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新的傳播生態中肩負著至關重要的對外宣傳職責,在提升地方新聞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以及增強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文章旨在探討和分析在媒體融合的新環境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更加有效地執行對外宣傳任務,以提升本地信息的傳播效能和社會影響。為了深入了解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宣傳策略及其成效,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結合工作實踐,基于宣傳工作中的實踐案例,對中心的對外宣傳內容、形式、策略、受眾反饋等進行全面剖析。通過研究發現,要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對外宣傳效果,需要聚焦于幾個關鍵點:首先,提升信息內容的質量,確保所傳播的新聞內容準確無誤、真實可信,這是贏得受眾信任和提高傳播效率的基礎。其次,強化媒體間的合作關系,尤其是與上級媒體的協同,可以有效擴大宣傳的覆蓋范圍,并加強其深度。第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如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提高新聞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參與感。這樣的多渠道、多平臺的宣傳策略有利于觸及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增強信息的傳播動力。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新形勢下的對外宣傳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需要通過準確的信息傳播、媒體合作、新媒體平臺運用等多方面來共同作用。雖然上述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宣傳效果,但在實踐中仍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和優化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和受眾需求。通過這些努力,縣級融媒體中心將能夠在加強地方對外宣傳的同時,提升其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新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對外宣傳工作;采編;機制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2-0127-04
在數字化時代的洪流中,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節點,肩負著推廣地方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服務民生需求的重要職責。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僅要在地方新聞生態中占據一席之地,更要在全球化舞臺上擴大影響力,傳遞地方聲音。如何在這一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對外宣傳路徑,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亟須解答的課題。
外宣即對外宣傳,這一概念通常指中國向外國、向世界宣傳自己,近似的概念還有對外傳播、國際傳播。但在省級媒體、市級媒體尤其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實際操作中,對外宣傳不僅僅包括向海外宣傳本地,更多的是向省域外、市域外、縣域外宣傳本地,樹立本地良好形象。本文所提“縣級融媒體中心對外宣傳工作”,便是如此[1]。
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入,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作用變得尤為重要。縣級融媒體中心一方面擔負著本地宣傳、服務地方的任務,另一方面擔負著向中央、省、市級媒體供稿的任務。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好對外宣傳作用,從而擴大本地的對外影響力、知名度,更好地助力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
縣級融媒體中心向上級媒體所提供的對外宣傳新聞素材,來自本地的鄉鎮、企業、社區,與群眾聯系緊密,反映的是基層群眾的心聲,展現的是當地黨員干部群眾的形象和基層各單位各部門的亮點工作,可謂是最接地氣的“窗口”[3]。這些素材、新聞在中央、省臺、市臺播發,能夠大大增強本地信息的傳播力、影響力,極大地提升本地形象。例如,在2023年洪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新聞報道《張家口涿鹿:“五級包聯”讓群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展現的是涿鹿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勇于擔當、為民解憂、服務災后重建的光輝形象,傳播了正能量。
