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姣
(遼寧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8)
科技創新平臺是重要的創新資源和載體,是保障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系統和條件基礎,對促進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5]。為深入推進遼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財政廳、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9 年7 月發布了《遼寧省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對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進行了優化整合,并出臺了《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遼寧省技術創新中心管理辦法》《遼寧省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管理辦法》《遼寧省省級創新平臺運行后補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實保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的平穩運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遼寧省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根據2021 年度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運行報告數據統計,遼寧省已建設并運行了類型豐富且數量較多的科技創新平臺,包括遼寧省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遼寧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類型總數量為1 232 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體系。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領域分布情況見圖1。由圖1 可知,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農業科學、生物醫藥、裝備制造、資源環境、人口健康、交通、能源、衛生健康、公共安全、海洋、應用基礎、器械、文化體育15 個領域。其中,新材料、電子信息、農業科學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重點布局領域,合計39.85%的科技創新平臺分布在這3 個領域中;其次為生物醫藥、裝備制造、資源環境、人口健康領域,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合計占比41.31%;其他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數量較少,均在100 個以下,尤其是文化體育和器械領域,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均不足10 個。

圖1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領域分布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地區分布情況見圖2。由圖2 可知,遼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已實現遼寧省內14 個市全覆蓋,沈陽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數量最多的地區,擁有遼寧省近50%的科技創新平臺,在電子信息、人口健康、農業科學、新材料、資源環境、生物醫藥、裝備制造、衛生健康等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其次為大連,擁有遼寧省20%的科技創新平臺,多數集中在電子信息、交通、生物醫藥等領域,與沈陽相比,大連在交通、海洋領域優勢明顯。

圖2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地區分布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機構分布情況見圖3。

圖3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機構分布
由圖3 可知,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依托單位包括高等院校、企業和科研機構3 類。高等院校是遼寧省主要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主體,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占比47.08%,主要院校包括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其中,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如大連理工大學建設了遼寧省先進光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精細化工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激光3D打印裝備及應用專業技術創新中心等,東北大學建設了遼寧省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遼寧省基于大數據的信息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輕量化用關鍵金屬結構材料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大型裝備智能設計與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等;中國醫科大學重點發展人口健康領域,建設了遼寧省艾滋病免疫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與干預技術和對策研究重點實驗室等;沈陽農業大學重點發展農業科學領域,建設了遼寧省北方粳稻育種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玉米育種專業技術創新中心等。企業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第二大主體,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占比40.67%,遠高于科研機構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數量。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擁有龐大的人員隊伍,現有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總計76 011 人,其中,固定人員占比77.72%。固定人員作為科技創新平臺的核心成員,長期參與科技創新平臺相關工作,承擔著科技創新平臺的長期發展和穩定運營的責任,在科技創新平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固定人員結構情況見表1。

表1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固定人員結構
從工作性質結構來看,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固定人員中,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占比較高,是科技創新平臺的主要研發力量。其中,研究人員主要負責進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為平臺提供前沿的研究成果;技術人員則負責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相關技術,推動平臺的技術創新和升級。
從學歷結構來看,博士學歷、碩士學歷人員合計占比為43.38%,他們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獨立的研究能力,能夠開展深入探究和創新研究,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人員團隊的中堅力量;本科學歷人員占比為39.03%,他們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的思維能力,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人員團隊的基礎力量。
從年齡結構來看,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固定人員以中青年為主,45 歲及以下人員占比高達70%。中青年通常是科技創新平臺的技術骨干和核心研究人員,充滿激情和活力,更加適應當前的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能夠為科技創新平臺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從職稱結構來看,高級和副高級職稱人員合計占比42.13%,通常擔任技術骨干、重要管理崗位和領導職位等,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超的專業技能;中級職稱人員占比30.46%,通常在科技創新平臺中承擔基礎的技術、管理工作,是科技創新平臺人才儲備的重要來源,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提升,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潛力和能力。
科技創新平臺的研發設施包括場地、資產、儀器設備等,是科技創新重要基礎和支撐[6]。其中,場地面積決定了科技創新平臺可以容納的研發團隊數量、研發設備數量以及研發項目規模;資產總額反映了科技創新平臺的實力和規模,及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的能力;儀器設備的數量和價值則關系到科技創新平臺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目前,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研發設施整體上已形成一定的規模,能夠為科研人員提供必要的環境、資源和技術支持。遼寧省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研發設施情況見表2。由表2 可知,遼寧專業技術創新中心的整體研發設施條件相對優越。

表2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研發設施情況
科技創新平臺的研發經費籌集是保證平臺科技創新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研發經費籌集渠道包括國家部門投入、省級部門投入、市級部門投入、依托單位投入、自籌等。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研發經費籌集情況見圖4。由圖4 可知,依托單位投入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最主要的研發經費籌集渠道,累計投入經費數量占比57.41%,且依托單位投入的經費通常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可以更好地滿足科技創新平臺的實際需求。國家、省、市政府部門的投入也為科技創新平臺提供了重要支持,尤其是國家部門投入,為科技創新平臺提供了更加穩定的資源。平臺自籌經費也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研發經費籌集的重要渠道,累計投入經費數量占比14.54%,反映出科技創新平臺具備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運作能力。

