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崢濤
(桂林市第二綠化工程處,廣西 桂林 541000)
城市的建設及發展會受到社會經濟加速的影響,而作為城市的主要構成部分,在城市運轉過程中,工業和建筑等會對城市環境以及城市水資源等擁有更大的運轉需求,面對日益頻繁的人類活動,部分城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問題,反而會對城市的整體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依據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城市建設目標,海綿城市設計理念應運而生,通過對城市內部道路綠化景觀進行優化設計,增強城市的海面效果可以構建出更優質的城市生態系統。
海綿城市理論的提出,可以增強城市對于水資源的儲蓄與利用,利用城市的綠化景觀,工作人員可以更高效地對景觀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有助于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構建更綠色的城市形象,同時,結合海綿城市理論,對于城市的水土資源也具有一定鞏固作用。海綿城市可以對城市內部水資源進行合理調控,通過有規律的蓄水放水功能,可以對城市內部水資源進行集中管理,有效避免城市內水災的發生。將海綿城市理論與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相融合,不僅可以在整體上對城市景觀設計進行優化處理,還可以對水資源等處理問題提供更具有價值的工作方案,依據城市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工作人員可以設計出更符合城市運轉需求的排水方案,有助于優化城市建設,增加城市的社會服務屬性。總體而言,在景觀設計中使用海綿城市的工作思路不僅可以增強城市的吸水功能,還可以拓寬城市的排水功能,可以有效緩解城市旱澇的排水負荷,為城市生活和城市生產供應更充足的水資源,有助于城市建設及發展。
依據海綿城市理論的結構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需求,在正式進行方案設計之前,工作人員應當從整體角度出發,從整體發展觀視角入手,做好城市景觀設計工作,合理分配城市資源,避免出現城市水資源處理不當等問題,有利于城市運轉。在設計準備階段,工作人員應當提前對城市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務必要明確城市地理環境構造和發展方向,盡可能不對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統造成污染或影響[1]。而在設計城市道路時,還應當盡可能避免自然景觀,例如天然湖泊等,以此優化城市道路的空間布局感和設計感,而對于正在建設或已經建成的城市景觀設計項目,也應當結合項目特色和城市人文特點等因素,在道路兩側區域設置出更具有現代感和藝術感的綠化帶和人行道,確保強降雨天氣下雨水可以直接滲透到地下,從而讓城市道路直接對雨水進行凈化處理,避免路面積水造成市民出行不便等問題。通過這樣的設計轉變,城市的徑流雨水量則會大幅減低,而利用其他設備構造可以實現對這部分城市水資源的優化處理,有效解決了強降雨天氣徑流水量超標等問題,這也是盡可能提升海綿城市理論應用效果,真正實現緩解城市道路降低影響的工作路徑。
在處理一些設計細節問題時,工作人員還應當秉持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辦法,盡快找準問題本質,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和海綿城市理論內在本質,設計出符合城市建設及發展需要的工作方案,以上文提及的城市排水系統為例,在設計城市排水管道中的滲透結構時,要盡可能使用新型特殊材料。這種材料的表面為了提升滲水性都會存在很多孔洞,最大孔洞直徑不會超過10 mm,因此在對排水管道進行施工時,需要對管道周圍進行填充工作。這種材料還具有一定的多孔層,在強降雨天氣下可以蓄積路面積水,協調城市水資源,相較于傳統的施工材料,這一種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出水和滲水效果,且占用空間也比較小。但是在建設完成后,這種新型材料較容易產生較多的施工碎石,一旦未及時進行碎石清理,導致碎石在管道的大面積堆積,再加上雨水沖刷等因素,反而不利于管道的滲水效果,因此還需要結合材料性質,強化后期景觀設計維修方案,在設計階段提前進行養護方案設計,避免城市排水管滲透在使用階段出現維修或養護等問題[2]。由于城市道路工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工作負荷較大,因此在設計城市排水管道時,應當對城市道路工程中的交叉口部分予以高度重視,不僅要優化排水管道的線路布置,還需要提前進行實際考察,務必確保各項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待技術人員檢測合格后,才可以正式進行城市施工,從而為確保城市排水管道排水效果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
