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財政廳通過建立聯動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機制,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及面、穩步推進”的原則,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 執行和監控全過程, 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全力跑出吉林速度。
“高起跑”推進“全方位”建設。 在全省52 個市縣中有40 個市縣成立了專職機構,47 個市縣成立了領導小組或專班;各地在不斷充實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力量的同時,不斷加大培訓力度和培訓質量,市縣參與績效培訓達12153 人次;制定并下發了政府工作部門績效管理考評辦法、工作目標責任制度考評辦法,考核結果納入政府工作部門綜合考評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提升預算績效管理實效,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直接掛鉤機制,著力加強績效評價結果公開、反饋整改,與預算安排有機結合。
“快進鍵”強化“全過程”管理。 工作中注重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全過程,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績效管理閉環系統,實現資金流、項目流、績效流“三流合一”,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工作,形成了層級配套、功能協調、體系完備的工作鏈條,各部門、各單位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績效的意識和理念逐步提升。
“加速度”助推宣傳“全覆蓋”。 吉林省于2019 年6 月創立了 “吉林財政績效”簡報,主要刊載績效理論、政策、工作動態、業務交流信息等,是吉林省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宣傳主陣地,主要發送給省直預算部門和各級財政部門,同步發布在吉林省財政廳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 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宣傳時效性和針對性強,指導作用好,實用效果明顯,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受到省直和市縣普遍歡迎,截至目前已刊發34 期;充分利用績效行業協會創辦的內部資料以及開展的培訓,把預算績效管理宣傳的領域有序擴大到第三方機構和專家學者等社會力量,既能起到引導和規范作用,又能提升行業整體從業水平,實現宣傳的“全覆蓋”。
“高標準”搭建智庫“全平臺”。 與省內高校合作開設公共績效管理課程,為吉林培養后備人才;共同組建“吉林省政府績效管理平臺”,作為全省預算績效理論研究、 政策制度建設、專業知識培訓平臺和學術交流活動平臺;依托吉林財經大學和吉林工商學院現有資源, 與省內外有關部門、科研團體合作,開發建設預算績效管理大數據系統;協會、智庫、專家庫共同組建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債務、PPP 項目、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性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6個預算管理研究室,深入開展績效專項領域的研究和實務操作活動。
(張馨予)
山東省威海市高新區積極探索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新路徑,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化、 標準化、精細化的制度體系支撐。
一是建章立制, 實現成本績效“全流程”管理。 出臺《山東省威海市高新區全面推進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作為全區成本績效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自2023 年預算開始,組織各單位在績效目標申報環節加強成本分析、 計劃成本指標、細化成本構成, 設置填寫以“質量、成本、效益”為核心的成本控制指標。預算執行過程中要求部門單位嚴格按照年初確定的成本指標組織實施,結合績效運行監控,對偏離成本績效目標的行為早發現、早預警、早糾正,確保項目績效有效實施。預算執行結束后,部門單位將成本支出和控制情況納入績效評價范圍,全面分析評價成本控制、產出完成和效益實現情況。
二是優化細節, 開展重點項目“全成本”分析。精細化管理是提高財政預算管理水平、 提升部門單位素質、提高資金效益的必由之路。 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既要關注資金產出效益,又要將成本理念和方法貫穿于預算管理各環節,按照績效目標、投入成本、產出質量與效益匹配對應的原則,科學測算和全面衡量各方投入成本,在成本定額標準、財政支出標準和公共服務標準相統一的基礎上安排預算。 對于占用資金量大、公益性特點強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重點監控,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共同實地核查、座談訪談等方式,對項目相關成本及同行業數據等資料進行全面梳理和充分論證,有效提高成本核定的準確性、專業性。
