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定倩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特殊教育發展150年。以新中國成立為時間節點,回顧和總結中國特殊教育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75年,其目的是以史為鑒,全面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積極貢獻。
回顧歷史,要深入挖掘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特殊教育思想。不可否認,我國第一所盲校“瞽叟通文館”、第一所聾?!皢妼W館”等一批早期的特殊教育學校,大多由外國傳教士舉辦。這是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留給特殊教育的歷史遺憾。但同時更要看到,真正推動特殊教育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的力量,正是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從“通文”到“啟瘖”,從“康熙盲字”到“注音符號字母”,這些中國化的名稱本身就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張謇、邰爽秋、華林一、龐君博、陳鶴琴、吳燕生、杜文昌、雷靜貞、羅蜀芳、龔寶榮、戴目、劉先驥等眾多特教先賢身上,我們感受著偉大的人格力量、不朽的理想光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特殊教育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堅定文化自信,傳承文明薪火,讓歷史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為構建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新格局,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凝視當今,新中國特殊教育工作者探索總結出了豐富的理論成果與創新實踐經驗,我們要倍加珍惜,繼續努力,開創特殊教育發展新局面。新中國確立了特殊教育的國民教育性質,倡導“平等、參與、共享、融合”的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開發潛能、補償缺陷、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借鑒國外特殊教育發展經驗,從中國實際出發,采取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相結合的形式,構建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直至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特殊教育體系、特殊教育課程體系、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實現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跨越式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發展方針、政策、制度和道路已經基本形成。我們應該不斷凝練完善、傳承發揚、宣傳推廣,講好中國特殊教育故事,提供中國特殊教育方案,為世界特殊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展望未來,我們要將特殊教育發展置于教育強國建設全局中統籌謀劃。在從特殊教育大國向特殊教育強國邁進的進程中,我們必須不斷研究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課題。例如,特殊教育對象的類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特殊教育學校功能要實現轉變和擴大;面對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新要求,特殊教育學校要繼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重構特殊教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育人能力;現代科技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而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也必須隨之更新;等等?;仡櫄v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堅持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特殊教育新篇章。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特殊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
(責任編輯:于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