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文,周 敏,石防震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南京 2118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務。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價值觀不同的學生在初入大學校園后,長期生活在同一個狹小的空間中,舍友之間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摩擦或沖突,容易導致宿舍人際關系緊張。宿舍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態,嚴重時會導致性格孤僻,甚至發生無可挽回的極端事件。了解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有助于高校管理者針對性制訂干預措施,助力構建溫馨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
“00 后”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主體,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更加富足,性格上更加自信樂觀,價值取向上更加多元。作為家庭中的獨生子,他們習慣了享受被照顧的感覺,通常更加關注自我的感受,維權意識更強,對權威的服從性更弱,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經驗和能力,當發生人際沖突和矛盾時更難協調?!?0 后”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的成長背景下,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網絡息息相關,因此更喜歡和虛擬的網友進行交流,而不愿意和身邊的同學老師多溝通,對網絡人際的依賴性會導致其現實人際交往能力欠缺[1],很容易產生社交恐懼,導致性格孤僻,不利于宿舍人際關系的發展。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大學校園中的“內卷”現象越來越突出,大學生容易滋生焦慮情緒,增加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心理健康。研究發現,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狀況具有較大的直接關系,學生在校期間發生心理適應障礙的原因有35%是和宿舍生活有關[2-3],高校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越和諧,心理就越健康[4]。因此,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本文選取“00 后”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現狀及影響因素,并分析心理健康和互聯網使用情況和宿舍人際關系之間的顯著性差異,基于研究結果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助力構建“00 后”大學生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
選取500 名“00 后”大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了解其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及影響因素、心理健康現狀以及互聯網使用情況,同時分析心理健康及互聯網使用與宿舍人際關系之間的顯著性程度。
該研究采取了問卷的形式進行數據調查與收集,鑒于目前尚無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進行測定的標準統一問卷,本研究基于“00 后”大學生的特點,編寫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參考了蔣丹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開放式問卷》,并增加了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和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內容。調查問卷的發放對象為處于適應期的在校大一學生,共計發放問卷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465 份,有效問卷率93%。
調查問卷包括基礎信息和問卷部分,基礎信息包括性別、生源地、是否為獨生子女等。問卷部分包括三個維度:①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②宿舍人際關系現狀;③互聯網使用情況。在開展問卷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信度檢驗顯示:三個維度的Cronbach's 系數在0.713―0.789,說明本研究問卷涉及的三個維度均具備較好信度。
數據統計分析:使用軟件SPSS 21.0 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變量之間的差異采用x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數據顯示,36.84%的“00 后”大學生對當前的宿舍人際關系表示非常滿意,49.34%表示滿意,8.11%表示有點不滿意,5.7%表示非常不滿意當前的宿舍人際關系狀態,受宿舍人際關系困擾。研究表明,“0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整體上良好,這與毛雪萍的研究一致[5]?!?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在性別、生源地及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情況,結果見表1。由表1 可知,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在性別、生源地及是否為獨生子女等人口統計學變量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該結論與張姣妹等的研究一致[6]。詳細來看,本研究中非獨生子女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略高于獨生子女,男生對宿舍人際關系的滿意度略高于女生,農村生源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略高于城鎮及城市生源學生,如圖1 所示。但在張姣妹的調查研究中,女生對宿舍人際關系的滿意度略高于男生,主要原因是被調查對象的人口構成存在明顯差異,本文的調查對象100%是理工科學生,男女比例是360:96;而張姣妹的研究中,理工科與文科學生比例156∶265,男女比例為116∶305。

圖1 “0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在人口學變量方面的差異

表1 大學生人際關系在人口學變量方面的差異
調查發現,75.87%的“00 后”大學生認為當前的宿舍人際關系處于親密或較好的狀態,19.96%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宿舍人際關系一般,4.17%的大學生認為當前的宿舍人際關系很緊張或糟糕。宿舍是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宿舍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影響深遠。對“0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重要性的認識調查發現,認為宿舍人際關系很重要的占32.68%,認為重要的占49.56%,認為無所謂的占15.13%,認為不重要的占2.63%,這與“9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結論相似[7],說明不管是“90 后”還是“00 后”,都希望生活在和諧溫馨的宿舍氛圍中。但鑒于“00 后”大學生的獨生子女家庭背景,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更強調自我感受,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或摩擦[8]。調查發現,價值觀、性格不合與生活習慣差異是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地域風俗、家庭收入和興趣愛好是次要因素,而學習競爭和其他在宿舍人際關系中影響性不大,具體情況詳見表2 統計數據。

