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麗,闞心諾
(1.哈爾濱商業大學商務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2.哈爾濱商業大學市場發展與流通經濟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與“創新”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由于過去采用粗放式的生產方式,我國雖然在經濟增長上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尚未得到根本緩解,綠色發展仍“任重而道遠”。黨的二十大報告曾多次提到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目前的首要任務,需要一以貫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綠色創新是兼容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的平衡點,是實現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作為“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有機統一,綠色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在限制碳排放背景下打破發展壁壘的有效手段。本文通過系統性的文獻綜述,分析綠色技術創新的定義、度量以及影響因素,為以后對綠色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學者提出了許多種不同的說法。國外學者Brunnermeier 等[1]最早將綠色技術創新解釋為通過技術、工藝和產品等手段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我國學者李香菊等[2]從“綠色觀念”這一視角出發,認為綠色技術創新體現為綠色產品及工藝的研發與運用,并以此實現企業生命周期的綠色化。梁運吉等[3]將綠色技術創新解釋為企業在不觸碰環保指標這一紅線下,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進行的工藝創新及綠色產品生產等多種創新,對于企業而言這也是實現環保達標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度量綠色技術創新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問卷調查衡量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水平,二是通過各類指標直接衡量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水平。指標的選取大致上可以分為3 種:一是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法測算綠色技術創新效率;二是從綠色產品和綠色工藝兩個維度來度量[4];三是通過綠色專利統計數據直接度量[5]。
宏觀層面是從國家層面對綠色技術創新進行研究,主要包括政策環境、金融環境以及環境規制。
3.1.1 政策環境
由于綠色技術創新具有高投入、高成本的特點,企業的積極性不高,政府的指引作用變得愈發重要,政府采取許多措施來促進綠色技術創新,但這些行為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還有待研究。關于政策環境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方面已經有了大量研究,主要是從政府補貼、綠色信貸政策等方面來進行討論。谷豐等[6]研究發現政府可以通過發放補貼等方式為重污染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通過降低綠色技術創新中的融資風險來提高創新效率。李強等[7]通過構建雙重差分模型,研究發現綠色信貸政策通過提高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以及降低權益融資成本,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
3.1.2 金融環境
風險投資作為新型股權融資方式,通過資金供給這種方式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直接從資金上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柴娟娟等[8]從空間溢出視角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風險投資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表現為直接效應和溢出效應,風險投資對創新活動兩個階段的影響程度不同,與綠色成果轉化相比,其對綠色科技研發的影響更顯著。
3.1.3 環境規制
環境規制是影響綠色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目前,學術界普遍存在3 種觀點:一是認為環境規制對于綠色技術創新有正向促進作用,波特假說認為,適當或合理的環境規制可以刺激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9]。通過創新補償效應彌補企業的規制成本,將環境規制成本內部化,促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二是認為環境規制對于綠色技術創新有負面作用,江珂等[10]提出環境規制的存在可能會在某些方面影響企業效益,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效益的降低會使投入在綠色技術創新上的資金也相應減少。三是二者的關系還暫未確定,蔣伏心等[11]認為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增加,影響逐漸由補償轉變為抵消。
微觀層面是從企業組織方向出發,圍繞企業管理方式、企業產權性質、企業規模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展開研究。已有文獻主要從R&D 投入強度、企業文化、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企業規模等方面展開研究。
3.2.1 R&D 投入強度
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需要資源的傾斜,因此研發投入強度就顯得極為重要,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許曉燕等[12]深入研究了R&D 投入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其最后得出的結論是R&D 投入對綠色技術創新有著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Lee等[13]的研究結論和其相似,都得出R&D 投入對綠色技術創新有著正向作用,并且這種作用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和資金支持。
3.2.2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增強企業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企業文化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思維和企業價值觀。Peng 等[14]認為當企業文化比較認同綠色發展這一理念,會直接影響企業決策和發展戰略,并在微觀層面影響企業的大多數員工的思想觀念,踐行企業的綠色發展理念,加速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梁運吉等[3]認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會提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3.2.3 知識產權保護
楊上廣等[15]基于中國215 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利用雙重差分法檢驗知識產權保護對城市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對城市綠色技術創新有著明顯的刺激作用,與對照組相比,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綠色技術創新水平顯著提高,由于知識產權保護了企業的發展利益,會促進企業投入更大資源用于綠色技術創新。對于規模較大企業和經濟水平好的城市,這一影響效果更加顯著。
3.2.4 企業規模
企業規模代表著一個企業所能動用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規模較大的企業代表其能夠動用更多的資源用于進行企業綠色創新活動,為其提供大量的資金和人員等創新資源的支持。王惠等[16]選擇企業規模作為模型的門檻變量,分析發現研發投入強度對綠色技術創新具有雙門檻效應,即企業規模在門檻值的前后,研發投入強度的影響有著較大的不同。但是從整體而言,研發投入強度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在企業規模的影響下,會由負面影響作用轉變為正向促進作用。
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是多維度、多層次的,而各種影響因素確也不是互相獨立的,具有著相互作用的關系,現階段對宏觀因素的研究較多,研究重點一般為政府補助、環境規制以及綠色金融政策方面,對微觀的研究還不夠全面,且大多數研究沒有深入到行業分類以及地區分類。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深刻變革,同時伴隨著環境規制的日益完善,企業應系統梳理影響綠色技術創新的要素,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階段、所處的行業、未來趨勢等要素,明確各類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打破路徑依賴,逐步實現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轉變,從本質上提升我國企業競爭力。
接下來,對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研究需要從當前新發展格局與國際環境出發,在數字化驅動下,進一步深化對面向高質量發展的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戰略的新布局、各類企業的協同創新、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管理機制以及技術創新治理能力與體系等研究。加強對微觀層面的研究,從企業內部尋找可以增強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的因素,如社會責任、企業家精神等。將內外部因素相結合,對綠色技術創新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