綠化帶作為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重點工作項目,因此工作人員應當將海綿城市理論與綠化帶設計相融合,結合城市發展特點、人文特色等,設計出更現代化的優質綠化帶設計方案。通常情況下,對于已經建成的城市綠化帶進行優化設計時,可以結合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等有效措施進行綠化帶改進,并采用生物滯留的工作形式,提升綠化帶的使用效果。生物滯留的設計方案不僅可以對車道的雨水流量進行把控,還具有一定的雨水承載能力,但是在使用這一方法對綠化帶進行升級改造之前,工作人員必須深入道路,現場全面掌握道路使用情況,根據道路的使用等級和運行條件等,適當調整設計方案,如此才能確保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方案與使用需求相吻合。在城市道路兩側還會有一定的分車綠帶區域,而這一綠帶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分擔城市道路上的雨水負荷,為了在景觀設計中融入海綿城市理論,充分展現景觀設計的綠化生態美觀性能,工作人員在設計綠化植被建設方案時,還可以利用城市海綿理論,結合常見植被生長需求等,對綠化帶設計方案進行調整[3]。在篩選綠化植被種類或者植被群時,可以參照既往城市降水量情況,主動與專業排水機構分析,然后確定出大概的降水負荷和降水需求,確保綠色海綿的建設長度與當地的雨水徑流流速可以成正比例相關。而為了在使用階段進一步降低道路水徑流速,也可以使用景觀壩的形式分擔徑流速度,在城市綠化分隔帶側石區域,也可以留寬30 cm左右的雨水匯集口,促使綠水海綿可以盡快收集雨水,避免分車綠帶因過重的雨水復合造成路面積水等問題。在設計雨水匯集口底部坡度時,還需要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調整坡度大小,對于縱向坡度,應當以緩慢升高的形式逐層遞加,而橫向坡度可以適當增加傾斜角度,盡可能排凈兩側綠帶積水。相較于傳統的綠化帶設計方案,綠色海綿的建設形式和構造方案更自由、靈活,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只需要工作人員依據干濕帶的地質情況,選擇與其相對應的綠化植被即可。
除了分車綠帶之外,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也可以承擔一定的城市降水負荷以喬木、灌木、草叢相伴型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起到雨水緩沖的作用效果,同時也可以對雨水資源等進行儲存和利用。在道路兩側設計綠化帶時,還應當設置一定的水資源過濾裝置,并注意喬木、灌木之間的合理搭配,盡可能減少車輛行駛造成的城市污染,并通過合理的綠化植被排列方式,盡可能提升道路綠化的美觀效果。喬木的存在可以在夏季可以為過往的行人、車輛遮陰,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美化效果。因此在選擇喬木品種時,應當盡可能選擇具有較少病蟲害、生命力頑強、造型整齊、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株,其花型或果實都應當具備一定的觀賞效果。在選擇喬木搭配時,可以依據設計方案的不同,分別配以草坪或者灌木,為了達到綠化景觀設計四季常青的效果,也可以將一些常綠喬木搭配花卉或綠籬等。在南方地區,可以選擇栽種一些楓香或者銀杏,此類喬木的觀賞價值極高,在秋季楓香呈紅色或黃色,變色期較長,色彩艷麗,而銀杏葉子春天呈淡綠色,夏季綠色逐漸加深,并在深秋時節變為金黃色。這兩種喬木中,楓香枝干挺拔,銀杏較差,但是環境適應性較好,可以作為道路綠化景觀的選擇之一。或者也可以選擇欒樹作為主要的景觀喬木,隨著季節變化,欒樹枝葉逐漸從紅色變綠,漫長的花期之后,葉片又會呈黃色,有“亞洲寶樹”的美譽。
