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姜玲玲

幼兒園課程建設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幼兒園教師的主要工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幼兒園課程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以適應幼兒的發展需求。因此,探究幼兒園課程建設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對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推動幼兒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幼兒園課程建設具有以下重要性:一是尊重幼兒個性。幼兒園課程尊重和響應幼兒的個性和差異,讓每個幼兒在課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二是激發幼兒主動性。幼兒園課程能夠激發和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探究性,讓幼兒在自主選擇、參與和反思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三是豐富幼兒學習內容。幼兒園課程能夠豐富和拓展幼兒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讓幼兒在多元化的主題、活動和材料中,接觸不同的知識領域和文化背景。四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幼兒園課程能夠促進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讓教師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幼兒園課程建設主要帶來以下挑戰:一是理論方面的挑戰。教師需要掌握新的課程理念、教育原則、教學目標等,形成自己的課程觀和教學觀,以指導自己的課程設計和實施。二是能力方面的挑戰。教師需要具備高度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反思能力,掌握相關的教學、管理技能,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的課程內容和活動方式,并有效地實施和評價。三是情感方面的挑戰。教師需要具備積極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具備相關的自信心、責任感、批判性思維等,尊重幼兒的個性和興趣,以幼兒為中心,關注他們的需求和期待,并與幼兒、家長、同事等建立良好的關系。四是環境方面的挑戰。教師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如科技發展、社會需求、政策變化等,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利用各種資源和機會,為幼兒創設豐富多樣、開放包容、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教師應該積極參與課程的設計、實施和評價,通過研究和反思教學實踐,發現問題,尋求改進,提升教學效果。
1.明確課程目標和核心素養
教師應該根據《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要求生成課程,明確每個年齡段幼兒應該達到的發展目標和核心素養,設計合理的課程內容、評價標準,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2.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體驗
教師在實施課程時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和工具,觀察、記錄幼兒的學習表現、興趣、互動等方面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創造,體驗游戲活動的成功和快樂。
3.收集和分析課程反饋信息
教師應該在課程結束后,收集和分析幼兒、家長、同事等各方面的反饋信息,評價課程的優劣和效果,總結經驗和教訓,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教師應該運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多種評價方法,對反饋信息進行有效分析。
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機會,與專家、同事、家長等進行合作交流,取長補短,拓寬視野,增強自信。
1.參加園內外的培訓和研討活動
教師應該積極參加園內外組織的各種培訓和研討活動,如專題講座、示范課、案例分析、課題研究等,與其他教師交流思想、觀點、方法等,學習先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并積極參與討論和發言。
2.建立團隊合作和互助機制
教師應該在園內建立團隊合作和互助機制,如小組備課、互聽互評、互相指導等,虛心向同事尋求幫助,及時與同事分享資源,營造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協作
教師應加強家園合作,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情況,并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共同育兒的信任和支持。
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培訓課程、學習資源,系統地學習新的理論、方法、技術等,提高專業素養。
1.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明確學習的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專業學習。
2.利用多種途徑和形式進行學習
教師應該利用多種途徑和形式進行學習,如參加線上線下的培訓課程、講座、研討會,閱讀專業書籍、期刊、論文,觀看教育視頻、電視節目等,拓寬學習的渠道和范圍。
3.反思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教師應該反思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踐,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以檢驗學習的效果,促進專業發展。
教師應該以幼兒為中心,關注幼兒的個性、興趣、特點、困難等,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調整課程內容、方式、環境等,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了解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教師應該了解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如認知、語言、社會情感、身體運動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以此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和要求。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對幼兒進行全面、細致地評估,并及時更新評估結果。
2.尊重幼兒的個性和興趣
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和興趣,如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個性差異,以及對不同活動、材料、主題等方面的興趣偏好,給予幼兒充分的選擇和表達的機會。
3.滿足幼兒的需求和期待
教師應該滿足幼兒的需求和期待,如安全感、歸屬感、自尊感等方面的情感需求,以及探索、創造、游戲等方面的學習需求,并給予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引導。教師應該通過贊美、鼓勵、示范、提問等方式,滿足和激發幼兒的需求和期待,并根據幼兒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評價。
教師應該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自我評價和反饋機制,定期對自己的專業發展進行自我檢查、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激勵,找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制定改進計劃。
1.建立專業發展檔案
教師應該建立專業發展檔案,記錄自己參加培訓、研究課題、設計課程、實施教學等方面的成果,收集各種評價和反饋信息,形成自己專業發展的經驗。
2.參照專業標準進行評價
教師應該參照《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相關文件,從專業知識、能力素養、情感態度等方面對自己進行全面而客觀地評價,找出自己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明確自己的專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3.獲取多元化的反饋信息
教師應該獲取多元化的反饋信息,包括來自幼兒、家長、同事、領導、專家等各方面的評價、建議、意見等,分析反饋信息的內容和價值,提取有用的信息和啟示。
4.制定和實施改進措施
教師應該制定和實施改進措施,如參加培訓、閱讀書籍、咨詢專家等方式來彌補自己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或者嘗試新的方法、技術改善自己的教學效果。同時,調整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5.持續關注、更新自己的專業發展
教師應該持續關注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發展,如定期回顧和總結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和成果,認識自己的成長和變化,針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制定新的目標和計劃,以保持專業發展的動力。
幼兒園課程建設關乎幼兒未來的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為了使幼兒園課程建設更符合幼兒的發展要求,教師需要從理論水平、教育能力、情感互動、環境構建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