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
焦莊戶村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東北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這里遠離城市喧囂,環境恬靜優美。村西南有潮白河支流——金雞河流過,使村莊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景象。焦莊戶村被北京市農委、市旅游局確定為市級民俗旅游村;2003年9月被確定為北京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19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入選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并被評為首都文明村。同年通過市級第一批美麗鄉村創建驗收工作;2020年被評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焦莊戶村在戰爭年代隸屬于冀東抗日根據地領導,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據地的必經之路。焦莊戶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利用地道、地雷同敵人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由于戰績卓著,順義縣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莊戶“人民第一堡壘”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揮樓上。
1942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為粉碎日軍的“掃蕩”,將藏人藏物的地洞挖通,形成地道。地道構筑有干線和支線,建有安全室、休息室等,并儲備有飲水、食品和彈藥。各地道設有卡墻、卡板或翻口,以防敵人放水、放毒或煙熏。地道口設在爐灶口、牲畜槽、水井壁等處,并與陷阱、地雷相結合,以殺傷進洞的敵人。
地道與地面工事相結合,形成能打、能藏、能機動的陣地體系。村內地道向四周延伸構成野外地道。各村的野外地道相連構成地道網。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利用這樣的地道網,廣泛實施聯防作戰,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當敵人接近村邊時,依托村邊工事和暗堡,以地雷和火力阻擊敵人;當敵人突入村內時,以街內暗堡、院墻、地道內和高房堡壘內的火器組成嚴密火網,結合設置在街口、院內的地雷,殺傷敵有生力量,同時以一部兵力利用地道機動到野外,內外夾擊敵人;當敵人突入地道時,則利用地道內的各種戰斗設施,以抵近射擊、白刃格斗殲滅突入之敵。附近村莊的軍隊和民兵則利用地道進行支援。此外,抗日軍民還抓住戰機,利用地道隱蔽機動兵力,主動襲擾或伏擊敵人。在華北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河北清苑縣冉莊、順義縣(今北京市順義區)焦莊戶等開展地道戰的典型。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占地面積48598.88平方米,始建于1964年,于1987年7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分為三個參觀區——展館參觀區、地道參觀區、抗戰民居參觀區。另外還為游客提供吃抗戰飯、住抗戰民居、采摘瓜果等服務項目。
館內收藏了許多革命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種工具;民兵使用過的各種步槍、手槍、地雷、手雷、土槍、土炮、紅纓槍、鉤桿子、大刀;群眾使用過的紡車、鼓風機、織布機、水缸及各種農具;衛生所使用的藥箱、部隊首長使用的文件袋、照相機等。
2013年11月,焦莊戶村史館建成。村史館生動地展現了焦莊戶村在黨的領導下不斷進取發展的心路歷程。村歌《焦莊戶我為你自豪》,唱出了焦莊戶人民的英雄氣概和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幸福生活。
此外,焦莊戶村最廣為人知的是著名作家浩然曾在這里居住,并以村里的人物和事件為原型創作了《艷陽天》《金光大道》等文學作品。
焦莊戶紅色文化街位于村展覽路,由146塊版畫組成,每個版畫長2.4米,高1.2米,用漫畫和文字的形式講述抗戰故事,內容豐富,畫面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