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勝
(黃梅縣中醫醫院,湖北 黃梅 435500)
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在尿毒癥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中多發,為常見并發癥,表現為肢體遠端出現對稱性感覺障礙、肌肉無力、感覺神經受損。分析發病原因[1-2],主要是由于腎衰竭后期,患者體內蓄積大量神經毒素、藥物。單純采取血液透析治療難以獲得理想效果[3]。近些年研究發現[4],左卡尼汀在受損神經修復、神經細胞能量代謝改善方面均能發揮顯著作用。本文主要是研究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及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
病例來源于我院收住院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收住院時間為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選取其中102 例參與本研究。納入標準:(1)臨床表現與病毒性周圍神經病變描述一致[5];(2)給予查體,發現有不同程度的深感覺異常及腱反射減退;(3)給予肌電圖檢查,發現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出現異常。剔除標準:(1)出現感覺異常的原因為腦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病變;(2)出現神經病變的原因為機體缺乏維生素、發生藥物中毒;(3)判斷未來生存時間不足3 個月;(4)認知或精神方面存在障礙。將102 例患者分入透析組和尼汀-透析組。透析組51 例,男32 例,女19 例;年齡最小56 歲,最大75 歲,平均(65·82±4·71)歲;血液透析治療時間最少1 年,最多5 年,平均(3·32±0·41)年;原發病有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梗阻性腎病與痛風性腎病,依次為25 例、13 例、9 例、4 例。尼汀-透析組51 例,男31 例,女20 例;年齡最小57 歲,最大76 歲,平均(66·23±4·57)歲;血液透析治療時間最少1 年,最多5·5年,平均(3·38±0·24)年;原發病有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梗阻性腎病與痛風性腎病,依次為24 例、12 例、10 例、5 例。以上臨床資料兩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透析組單純給予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機品牌為德國費森尤斯,型號4008S Version V10;聚醚砜透析器型號德郎b-16p;透析液為標準碳酸氫鹽;開始透析后,血流量控制在200 ~250 mL/min,透析流量控制在500 mL/min;透析過程中,以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實施肝素化,并于透析停止前30 min 停藥;每周透析治療2 ~3 次,每次持續時間4 h。尼汀-透析組給予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選擇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提供的左卡尼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00543,取2·0 g(規格:1 g/5 mL)藥液,以250 mL 0·9%氯化鈉溶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每周用藥2 ~3 次;血液透析治療同透析組。兩組均治療8 周。
(1)治療效果:經過8 周治療,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接近正常,周圍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癥狀表現消失,評為顯效;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有所加快,周圍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癥狀表現有所改觀,評為好轉;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周圍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癥狀表現均無變化,或上述情況變重,評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好轉率相加結果[6]。(2)神經傳導速度:將患者安置于20℃~28℃室溫的房間內,采用肌電圖儀(丹麥產,型號DISA2000)實施神經電生理檢查;采用儀器配套表面電極,以次強劑量刺激測量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包括正中神經、脛神經與腓總神經;檢查時間包括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3)臨床癥狀:采用0 ~3 分制評分法[7]評估比較兩組臨床癥狀,包括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按癥狀輕重賦分,無癥狀賦0 分,輕癥賦1 分,中度賦2 分,重癥賦3 分;評估時間包括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4)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采集3 mL 空腹靜脈血液,立即分離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檢測時間包括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
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尼汀-透析組總有效率92·16%,透析組68·63%,尼汀-透析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評估比較[例(%)]
尼汀-透析組與透析組治療前正中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正中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均呈現增快趨勢,且尼汀-透析組速度均比透析組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正中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改善結果(m/s,±s)

表2 兩組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正中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改善結果(m/s,±s)
組別 例數 正中神經 脛神經 腓總神經治療前 治療8 周后 治療前 治療8 周后 治療前 治療8 周后尼汀-透析組 51 35.74±5.32 45.68±4.17 34.17±5.83 46.03±4.12 34.09±5.62 47.65±4.24透析組 51 35.68±5.47 39.45±3.62 33.69±5.41 41.52±4.77 32.86±5.34 39.47±4.72 t 值 0.056 8.057 0.431 5.110 1.133 9.207 P 值 0.955 0.000 0.667 0.000 0.260 0.000
尼汀-透析組與透析組治療前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分值均呈現降低趨勢,且尼汀-透析組分值均比透析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改善結果(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改善結果(分,±s)
組別 例數 肢端疼痛 麻木感 感覺障礙治療前 治療8 周后 治療前 治療8 周后 治療前 治療8 周后尼汀-透析組 51 2.08±0.33 0.42±0.07 2.29±0.67 0.26±0.05 2.14±0.42 0.34±0.06透析組 51 2.09±0.31 0.86±0.14 2.28±0.71 0.96±0.14 2.13±0.45 0.87±0.18 t 值 -0.158 -20.075 0.073 -33.627 0.116 -19.948 P 值 0.875 0.000 0.942 0.000 0.908 0.000
尼汀-透析組與透析組治療前血清β2-MG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血清β2-MG 濃度均呈現降低趨勢,且尼汀-透析組濃度比透析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血清β2-MG 濃度改善結果(μg/mL,±s)

表4 兩組治療前與治療8 周后血清β2-MG 濃度改善結果(μg/mL,±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 周后尼汀-透析組 51 25.27±3.35 7.61±1.23透析組 51 24.88±3.24 15.72±2.19 t 值 0.598 -23.058 P 值 0.551 0.000
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為慢性腎衰竭后期患者最常見與多發的并發癥,患者以肌肉無力、肢端麻木、感覺神經受損為主要表現。近些年,調查發現,尿毒癥患者病程正在逐漸縮短,導致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病率出現增高趨勢,嚴重降低患者生存質量。目前,臨床對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仍未明確,猜測與這一階段患者體內蓄積大量神經毒素、藥物,并發生酸堿度、電解質與周圍神經細胞代謝紊亂等有關。給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療,僅能將血液中的中小分子毒素清除,由于大分子毒素較大,會使患者體內Na+-K+-ATP 酶的活性顯著增強,降低靜息電位,縮短膜電位傳導時間,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神經出現沖動傳導。
本文中,將我院收住院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2 例分入透析組和尼汀-透析組,透析組僅實施血液透析治療,尼汀-透析組采取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結果發現,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尼汀-透析組總有效率92·16%,透析組68·63%,尼汀-透析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尼汀-透析組與透析組治療前正中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正中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均呈現增快趨勢,且尼汀-透析組速度均比透析組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獲益理想,患者神經傳導速度顯著增快。
現代藥理實驗發現,左卡尼汀對神經纖維再生具有刺激作用,有利于神經纖維數量增加、神經系統功能改善,并有利于減輕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的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等表現[8]。國內有研究人員采用左卡尼汀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獲得顯著療效,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均減輕或消失。另外,將左卡尼汀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后,藥物對大分子毒素也產生清除作用,能起到刺激神經細胞代謝、營養神經細胞組織作用。本研究發現,尼汀-透析組與透析組治療前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肢端疼痛、麻木感及感覺障礙分值均呈現降低趨勢,且尼汀-透析組分值均比透析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尼汀-透析組與透析組治療前血清β2-MG 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血清β2-MG 濃度均呈現降低趨勢,且尼汀-透析組濃度比透析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獲益理想,患者神經傳導速度與腎小球濾過功能均獲得改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