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
體育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新形勢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既要實現體育目標,也要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以生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打破了陳舊、傳統的教學理念,可以更好地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
一、方式與時俱進,方法靈活多樣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體育教學要貫徹“以生為本”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構建“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推動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一)采用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觀點,闡述了教學時應根據學習者的不同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初中生體育基礎各不相同,體育素養也參差不齊,對體育的興趣也有明顯的差異,體育能力以及體育發展水平更存在差異性,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體育教學時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素質和水平等進行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徑。實施分層教學時應確定層次性的教學目標。從體育學科的整體上而言,對于優秀學生可以讓他們在小學體育運動的基礎上開闊視野,對于體育運動內容了解得更全面,對體育運動技術更精湛,提升自身體質,創造性地完成訓練任務。以《足球》的教學為例,除了小學掌握的相關足球知識和運動技巧之外,應進一步建立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動作等概念,鞏固提高學生對球的控制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而對于普通的學生可以將目標定位在體育知識、技能目標、發展特長、提升體育能力的層面上。如“擲實心球的基本技術——鞭打動作”的教學時,根據普通學生的實際降低教學目標,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下面三個“點”上:(一)對“鞭打動作”意義的理解;(二)“鞭打動作”技術的掌握;(三)進一步提升投擲技巧和投擲能力。而對于體育學困生應從潛質上入手,讓其掌握體育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培養體育興趣,力爭在九年級的體育中考中達到合格檔次。如50米跑的教學對于體育后進生,筆者這樣設定教學目標:(1)掌握起跑的方式有哪些;(2)掌握50米跑的起跑方式;(3)能正確起跑、加速跑和沖線等技巧;(4)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和體育學習積極性。
分層教學除了教學目標的分層,還應從方法的分層、內容的分層、訓練難度的分層、任務的分層等層面探討有效策略,從而讓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促進每一位同學獲得不同層次的提升。
(二)更新方式方法,引入新鮮趣味教學形式
教學方式的與時俱進、靈活多樣除了貫徹因材施教原則,采用分層教學之外,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是彰顯“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可低估的有效途徑。鑒于此,教師應不斷反思教學實踐,勇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將新鮮、趣味性的方式方法運用到體育活動中,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體育活動的樂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身心放松、積極投入、快樂體育。
首先運用趣味方式,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如七年級的“實心球”教學為例,對于投拋實心球規則和基本技術要領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對于這個重點的突破、難點的克服,筆者改版了常規的動作要領示范、動作規則的講解、學生訓練“三步走”的枯燥、乏味的教學路線,借助于游戲、比賽等趣味、競爭游戲,以此活躍體育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開展“同伴PK”的游戲:身高相當的兩人一組,一人投球,一人抓落點,一條拉力帶用作投直線,求出手、落地都出投擲線,否則視為投擲無效,另一條用作實心球的落點標識,現需投兩次,互換角色。這個游戲既規范了實心球投擲的動作要領,讓孩子們在“玩”中提升實心球的投擲方法和動作技術要求,也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競爭的意識。
各種小游戲、各類競技性的比賽活動增添了體育運動的趣味性、競技性,體育課堂不再乏味、低效,而成為學生積極參與、整體提升的樂園。
其次,運用新鮮方式調動學生體育運動的熱情。一直以來體育教師扮演著“主導者”“主體者”的雙重角色,教師主宰課堂,學生練什么、怎么練聽從于教師的安排,教學時教師提出課堂任務,強調要達成的目標,帶領學生熱身,講動作要領,學生自主訓練等,學生毫無自主性,缺乏積極性。初中生對于新穎、奇特的事物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方法,增加課堂的學習樂趣。如體育教學中可以融入各種運動資訊,為體育教學加點“料”,提高學生參與度,提升體育運動的有效性。
二、優化教學情境,方法推陳出新
“以生為本”理念下優化初中體育的路徑之二是注重教學情境的優化,讓學生在生動、真實、趣味的環境中理解體育項目,充分了解體育活動的意義、方法、方式,激發對體育的興趣。鑒于此,初中體育教學時為更好地貫徹“以生為本”理念,就要不斷優化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提升教學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新鮮血液。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同樣可以發揮極大的優勢。為此體育教學時教師應有效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體育教學,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率,奠定有效課堂的基礎。
首先,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直觀展示的優勢為學生呈現一些體育明星的參賽、獲獎、訓練等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從運動員身上感受和學習他們不畏困難、刻苦訓練、勇于爭先的精神;從運動員獲獎的片段中激發其強烈的體育訓練熱情。如教學“長跑”時,多數學生對長跑存畏懼心理,難以激發起濃厚的興趣。而借助于PPT為學生呈現著名長跑運動員孫英杰、周春秀在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馬拉松比賽的精彩鏡頭,以及獲得馬拉松銅牌、馬拉松金牌時,國歌聲響起、運動員握著獎牌激動得熱淚盈眶的片段,重點呈現運動員參賽過程中以及獲獎時現場的熱烈氣氛,再結合這些圖片、錄像等,給學生介紹運動員的生平、戰績、動作、戰術等學習,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也對體育明星產生崇拜感,從而促使他們想成為像這些明星一樣熱愛運動的人。