其一,在挑選景觀植被時,應當選擇更多種類型的植物,由于城市的道路環境比較惡劣,難以給予植被生長足夠的自然環境,因此為了確保植被存活率,盡可能降低后期植被養護的工作難度,應當盡可能選擇生命力強、有一定環境適應能力的本土植被,并且合理引進外地植被物種,選擇具有相同品質或者相似生存能力的其他地域植株作為補充植被,以管理粗放的形式對植被進行日常養護[4]。其二,在選擇綠化植被時,也應當秉持著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既要尊重地域之間的環境差異性,也需要結合植物生長情況,依據植物生長需求和城市道路環境,選擇更優質的植被品種。由于植物種類的不同,對于生長所需的含水量也會有較大的差異,而為了提升道路兩側景觀的實用性和美觀性,從而盡快實現城市水資源自動調節的作用,應當盡可能選擇一些具有抗澇抗旱能力的樹種作為主要栽培景觀植株。當面臨強降雨天氣,尤其是降水量較大的夏季時,如果綠色景觀植物具備足夠的抗旱能力,那么則可以充分展現出雨水的調蓄功能有助于減緩城市排水系統的運轉負荷,而在雨水量較小的天氣下,具有抗旱能力的景觀植被也可以正常生長,從而減緩了人力管理的工作負荷。其三,還需要站在生態化的角度上,合理選擇植被種類。由于城市道路兩側的空氣污染情況較重,且汽車尾氣排放難以管控,因此站在凈化空氣的角度上,還需要選擇具有一定塵土吸附能力,具備凈化空氣效果的綠色植株。其四,站在和諧共生的角度上,還要對不同品種之間的植被栽培及養護方案進行調整。對此,可以盡可能采用一些和諧共生的植被群作為景觀設計的主要載體,為其搭載一個更廣闊的生長空間,為不同種植被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同時還需要從色彩、花期等角度上,不斷增強綠化景觀設計的層次感和細節感,從而真正發揮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美化作用。
海綿城市理論的提出與實踐,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綠色景觀的美化效果和使用價值,還可以優化城市構造,真正實現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在后續的實現階段工作人員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一方面,在冬季,大部分北方地區的光照時間短,溫度較低,氣候寒冷且降雪量較大的特點,因此在強降雪天氣下,通常都會使用溶雪劑等化學產品,盡快實現道路降雪的融化及清除工作,以此確保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運轉,但是由于大量使用溶雪劑,其含有的化學物質有可能會對城市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或破壞,為了盡可能降低溶雪劑對于城市景觀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海綿城市的景觀設計方案時,應當提前對融雪劑的使用劑量進行嚴格把控,而對于降雪量天氣較小的情況下,應當提前在方案設計中標明,盡可能避免溶雪劑的使用,以此降低化學物質對于景觀植被根系及正常生長的影響[5]。另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一部分城市所處的氣候帶具有溫帶氣候的特點,因此在夏季時期,這些城市的降水量較大,一旦出現強降雨天氣,則容易造成城市洪水問題,無論是對于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還是對于建筑構造綠化景觀等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不僅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還會威脅居民正常出行,對此,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建設一定數量的雨水調蓄池進行改造。利用雨水調蓄池,可以實現對城市內部雨水及其他各方面水資源的靈活調控,同時還可以分擔綠化帶對于城市降水的輸送負荷,利用城市景觀的蓄水功能,還可以盡快將過量的雨水排送至輸送管道內,實現雨水蓄積的快速傳輸,有效控制城市內水資源總量,不僅可以緩解抗洪問題,還可以確保城市盡快恢復到正常運轉狀況,這對于城市景觀以及城市資源利用、城市規劃等都具有一定的工作價值。
綜上所述,如果可以將海綿城市理論與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相融合,構建更具有現代化和鮮明特色的景觀設計方案,那么則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質量和工作效果,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為此,工作人員應當站在整體規劃的角度上,既要合理安排各個設計環節和建設工作,還需要緊抓工作重點。并結合實際運轉需求對方案細節進行優化處理,在選擇綠化植被時,也應當結合當地情況和實施效果,合理選擇恰當的植被種類進行大面積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