在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下基層外出采訪、采編回來的稿件、視頻、音頻資料,有的只適應縣內各媒體平臺宣傳,有的僅僅泛泛而談、角度老套,對新聞事件敘述只是淺嘗輒止,拍攝手法、新聞表達方式、角度選擇等都不適宜中央、省市級媒體的需求,稿件、視頻質量也參差不齊[4]。
(一)采編隊伍跟不上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
縣級融媒體中心編輯記者在薪資待遇方面很難與中央、省級、市級媒體相媲美,一些業務素質高、能力強的主持人、編輯、記者,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后,選擇到更大的平臺發展。同時,目前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缺乏年輕力量,就涿鹿縣融媒體中心來說,基層一線記者90%以上為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長時間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他們受知識結構、業務水平、個人年齡所限,大多數人慣用以往傳統媒體運作的思維方式、表現手法來采編新聞,造成采編的很多新聞稿件、視頻素材跟不上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與內宣新聞作品相比,對外宣傳新聞作品在質量上的要求更高、更嚴格,所以采編隊伍的整體水平急需提高,應打造出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新聞宣傳工作隊伍,來應對當前對外宣傳工作的新形勢[5]。
因媒體融合發展需求,縣級融媒體中心科室部門設置得更加細化,原本就不多的采編人員分散到各個部門,要兼顧公眾號、抖音號、視頻號等各個平臺的采編播發等工作。這樣一來,真正從事新聞內容生產的采編人員尤其對外宣傳工作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老同志力不從心,后勁不足;新同志缺乏基層采編經驗,僅僅依靠“傳幫帶”,一時難以“出師”,難以擔當重任,造成了新聞采編人員斷層,這些因素無不制約著對外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6]。
(二)編輯記者對外宣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
基層編輯記者,特別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記者,平日里需要應對縣里會議、典型報道、內宣工作等,忙得不可開交,故思想上對外宣工作不夠重視,大多數人有“完成工作任務即可”的想法,常常只看重新聞采編的數量,而忽略了新聞的質量[7],造成一些原本深入挖掘采訪即能成為一條對外宣傳的好新聞,到最后采編的作品只能在縣內媒體平臺播發。
例如,2022年推出的《60秒看涿鹿》系列短視頻,對涿鹿的一些美景、特色景觀進行大力宣傳。一次降雪過后,拍攝雪后涿鹿美景時,記者因時間緊迫等種種原因,素材只拍回來三四分鐘,僅夠制作一分鐘的短視頻在“涿鹿融媒”視頻號中播出。很好的一條素材,如果記者當時選擇多拍些航拍畫面,素材時長再長一些,即可在河北電視臺《美麗河北慢直播》中播發。然而,因素材過于短小,省臺沒能播發,只能“自產自銷”。
(三)有待健全保障機制,激發對外宣傳活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一般財政支持力度有限,只能精打細算。盡管在對外宣傳上設立了獎懲制度,可是資金投入與其他宣傳工作相比仍有一定差距[8]。當下,每完成一條新聞,需要確定選題、通聯協調、采訪、制作、上傳等諸多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一線記者付出很多努力,特別是遇到一些重點報道、專題報道時,常常需要記者長途跋涉、克服風霜雨雪等惡劣天氣環境,甚至是帶病堅持,加班加點完成采訪任務。面對繁重的任務,許多時候,超出工作量也沒有額外的獎勵、補助,記者只能望“薪”興嘆,依靠情懷完成工作。
長此以往,記者的工作積極性、創造力就會被削弱,再加上許多時候外采用車、餐飲、住宿等需要采訪對象提供保障,這都會使新聞采編質量、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直接影響對外宣傳工作的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9]。如何使對外宣傳工作有所突破、有所成就?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一)培強隊伍
事業發展,關鍵在人。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與新型業務相適應的融合采編隊伍,是改進對外宣傳工作最緊要的事情[10]。要想讓新聞工作者在思想上、精神上煥發活力,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首先要建立切實可行的獎懲機制,一以貫之地執行下去,用先進帶動后進,形成“人人想對外宣傳,人人干對外宣傳”的濃厚氛圍。另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強化培訓、學習,依托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給員工們創造更多學習的機會,提升其新媒體、攝像、采編等技術;對剛剛入職的新員工,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采編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磨礪、成長,進而成為能堪當大任的“新聞人”[11]。