圖4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研發經費籌集情況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承擔科研項目情況見表3。由表3 可知,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承擔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國際合作項目、自主研究課題、橫向協作項目等。從項目數量來看,橫向協作項目占比最高,達到33.60%,此類項目主要面向企業需求,有助于加強科技創新平臺與企業的聯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提高平臺科技創新的市場競爭力。從項目經費數額來看,自主研究課題經費占比較高,為36.81%,此類項目通常是由科技創新平臺自行選擇研究方向,有助于平臺深入挖掘和拓展自身的技術特長和優勢領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其次是國家級項目,經費占比30.10%,此類項目通常具有較高的科學水平和應用價值,承擔此類項目表明平臺在相應技術領域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認可,有助于提高科技創新平臺的創新水平和國內影響力。相對而言,省部級項目數量較多,但項目經費較少,此類項目主要面向遼寧省內科技和產業發展需求,承擔此類項目可以體現科技創新平臺服務省內的能力和水平;國際合作項目是各項目類型中數量和經費最少的一類,承擔此類項目有助于促進科技創新平臺與國外相關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提升科技創新平臺的國際競爭力。

表3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科技創新平臺發表的論文和專著是其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7],這些成果對于推動學術研究、促進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和專著,可以提高科技創新平臺在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學術和技術的進步,促進相關領域的發展。專利是科技創新平臺研究成果的另一個重要產出形式[7]。通過申請專利,可以保護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并為科技創新平臺帶來商業利益,且有助于推動技術轉移和產業化。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科研成果產出情況見表4。由表4 可知,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科研成果產出主要來源于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和遼寧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其中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的論文、專著、專利等各項科研成果產出數量最高,并且此類平臺平均成果產出數量也高于其他類型平臺,展現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在相關領域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和競爭力。

表4 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科研成果產出情況
遼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雖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新時期科技發展對創新平臺的新需求相比,與遼寧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需求相比,還存在科技創新平臺引領學科領域、產業發展、服務保障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能力較弱,支持機制尚不完善,支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資金、人才等政策措施缺乏,投入支持力度較小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整體建設運行水平,更好地發揮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支撐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結合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運行發展現狀,從技術創新、成果推廣、資金支持、人才支持、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促進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運行發展的對策建議。
技術創新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運行發展的核心要素。在加強技術創新方面,需要從以下3 個方面著手:首先,需要加大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投入力度。這將有助于提高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研究水平,為技術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方面,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支持研究人員在基礎科學領域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探索新的科學原理和理論,為技術創新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其次,要注重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并建立完善的基礎創新管理機制以鼓勵創新。積極關注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力進行相關研究和開發。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管理機制,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為科技創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最后,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新材料、新設備等,推動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科技創新需要先進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支持,因此應該加強對科研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引進最新的技術設備和儀器,建立現代化的科研平臺,以提高技術創新的效率和質量。
成果推廣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運行發展的重要環節。在加強成果推廣方面,首先,需要加強科技成果的宣傳推廣力度。科技成果的價值在于其能夠對社會產生實際的影響,而科技成果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推廣來實現。因此,需要通過新聞媒體、展覽和論壇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優秀科技成果,提高其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其次,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與企業和市場的對接,促進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和轉化。只有將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對接起來,才能真正發揮科技成果的作用,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商業化,從而提高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確保知識產權的安全和保護。知識產權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重要產出,保護知識產權可以防止知識產權被侵權,保障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創新成果得到合法的保護和利用。因此,要提高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對技術創新成果的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從而確保知識產權的安全和保護。
資金支持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運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強資金支持方面,首先,要加大政府對科技創新平臺的投入力度。各級政府部門應共同努力提高對省科技創新平臺的經費支持,為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穩定的保障。其次,要拓寬融資渠道。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應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如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眾籌等方式,拓寬資金來源,為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運行提供多元化的資金支持,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資源參與科技創新。最后,要優化資金的使用效益。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應建立科技創新資金管理體系,加強科技創新資金的監管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質量,確保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資金使用合理、透明、高效,確保資金的最大化利用。
人才支持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運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加強人才支持方面,首先,要建立科技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如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學生實習等多種方式,為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培養和輸送更多的科技創新人才。其次,要建立優秀人才引進機制。通過設立人才引進計劃等方式,引進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入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提高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以實現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快速發展和高水平運行。再次,要建立人才評價機制。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注重人才的實際貢獻和績效表現,鼓勵人才勇于創新和探索,激勵人才為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最后,要完善人才服務政策。通過為科技人才提供稅收優惠、住房補貼、子女教育等優惠政策,提高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保障力度。
開放合作是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運行發展的重要推力。在加強開放合作方面,首先,要推動國際合作。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吸引國際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的國際化。同時,也可以為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提高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的國際影響力。其次,要加強地區間的科技合作。促進地區間科技科技創新平臺的資源共享,推動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協同發展,有助于遼寧省科技創新平臺創新水平逐步趨同,形成更加強大的合力。再次,要建立產學研聯合創新機制。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同時也為高校、科研機構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以便將科技成果更快速地轉化為生產力。最后,要加強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使用。提高大型科技科研儀器設備的利用效率,為科技研發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