三是宣傳引導, 大力促進部門“全方面”進行改革。加大對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宣傳,引導各預算單位牢固樹立成本與效益并重的理念,明晰成本績效管理的現實意義和關鍵作用。組織預算單位開展多種形式培訓會,例如以PPT 形式在全區開展財政大講堂講績效活動,形成全區上下一心推動成本績效管理改革的濃厚氛圍。 對于特殊問題采取“上門一對一輔導”的模式,面對困難項目逐個擊破,單獨考量,進行科學合理分析指導。同時編制區級績效目標編報規范,通過優秀成本指標設置案例分享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提高整體認識。
(張曉光 劉 慧)
湖北省安陸市以 “履行監督主責、 突出監督重點” 為總體思路,以“財務管理、 專項資金、 違規吃喝整治”為主要監督內容,切實履行財會監督職責。
一是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 政府門戶網站對《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進行宣傳。召開財經紀律專項整治工作動員會, 按要求開展了自查并報送了自查報告和資料報表。 按30%的比例對市鄉村振興局、應急管理局、衛健局、民政局4 個單位的“一卡通”自查情況進行了復查。
二是開展專項檢查。 根據市紀委監委開展違規吃喝專項整治方案,對市商務局、信訪局、環保局公務接待費支出開展了專項檢查。對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省級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資金進行了專項檢查。
三是開展預決算公開情況檢查。按要求完成預決算單位基礎信息錄入,從內容完整性、細化程度、公開方式、及時性等方面對247 個預算部門和203 個決算部門2022 年度預算公開情況、2021 年度決算公開情況進行了檢查,將檢查情況在“地方預決算公開系統”中進行填報,并督促相關單位及時整改。
四是開展會計和評估監督檢查。對政協安陸市委員會辦公室、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匯誠財務管理(安陸)有限公司進行了檢查。對單位的檢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內控制度建設及執行、政府采購、專項資金、財務管理等;對代理記賬機構的檢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執業質量、執業許可條件等。
五是抓好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 落實《湖北省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辦法》,持續抓好問題整改,督促主管部門完善基礎信息,規范發放流程。 按照省財政廳要求, 督促12 個市直主管部門開展“一卡通”平臺歷史數據錄入,協調代發銀行和主管部門完善基礎工作,實行線上發放。
(曾 武 涂 玲)
2023 年3—4 月, 湖南省岳陽市委成立園區專項巡察組,對有關園區開展了專項巡察,發現了一系列財政財務管理方面不嚴格執行財經紀律的問題。岳陽市財政局積極做好移交問題線索處理,加強財會監督,研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一是緊扣問題清單,處理處罰有“力度”。 針對市委巡察辦移交的8 個園區40 個違反財經紀律問題, 市財政局切實履行部門職責,督促相關縣市區財政局嚴格按照預算法、 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問題清單列舉的違反財經紀律行為,經過深入調查,依法依規作出處罰和處理,形成有力震懾。
二是注重舉一反三,監督檢查有“深度”。 市縣財政部門切實履行財會監督主責,將園區列為2023 年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對象,重點突出工程項目結算、 防范化解債務風險、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等內容,共發現問題34 個,做到不走過場、較真碰硬。問題主要體現在會計核算欠規范、資產管理不到位、財務制度執行不嚴格等方面, 縣市區財政部門出具了財政檢查報告, 下達了處理處罰決定, 責令園區管委會調整會計賬務、上繳財政資金、建立內控制度,并采取罰款、 移送有關部門處理等方式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三是立足常治長效,建章立制有“廣度”。 針對巡察反映問題,以及市縣聯動開展園區財會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 市財政局全面分析研判,堅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落實財政部門職責,通過完善制度促進園區防范重大風險。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研究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嚴肅園區財經紀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通知》, 并報市政府同意于近日印發,內容包括嚴格預算管理、壓減財政支出、嚴控債務風險、規范項目結算、夯實財務基礎、加強資產監管、做實內部控制、抓實財會監督、壓實屬地責任、嚴肅責任追究等十個方面,并明確縣級政府和園區管委會按照屬地原則和管理權限,對園區重大財政違法違規行為和財政運行風險負責。
(高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