(二)做好通聯
通聯是整體對外宣傳工作尤為重要的一環。上級媒體有什么需求?縣級媒體有什么亮點?對于一些關鍵問題,負責通聯工作的同志要做到胸有成竹,事事清、時時明,隨時根據需求做好上報、上傳。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者長期負責對外宣傳通聯工作,在日常采編中,對于縣里各行各業的亮點工作、先進人物、主導產業、重點項目,會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或者收藏在手機備忘錄中。哪些符合當下報道?哪些適合錯季報道?某個鄉鎮里的特色產業、優秀人物有哪些?只要翻開本子或打開手機,這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都能清晰地呈現出來。如此一來,在上級媒體有需求時,隨時都可以找到合適的采編內容,迅速報題,制訂下一步采編計劃,與上級媒體“約”稿,做到采編新聞“有的放矢”,其播發機會就能大大提升。
俗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做好通聯工作,還要做到“嘴勤、手勤、腿勤”[12]。嘴勤,就是要勤問,勤打聽,一方面可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了解上級媒體的用稿需求、所供稿件播發情況,并及時對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另一方面要及時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溝通,知曉他們所采素材、所寫稿件,完成程度、拍攝特點,督促其按時、按要求完成采編任務。
此外,還要和采訪對象溝通好,以備后續核實關鍵信息。手勤,就是要對上級媒體播發的新聞稿件做好統計、截圖等工作,已備后期查看、留痕。腿勤,就是要下沉一線,到基層一線、群眾生活中去“逮活魚”,以此采寫或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新聞。
(三)做好策劃
對外宣傳工作,選題策劃是很關鍵的一環。如何讓所采編的新聞在上級媒體的頭條、首頁、首屏播發?如何推出受觀眾、網友喜歡、轉發、轉載、熱評的“爆款”作品?做好這些的關鍵就是選題策劃。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要圍繞縣域中心工作,立足縣域特色,深耕本土亮點內容,做好選題策劃,從而挖掘出受眾喜歡的作品[13]。策劃看似占用了時間,可卻是必須要做好的“準備文章”,就如“磨刀不誤砍柴工”一般,做好策劃選題,對新聞的播發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23年10月,涿鹿縣融媒體中心立足涿鹿縣特色產業——7000畝酸棗種植業,深入挖掘返鄉創業大學生王全明帶領涿鹿縣欒莊鄉好地洼村鄉親們種植酸棗的故事,所創作出的《涿鹿:小酸棗闖出致富路》;根據涿鹿交通運輸局優化營商環境亮點工作,推出的《涿鹿:提升服務水平讓交通運輸環境更優》;根據涿鹿災后恢復重建亮點工作,策劃拍攝完成的《涿鹿:黨員干部沖在前災后重建顯擔當》《涿鹿“五級包聯,讓群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等,都在河北新聞聯播、張家口新聞聯播等欄目中得到播發。
(四)做好拍攝
對外宣傳拍攝素材需求更有針對性、要求更高[14]。比如,區縣臺記者在采訪同期聲時往往是集中采訪,少則30秒多則1分鐘,內容拖沓,地方口音濃重,對采訪對象的衣著、神態要求也不高。而河北新聞聯播、張家口新聞聯播等上級媒體對同期聲的采訪要求則包括:高清畫面、比例適中、音質清晰,同期聲內容要言之有物、生動自然,不可語調僵硬,更不能胡編亂造、擺拍。這就需要記者前期做好溝通,深入了解采訪背景,掌握一定的采訪技巧,下足功夫,細心做好同期聲采訪。
比如,2022年,媒體在拍攝桑干河畔涿鹿葡萄飄香時,因在同期采訪過程中選擇的采訪對象不會表達,記者隨便“導演”,由采訪對象按照提示說了幾句同期聲。后期審片時,發現所采同期聲磕磕巴巴、不流暢,而且表達的語氣生硬,效果不佳,所以只能返工,既耽誤了時間,也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
再如,拍攝“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題采訪時,一些特色景致需要用到航拍,而記者受技能所限沒有熟練掌握航拍技術,或者認為按照常規內容拍攝一下即可,沒有好好構思拍攝內容,所以造成拍攝的畫面比例、色彩、景別都不符合要求,從而影響了后期新聞在上級媒體的播發。2022年11月,桑干河畔棲息數千只天鵝,記者在獲得新聞線索后,第一時間跟省臺溝通,報題并了解拍攝要求,在拍攝過程中,記者利用航拍器、攝像機,分別從空中、水中等不同角度、不同場景呈現出天鵝自由翱翔的美麗畫面,展現了涿鹿的良好生態。拍攝完后第一時間上傳至省市臺,當日便被省市臺采用,受到了觀眾和省市臺編輯的好評。
(五)做好報送
縣級融媒體中心都有對上、對外宣傳考核任務。對上稿件素材報送供應,既是將前期的通聯策劃、采編制作落到了實處,也是完成對外宣傳考核任務的重要環節。無論是重大選題,還是一小段同期采訪,只要上級有需求,縣級媒體一定要有回應,“分分必爭,條條必上”才能爭先進位,提升上稿率。
