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婷
內控信息化是財政內控工作的重要支撐,是確保內控嵌入財政資金運行全鏈條的重要手段。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作為全省7 個財政內控信息化試點縣市之一,認真落實省財政廳內控信息化部署要求,在持續做好內控工作的基礎上,念好“高、實、準、效”四字訣,積極探索開展財政內控信息化建設,切實推進全局內控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是高度重視。局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堅決扛起內控建設主體責任, 把內控信息化建設試點作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措施,制定內控信息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保內控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認真學習。局黨組帶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認真領會省財政廳關于內控信息化試點工作要求,引導全局上下增強做好內控信息化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是強化組織。 安排內控信息化建設經費200 余萬元,足額保障經費需求。 在局內控委組織機構基礎上,成立局內控信息化建設試點工作推進小組,安排業務骨干擔任局屬各股室、 二級機構內控信息化建設聯絡員,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推動內控信息化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建立內控制度體系。 緊扣財政核心業務,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和風險管控,結合實際編制了《靖州縣財政局內部控制手冊(試行)》,建立“1+1+N+7+13”內控制度體系。在此基礎上,將局內控基本制度、專項風險管理辦法和股室操作規程條目化拆解至財政內控管理系統,形成內控策略,實現制度文件內容在線查詢。 二是動態修訂完善內控制度。 根據股室職能調整、內控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各股室反饋的意見建議等,動態完善內控制度,實時跟進內控制度修訂工作,使內控制度建設與黨風廉政建設、財政業務管理有效銜接、深度融合。三是健全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機制。 按照制衡和牽制的原則,科學合理設置工作崗位,實行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輪崗機制和AB 崗管理機制,同時強化關鍵崗位人員責任意識、 保密意識和風險意識教育,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衡的工作機制。
一是開展業務風險點梳理。分日常業務和專項資金業務兩個層面、線上線下兩個環節,組織業務股室結合檢查、審計、巡視巡察和日常工作等情況,認真梳理日常業務和專項資金的崗位職責、管控要求、管控目標、風險點和風險來源,并研究制訂了相應的內控信息化動態監控及預警規則。 根據財政內控管理系統試運行發現的問題,對財政專項資金業務風險點梳理情況進行“回頭看”,進一步優化了預警規則。 二是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 突出查找領導班子、二級機構負責人及股所長、關鍵崗位人員在權力行使、制度機制遵守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風險, 在排查基礎上科學評定風險等級,制定廉政風險等級目錄,對不同等級的廉政風險點實行分級管理、分類負責、責任到人,同時針對評定的廉政風險和風險等級,點對點制定了具體防控措施。
一是探索開發內控信息管理系統。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按照“業務系統改造和內控信息系統建設”一體推進的總體建設思路, 探索開發了靖州縣財政內控管理系統, 系統已配置風險檢測條件的動態監測及預警規則86條,并成功對財政資金業務活動辦理過程中的風險進行了預警提醒。 該系統創新提出“內控碼”的應用,內控碼是系統自動掃描檢查后的結果,包含紅、黃、綠三種結果狀態,通過“單位內控碼”和“業務內控碼”,從不同維度實現對單位層面內控和業務層面內控的集中展現,直觀反映單位和股室內控機制建設狀態或業務活動內控執行狀態,便于及時依責把握內部控制總體情況。二是強化督促考評和結果運用。 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內控信息化試點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與年度先進股室、個人先進評先評優掛鉤,對推動內控信息化工作有力、貢獻較大的股室和個人予以正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