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玚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們嘗試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讓幼兒通過觀察、體驗、探索等方式,了解節氣知識,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歷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大自然變化的規律。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每一個節氣都有一個時間節點,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位置來確定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長規律,它也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每一個節氣都有特定的含義,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例如,立春表示大地開始解凍,雨水表示天氣開始變得潮濕,驚蟄表示地下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小暑代表著炎熱的夏天快要到來,等等。
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是指在二十四節氣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幼兒發展為本,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激發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習能力。通過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能夠幫助幼兒了解四季更迭、物候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知識,引導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探究,掌握更多有關大自然、生命及人類生存發展等方面的知識。
該課程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介紹每個節氣的名稱、時間和特點,幫助幼兒理解節氣與季節變化、物候現象之間的聯系;二是體驗生命的存在和延續,理解自然的神奇與偉大,初步感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三是激發幼兒熱愛生活和生命的情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二十四節氣的認識;四是培養幼兒觀察、了解周圍環境的能力,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五是組織相關主題活動,提升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旨在不僅讓幼兒對二十四節氣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還要讓幼兒在自然的情境中體驗和實踐。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重視幼兒情感的體驗和發展,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讓幼兒在主動探究和積極互動中學習。我們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根據季節和節氣特點,通過創設適宜的活動情境,引導幼兒觀察、探究、操作、表達,了解自然現象、動植物生長規律、人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生活智慧。例如,我們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張貼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主題貼紙,引導幼兒觀察和發現自然現象,了解節氣所蘊含的智慧;通過制作二十四節氣手抄報、設計主題墻飾等形式,讓幼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了解節氣知識,感受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自然美;將二十四節氣知識融入繪本故事,引導幼兒通過閱讀繪本,更好地認識和感受節氣的變化。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適合的游戲材料和適宜的游戲環境”“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因此,我們充分利用二十四節氣資源,深入挖掘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根據節氣特點設計游戲內容。同時,探索符合幼兒學習特點、身心發展特點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支持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例如,開展“二十四節氣尋寶”游戲,讓幼兒在尋找線索的過程中,了解每個節氣的特點和習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密切與家庭、社區教育的聯系,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币虼耍瑢⒍墓潥馊谌胗變簣@課程,不僅需要幼兒自身對其進行觀察、體驗、實踐,還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和互動。在二十四節氣課程活動中,我們注重挖掘家長資源,引導家長與幼兒一起學習節氣知識,感受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愛、溫暖、美好的環境。例如,開展“‘玩’節氣”親子活動,通過親子共學“二十四節氣”兒歌、親子制作“二十四節氣”手抄報等活動,引導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特點,感受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我們還將二十四節氣與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結合,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節氣的興趣點,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生活智慧。例如,我們開展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手工制作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元素,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布置“小任務”,讓幼兒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從而幫助他們了解氣候的變化情況。我們還根據不同節令的特點,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幫助幼兒親身體驗節氣的變化,如春天踏青、夏天游泳、秋天采摘等。
總之,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我們注重融入二十四節氣知識,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幫助幼兒了解四季更迭、物候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知識,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