稿件素材的供應,重在記者采訪。前期對記者的調度,要根據記者能力來選派合適的采訪任務。應讓采編人員中最有經驗、最有能力的人員去完成最重要的采訪任務,這樣保證以最高的質量完成對外宣傳采編任務;新入職的采編人員,可選派其采編相對簡單的選題,循序漸進。這樣合理調配采編力量,既能鍛煉新人,也創作推出了精品力作。前期稿件創作審核完后,要根據不同媒體需求,重新編輯審核稿件,并按照中央、省臺、市臺對稿件的要求,完成稿件的上傳。比如,字號保證大小適中,導語、配音等格式要標注清晰,同期聲字幕要按照所說內容標注準確、完整,便于上級媒體編輯采用。其次,在對外宣傳新聞報送時,要對稿件、新聞視頻、音頻素材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認真把關,特別是領導活動、政治性極強的會議、重大活動等重點內容的上傳更要慎之又慎,必要時應由總編或宣傳部負責人把關審核,要以始終如一、嚴謹細致的作風對待每一個上傳的稿件、素材,堅決守牢不出安全事故的底線。
(六)做好共享
新媒體發展迅速,新聞記者以生產內容為主[15]。怎樣用有限的內容,生產出更精彩的圖文、音視頻等融媒體產品呢?對此,涿鹿縣融媒體中心設置了新聞部、新媒體部,新聞部分管中央、省市電視臺、電臺的對外宣傳工作;新媒體部分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內容生產、運營及學習強國、河山新聞、張家口發布等新媒體對上對外宣傳工作。中心各部門、各組記者通過專業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設立稿件庫、素材庫,便于編輯記者們隨時調取編輯。一篇稿件、一段視頻素材、一篇圖文信息,通過多點采集、再經過加工、審核、最后統一分發至“涿鹿電視臺”“涿鹿融媒”“冀云涿鹿”“千古文明開涿鹿”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多個宣傳平臺。同時,把根據各媒體不同特點所創作的、適應對外宣傳需求的“精品”上傳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河北電視臺、張家口電視臺、“學習強國”等媒體,這進一步擴大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新形勢、新任務、新使命,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工作者要切實增強做好新媒體時代對外宣傳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生產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傳遞好黨和政府的聲音,講好地方故事,傳播好地方聲音,在對外宣傳事業中書寫出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汪洋.縣級融媒體中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7):138-140.
[2] 鞏慶明.新形勢下縣級融媒體做好外宣工作的策略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1(9):108-110.
[3] 李中平.融媒體時代記者需要哪些“硬功”[J].采寫編,2017(2):27-28.
[4] 陳玉梅.新形勢下縣級融媒體如何做好外宣工作[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2):196-198.
[5] 陳默.基層扎根平臺擴容服務賦能:融媒體分中心合作運行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3(9):132-135.
[6] 王繼.以表達創新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兼談資陽融媒體中心融媒傳播改革實踐[J].城市黨報研究,2023(9):41-46.
[7] 袁鳴徽.大宣傳戰略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實踐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3,30(7):39-54,126-127.
[8] 徐海洋.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怎樣做好外宣工作[J].新聞文化建設,2023(12):154-156.
[9] 孫珺,卜松竹,陳文杰,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N].廣州日報,2023-10-12(A2).
[10] 邵曉玲.融媒時代重大主題宣傳的實踐策略[J].視聽界,2023(2):117-120.
[11] 馮華.創新融媒產品放大一體效能[J].新聞戰線,2023(6):21-23.
[12] 俞樂斌.市級媒體記者站如何打好融媒之戰[J].傳媒評論,2023(1):61-62.
[13] 盧靜.地方融媒體視角下的對外宣傳策略研究[J].中國廣播影視,2022(22):84-86.
[14] 陳薇薇.新聞外宣工作要把握好高度廣度厚度[J].媒體融合新觀察,2022(4):33-35.
[15] 龐偉紅.融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高校對外宣傳傳播力[J].新聞前哨,2022(14):75-76.
作者簡介 趙美柱,編輯,研究方向:縣級融媒體中心對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