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霍勇全國政協委員
近年來,我國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建立了慢性病監測體系,推進了慢性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了慢性病健康管理試點,探索了慢性病分級診療和醫聯體模式,加強了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霍勇看來,我國慢性病防治存在以下顯著問題:一是慢病防治的支付體系不健全,商業保險的覆蓋和服務不足。二是慢病防治的信息化建設不完善,服務效率和質量不高。目前,慢病防治的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慢病防治的信息系統和平臺建設缺乏統一和規范,普遍存在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缺乏信息共享和協同、信息服務和應用能力弱的現象。三是慢病防治模式推廣力度不足,服務覆蓋和滿意度不高。
霍勇認為,慢病防治的模式推廣還存在創新不夠多、試點不夠廣、評價不夠嚴、復制不夠快等問題,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評估標準、評估手段和激勵措施。
為此,霍勇建議重點加強三方面:
一是加強支付體系建設和商業保險覆蓋,滿足慢病防治的支付需求,減輕負擔。在國家醫保支付基礎上,建議國家建立健全商業保險運行機制,發揮社會保險的補充作用。開展政策引導,制定補償機制,試點醫保和商保銜接,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慢病防治,完善慢病險種的產品設計,增加慢病險種的數量,推廣慢病險種的市場普及和覆蓋,形成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相互補充、協同發展的慢病防治支付體系。同時,加強監管,保證慢病防治支付體系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信息化和互聯網建設,提升慢病防治的服務效率和質量。建議國家加快推進慢病防治的信息化和互聯網建設規劃,建立慢病防治信息系統的管理標準和規范,加快慢病防治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維護,促進互聯互通,加強信息系統的監督和評價,可參考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慢病管理模式。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慢病防治的服務模式和內容,如遠程診療、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滿足慢病患者的服務需求。
三是加強適宜防控模式推廣,提高慢病防治的服務覆蓋和滿意度。建議國家加強對慢病防治模式創新和試點,總結和推廣一批有效的慢病防治模式,如福建三明沙縣總醫院的慢病管理模式,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和完善。同時,加強對慢病防治模式評價和監督,建立質量管理和考核機制,建立績效考核平臺,對各地區、各級別、各類型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定期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制定激勵和改進措施,提高慢病防治服務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