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茹蕓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共同富裕,這符合我國歷史進步演化的價值取向,也是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導向的持續性動態優化過程。要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就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同時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新的發展理念付諸實踐,從而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新的發展道路上,既有新的內容,也有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根據新的歷史定位、戰略目標、中國式現代化路徑的選擇等多個方面來審視中國的共同富裕,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征,結合新的發展要求,探索具體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1?“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說“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共同富裕”一詞最早是由毛澤東首次提出。鄧小平指出,如果一部分人生活先變得更好,就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帶動其他地區的人們向他們學習。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認識到了收入分配的問題,明確提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現階段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共同富裕不僅體現在物質生活方面,也體現在精神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實現共同富裕要立足中國國情、順應人民意愿,循序漸進、扎實推進。
第一,全民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滿溫度和力量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共產黨始終將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
第二,循序漸進共富。分階段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一種對同時富裕和同等富裕的追求,它更多地是一種逐步實現的過程。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構建雙循環戰略所面臨的困難等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對國內外形勢的復雜性有足夠的認識,并根據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各個階段所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逐步推進共同富裕。
第三,全面富裕。“共富”指的是“所有人”,而非“幾個人”。推進共同富裕,必須以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目的,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主要目的,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類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
第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就是全民參與,人人為之努力,共同努力,共同富裕;應該讓所有的人都可以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發展的機遇,讓他們的向上流動變得更加順暢,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2?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2.1?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現代化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實現全民富裕,要以人民為本,推動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持之以恒。每個地區的經濟水平有高低之分,不可能齊頭并進。這是一個不斷前進、不斷推進、不斷提高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2.2?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屬性
在現代化過程中,它不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用暴力掠奪來形成資本原始積累,也不會導致許多社會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踐中形成的,這是中國特色現代化的創新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中國文化的內在表現。在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傾向于共同富裕,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已經變成了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最大制約因素。因此,推動共同富裕就要正視新的矛盾,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升,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為我國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礎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質和具體內容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3?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取得了許多新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方向。一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歷史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大優點,它是社會主義的精髓所在。
2.4?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把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礎上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要把這一進程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從中國社會實際出發作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通過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方式持續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福利水平。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而持續奮斗,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發展的動力。
3?實踐路徑
3.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我們黨對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有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黨的領導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保障。從發展角度來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和科學指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共同富裕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如何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根本目標,如何統籌協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是黨和國家面臨的最大政治考驗。雖然道路的探索是艱辛的,但只要一直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能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3.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發展好全體人民共同利益,在新的發展征程上,強調人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就是實現全體人民的福祉,實現全體人民幸福的進程。因此,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贏得廣大民眾的支持與擁護,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提供不竭的動力。首先,應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統籌民生與經濟,進一步夯實國民經濟發展根基,增強綜合實力。其次,維護好社會公平。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設計,實現高中低收入科學的調節,保障合法性收入;最后,完善居民收入增長機制,完善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機制,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既不能把共同富裕僅僅理解為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帶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理解為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所有人都一樣富裕;要明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漸進性改革、長期性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宏偉目標既需要物質生活方面,也需要精神生活方面,要“雙管齊下”“兩手硬”。既要通過改革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又要通過思想道德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
3.3?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
沒有高質量發展成果,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也就不存在。遵循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效益。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讓老百姓口袋里有錢,還要讓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富足起來。它包括社會公平正義、人與人和諧共處的愿望,只有滿足了人們的各項基本需要,享受了各個方面的成果,才能真正地實現全面的自由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齊頭并進,這些都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
第一,完善分配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首先,要堅持并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從制度層次上解決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為現階段的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證。處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協同問題。其次,在初次分配中堅持按勞分配。政府不僅要繼續利用減稅降費、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來對其進行調整,還要利用健全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來推動社會財富更公平地惠及全體成員。最后還要重視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第二,規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首先,實現市場和政府的有效結合。要尊重市場運行規律,通過政府看得見的手,彌補資源市場化配置的不足,協調不同政策、每個部門,培育更具創造性的市場。有效發揮好市場與政府的作用。要更好地利用“有形的手”,把第一次分配與第二次分配有機結合起來,處理好“分好蛋糕”這一重要環節;其次,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始終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在促進“量”的提升過程中始終注重“質”的提升。始終從創新性、系統性、整體性、持續性及人民性出發,謀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第三,立足傳統產業,努力培育新經濟。首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農業產業革命,發展農村特色工業;其次,對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進行鞏固和完善,并積極發展新型的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轉型。新的發展道路是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時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應由強調“量”向“質”的轉變。這意味著,中國現代化的共同富裕不僅僅局限于數量的富足,而是要向富強的素質水平邁進。
第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首先,構建起一個覆蓋所有人、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地社會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多層次、多支柱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最后,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健全重大疾病保險體系,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3.4?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第一,通過“創新”來提升人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人格,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力地發展;通過“協調”理順各種社會關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的發展,推動地區間協調發展;用綠色發展的理念來推動生產、生活理念的更新,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狀態;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要以“開放”來引導開放;讓所有人都能“共享”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第二,“共享”是指“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指通過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最基本的,就是要將“人”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優質教育的發展。努力把教育資源分配給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全面推進和合理分配的方式來保證教育的質量。進一步構建并完善高質量、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技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從而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中華文化的內在表現。新時代的共同富裕,必須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穩步前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遵循客觀規律,不斷解決好發展中的問題。走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價值遵循,以目標為導向、以制度為保障,使中國式的現代化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3]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4]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127.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