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曹縣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山東 菏澤 274400)
急性腦梗死可引起頭痛、眩暈、口齒不清等,嚴重者可能昏迷不醒,其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靜脈溶栓能夠有效恢復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血流灌注,緩解腦組織缺血狀況,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依達拉奉右莰醇具有神經保護及功能恢復的雙重作用,療效較依達拉奉好[2]。他汀類藥物是臨床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其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腦梗死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3]。本研究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探究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及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
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阿托+依達組(n=30)和阿托+依達+右莰組(n=30)。阿托+依達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5 ~80 歲,平均年齡(65·32±4·15)歲;身高155·2 ~182·3 cm,平均身高(172·35±3·78)cm;體 重52·9 ~86·4 kg,平 均 體 重(71·16±6·49)kg;腦梗死部位:左側16 例,右側14 例。阿托+依達+右莰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6 ~81 歲,平均年齡(65·41±4·21)歲;身高155·4 ~182·5 cm,平均身高(172·39±3·81)cm;體重52·4 ~86·5 kg,平均體重(71·19±6·51)kg;腦梗死部位:左側12 例,右側18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納入標準:符合《神經病學》[4]中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經臨床醫生檢查癥狀體征及CT 檢查后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發病至入院時間≤6 h;為首次發?。缓炗喭鈺?。(2)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腦部腫瘤疾病者;存在嚴重心臟功能異常者;存在免疫系統疾病者;存在精神疾病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指導其臥床休息,監測其各項體征,并進行降低血壓、服用抗生素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同時,在靜脈溶栓有效治療時間窗內,均采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進行靜脈溶栓。
在上述基礎上,阿托+依達組予以阿托伐他汀+依達拉奉治療,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mg/片,國藥準字H20227142),10 mg/次,1 次/d;輸注依達拉奉注射液(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0 mL∶30 mg,國藥準字H20110007),30 mg/次,2 次/d。持續治療14 d。阿托+依達+右莰組予以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輸注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先聲藥業有限公司,規格:2·5 mg,國藥準字H20200007),將15 mL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與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2 次/d,持續治療14 d。阿托伐他汀用法用量同阿托+依達組。
(1)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治療前后,選用彩色經顱多普勒超聲(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12060374)檢測腦血管最小血流量(Qmin)、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2)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處理后取血清,以化學測定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分光光度法測定丙二醛(MDA)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3)炎癥反應指標:治療前后,采血方法同上。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炎癥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4)NIHSS 評分:治療前后,選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神經功能評分[5],共11 項指標,分值范圍0 ~42 分,評分越低則神經功能越好。(5)不良反應:皮疹、心悸、惡心等。
治療后阿托+依達+右莰組Qmin、Vmin、Vmean高于阿托+依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組別 Qmin(L/min) Vmin(cm/s) Vmean(cm/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阿托+依達組(n=30) 3.65±0.29 4.32±0.53 7.06±0.54 9.38±0.45 7.73±0.58 9.06±0.57阿托+依達+右莰組(n=30) 3.57±0.25 5.49±0.81 7.12±0.61 10.31±1.02 7.55±0.53 10.77±0.62 t 值 1.144 6.620 0.403 4.569 1.254 11.120 P 值 0.257 0.000 0.688 0.000 0.214 0.000
治療后阿托+依達+右莰組SOD 高于阿托+依達組,NE、MDA 低于阿托+依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組別 SOD(U/mL) NE(pmol/L) MDA(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阿托+依達組(n=30) 58.39±8.56 89.65±9.43 925.09±25.51 713.55±23.72 5.65±1.57 4.15±1.09阿托+依達+右莰組(n=30) 58.45±8.61 98.27±10.42 924.35±25.45 656.05±20.11 5.74±1.61 3.28±0.81 t 值 0.027 3.359 0.112 10.127 0.219 3.508 P 值 0.978 0.001 0.910 0.000 0.827 0.000
治療后阿托+依達+右莰組hs-CRP、IL-6、TNF-α低于阿托+依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組別 hs-CRP(mg/mL) IL-6(ng/L) TNF-α(pg/m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阿托+依達組(n=30) 13.35±3.11 6.61±3.21 55.59±10.61 29.21±8.32 8.68±1.07 4.27±0.57阿托+依達+右莰組(n=30) 14.51±3.24 3.38±2.74 54.52±10.51 17.65±7.49 9.11±0.85 3.31±0.61 t 值 1.414 4.191 0.392 5.655 1.723 6.298 P 值 0.162 0.000 0.696 0.000 0.090 0.000
治療后阿托+依達+右莰組NIHSS 評分低于阿托+依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阿托+依達組(n=30) 14.31±3.22 9.25±2.55 6.747 0.000阿托+依達+右莰組(n=30) 14.39±3.37 7.13±2.34 9.692 0.000 t 值 0.094 3.355 P 值 0.925 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急性腦梗死又稱為腦動脈血栓形成。此病的病因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發病后機體血液循環中斷,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釋放大量氧自由基,進而影響腦神經功能[6]。因此,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應以疏通血管、改善腦血流及抑制氧化反應為原則。
急性腦梗死后患者機體常發生級聯反應,如鈣離子的內流、能量障礙、炎癥及細胞凋亡、梗死周圍去極化等,彼此重疊并相互影響。因此,單一用藥難以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臨床應從多途徑入手提高療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阿托+依達+右莰組Qmin、Vmin、Vmean、SOD 高于阿托+依達組,NE、MDA、hs-CRP、IL-6、TNF-α、NIHSS 評分低于阿托+依達組,且兩組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調節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腦血流動力學,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且不良反應較少。分析其原因為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能夠有效清除一氧化氮自由基、過氧亞硝酸鹽陰離子、羥基自由基,進而緩解腦水腫,減輕神經元損傷。但腦梗死患者腦損傷較為復雜,涉及自由基、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反應等。依達拉奉右莰醇是由依達拉奉和右莰醇按4∶1 的比例組成的,其中依達拉奉能夠清除自由基,右莰醇具有明顯抗炎作用,能夠有效降低hs-CRP、IL-6、TNF-α 水平,減輕或預防腦損傷[8]。依達拉奉右莰醇能夠對不同環境中自由基造成的過氧化應激反應性組織損傷產生抑制作用,有效調節氧化應激反應,減輕顱內及頸部動脈粥樣硬化,從而促進側支循環和微血管血液流動,改善腦血流動力學,修復受損神經[9]。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癥反應,促進血管成熟,有效減輕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血管損傷[10]。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還具有調節血脂作用,能快速降低、穩定血脂水平,同時可防止膠質祖細胞變性,促進其增殖分化,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從安全性角度分析,在使用阿托伐他汀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右莰醇并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說明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阿托伐他汀能夠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及神經功能,抑制氧化應激反應、炎癥反應,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