容。編輯記者可以通過組織線上線下的讀者沙龍、講座等活動,與受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通過這種方式,編輯記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反饋,提供更加貼近受眾的報道。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新聞報道服務于民的價值,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貼近受眾的報道和服務。
編輯記者在新聞報道中應該以事實為基礎,以社會為支撐,以人民為中心,展現人文價值。他們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主動承擔自身的工作職責,并且在保證輿論引導以及政治等方面正確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需求。記者在采集和編輯新聞時,應當基于受眾角度選擇主題,并且做好相應的內容分發、處理工作。記者應當在整個編輯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人文精神,這是新時代對編輯記者的要求。編輯記者還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全方位地采集數據,以此提高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和及時性。要在融媒體時代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記者需緊跟時代潮流,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并準確判斷報道的價值取向。編輯記者只有策劃出多元化的作品,才能夠獲得廣大受眾的認可。因此,編輯記者需要在開展編輯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受眾群體,并深入分析新聞主題的價值,預測其話題性。在新聞報道策劃工作中,從人文角度分析,編輯記者還需要積極拓展新聞的廣度,確保涵蓋多個主題范圍[7]。并且重視群眾關心的新聞主題和內容,比如,每周的民生問題、時事政治、相關惠民政策等內容都是社會群眾關注的話題。這就需要編輯記者從廣大群眾的角度進行策劃,深入體察民情,做到為民發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影響力,而且也有利于幫助群眾解決自身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報道策劃意識的轉變變得尤為重要。在傳統媒體時代,編輯記者主要關注新聞事件的發生和報道,但在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需要更加注重策劃,以提高報道的質量和影響力。編輯記者需要提高對報道策劃的敏銳度,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應當參與實踐融媒體報道策劃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增強策劃意識和能力,重視與受眾群體的互動效果,轉變報道意識,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立足于人文精神,提高報道策劃的質量,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