表2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
高校宿舍人際關系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有正向預測作用[9]。相較于“90 后”大學生,“00 后”大學生常常表現出對生活、學習、工作等都無所謂的態度,經常性高喊“躺平”,但實際上卻被焦慮困擾,調查顯示,65.57%的學生時常感到壓力或焦慮,壓力來源主要是學業、就業以及人際關系處理等,這與馬川的研究結果一致[10]。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專業前景的擔憂,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均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導致焦慮情緒產生。鑒于“00 后”大學生長期處于被照顧的成長環境中,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和能力,其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與舍友交往而困擾,更容易陷入焦慮情緒。
調查數據顯示,88.38%的“00 后”大學生心理較為健康,利用SPSS 21.0 軟件進行心理健康與宿舍人際關系之間的顯著性分析,結果如表3 所示,發現在心理健康方面,宿舍人際關系呈現極其明顯的顯著性(P<0.001),這一結論與王淑華等人的研究結論一致[11]。

表3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宿舍人際關系之間的顯著性分析
上網占據了“00 后”大學生的大多數時間,調查顯示,59.3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超過3 小時。通過軟件SPSS 21.0 對宿舍人際關系以及互聯網使用時長進行顯著性分析,結果如表4 所示,P<0.05,說明宿舍人際關系在互聯網使用時長上具有顯著性差異,網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宿舍人際關系的和諧性,調查數據顯示,53.95%的大學生認為網絡平臺可以幫助了解舍友的喜好,促進舍友之間的積極交流,僅有11.84%的大學生認為長時間使用網絡會導致宿舍人際關系疏遠。

表4 大學生互聯網使用情況與宿舍人際關系之間的顯著性分析
調查發現,性格不合、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差異是引起“0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緊張或沖突的主要因素,當宿舍人際關系出現摩擦或緊張時,70.61%的學生選擇以誠懇的態度指出,并積極溝通、主動和解,但也有24.12%的學生會選擇隱忍不說,1.54%的學生會想要換宿舍。相較于“90 后”大學生,“00 后”大學生在解決宿舍矛盾方面的主動性更強,但二者在人際交往技巧以及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上均有欠缺[7],多數“00 后”大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方面缺乏基本技巧,熱情有余、經驗不足,特別是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會手足無措,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
提高大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自我反思能力,強化自身的包容力,是解決宿舍矛盾的根本,這就要求“00 后”大學生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做到真誠坦蕩、互幫互助、感恩欣賞。強化“00 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技巧,是提升宿舍幸福感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運動會、新年晚會、籃球賽等,鼓勵大學生多多參與,提高大家的交流互動頻率,不斷充實自身,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另外,學??啥嚅_設人際交往技巧提升的相關課程或講座,選取典型的案例,在案例的講述過程中,將正確的人際關系處理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其掌握實際操作方法,盡快融入宿舍集體生活。
整體來看,“00 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良好,但仍有多數學生時常感到壓力與焦慮,學業、就業以及人際交往是焦慮來源。研究表明,宿舍人際關系在心理健康方面呈極其顯著性差異,心理健康與宿舍人際關系呈正相關。因此,高??赏ㄟ^心理健康教育輔助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除了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心理咨詢崗位外,還應該提高高校輔導員的職業修養,強化輔導員的心理輔導作用。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老師,可以通過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輔助宿舍人際關系的構建[11]。因此,建議高校輔導員多學習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12],并深入宿舍一線,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及時掌握每個宿舍的相處動態,發現每個宿舍問題的癥結所在,做到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情緒管理和行為管理,預防宿舍沖突的發生,促進宿舍人際關系的良好發展。
互聯網是“00 后”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調查顯示,59.35%的“00 后”大學生每天使用互聯網時長大于3 小時?;ヂ摼W不僅是知識資源的共享平臺,也承擔著日常娛樂消遣和社交的雙重任務,是“00 后”大學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研究顯示,宿舍人際關系在互聯網使用時長上呈顯著性差異,考慮到網絡是把雙刃劍,隨著學生上網的時長及頻次逐漸增加,投入日常人際相處的時間及精力就逐漸減少,日常相處溝通模式也由“面對面”溝通逐漸向“設備對設備”轉變,大大減少了舍友之間面對面的互動頻次,不利于宿舍情感的建立,容易滋生孤獨和冷漠情緒,為宿舍沖突的產生埋下隱患。
因此,高校學生管理者和家長應在“00 后”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使用方面進行積極引導,揚長避短,讓互聯網成為學生情緒釋放、壓力緩解、宿舍情感遞進的推進劑。
本研究對“0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心理健康情況、互聯網使用情況進行了簡單的調查分析,得出如下結論:①“00 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上表現為較為滿意,性別、生源地以及是否獨生子女和宿舍人際關系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②“00 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整體較為良好,但多數學生仍時常感到失落或焦慮,主要壓力來源是學業、就業以及人際關系;③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呈極其顯著性相關,與互聯網使用時長之間呈顯著性相關。
宿舍人際關系是“00 后”大學生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高校學生管理者、家長以及學生自身都應給予足夠重視,合力打造和諧溫馨的宿舍人際交往環境,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及不足,一是樣本數量較少,且缺乏“00 后”文科類學生的數據,調研結果無法顯示宿舍人際關系在學科方面的差異;二是調查對象的選取上,未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調研,無法對比得出不同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宿舍人際關系,這些是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需要關注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