其次,借助于PPT為學生呈現一些體育運動的起源、發展和變化等的相關知識,增加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提升體育運動的趣味性、有效性。如“足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古時候的“蹴鞠”,以此展開足球由來的內容教學,繼而為學生講述足球的發展、變化、種類等的元素,再借助于PPT為學生播放足球的游戲以及足球比賽直播等,讓學生通過視頻直觀了解足球賽的場地、隊員人數、比賽規則等,多媒體的運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體育教學也妙趣橫生、樂趣無限。
(二)運用游戲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自主性
初中生對枯燥、乏味的事物比較排斥,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時要采用新穎、趣味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起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調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主性。新穎、趣味的教學方法歸根到底游戲是最佳選擇,以游戲創設愉悅情境,營建快樂體育的氛圍。
如《實心球》的教學時,筆者以“搶運物資”的游戲開啟體育課堂的教學。該游戲以人民解放軍奮不顧身抗洪搶險、需要沙包堵決口為背景為展開,啟發學生:解放軍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忘我抗洪搶險,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犧牲自己,作為初中生應學習他們這種舍身忘己的大無畏精神,請把沙包(實心球)運到決口處(終點)吧。學生投入游戲中,通過游戲既提升了動作協調能力,德育滲透也落到實處。
(三)運用競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內驅力
初中生爭強好勝,競技意識強,也喜歡挑戰。體育活動開展時圍繞教學內容,創設競賽情境,可以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動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競爭和協作意識。
如“籃球”教學時,如果教師總是枯燥乏味地講解與籃球相關的基礎知識,從籃球的起源,講到籃球的發展變化,從運球、上籃、投籃等運動技巧,講到籃球場地的特點、比賽的規則等,把籃球課上成了單一的理論課,課堂教學效果不言而喻。而把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再在小組間開展籃球技巧的比賽,這個比賽糅合了運球、投籃、傳球等技術性的動作。競賽情境的創設,將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發揮,運動能力得到鍛煉,學生通過“比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體育能力得到提升,運動技巧得到強化。
三、提升業務素養,強調競賽指標
“以生為本”理念下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教師的體育專業知識以及體育水平對于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體育能力的提升等也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強調體育成績指標,促進學生形成目標意識
多數初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體育訓練時很少滲透各個階段的體育運動項目的達標標準,導致學生在體育訓練時缺少目標意識,降低體育鍛煉的有效性。強調成績指標可以讓學生根據指標和目標而努力拼搏、刻苦訓練,從而提升訓練的效果。
以九年級體育課堂教學為例,九年級學生面臨著體育中考,哪些項目可以選擇、每一個項目及格線是多少、滿分的標準是多少,這些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也讓學生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從而提高訓練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訓練效度。如九年級的跳繩教學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強調男、女生滿分10分的標準是一分鐘跳150個,一分鐘跳140個是9分,以此類推,少10個就少一分,即如果一分鐘跳110,只能得6分,少于110的不得分。這樣學生在訓練時都會奔著自己的目標而訓練,產生不達滿分不罷休的強烈愿望,激發他們自主鍛煉、不斷挑戰自己的決心和信心,從而提升體育成績,體育課堂有效性得到保障。
強調成績指標有必要且重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體育基礎和達標的差距,促使學生更好更有針對性地訓練,以提升體育中考成績。而常態課堂上讓學生明確目標,也是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和學生體育能力、發展體育技巧的有效之舉。審視目前的體育課堂,師生教學缺乏目標的導引,體育課堂上隨意性、自主性比較明顯,教師把學生帶進操場,然后“散放養”式地自由活動,體育課堂教學毫無有效性可言,更與高效相去甚遠。改變這種低效、無效課堂,是打造有效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亟須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教學時立足“以人為本”,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讓學生明確體育課堂上要完成的任務、達到的要求,這樣學生心中有目標,便會自主地向目標沖刺,從而更好地形成比學趕幫超的體育精神,為體育鍛煉增添“原動力”,讓枯燥的體育運動充滿活力。
(二)提升體育競技能力,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
“以生為本”理念下有效課堂的構建對我們一線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體育教師既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也要有敬業精神以及職業素養,尤其需要過硬的體育競技能力,再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會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以籃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的教學為例,教師應對球類項目的特點和規則等了然于胸,并且將“專業”特長展現出來,在帶著學生進行“專業”的比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訓練,也在學生心中種下體育的種子。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貫徹,需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釋放學生個性;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學生營建快樂體育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發展專業知識,提升體育專業技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以個人魅力和體育精神給學生體育能力施加正面影響,促進學生愛上體育。作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師,應立足“以人為本”,不斷探索新方法新路徑,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初中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