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漢 張小嵐 景琴玲
摘 要:文章在文獻研究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測度的核心指標,并對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水平進行評測,同時利用已測評的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水平,針對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和農產品出口貿易增長關系,結合2011—2021年的云南農產品出口增長額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自回歸模型計量方法,實證分析研究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并對云南跨境電商和農產品出口貿易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跨境電商;農產品出口;主成分分析法;VAR模型;電子商務
本文索引:潘子漢,張小嵐,景琴玲.<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6):-033.
中圖分類號:F323.7;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3(b)--04
1 引言
2021年10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門共同發布《“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和任務。《規劃》中針對跨境電子商務建設確切提出完善政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創新產業公共服務,探索跨境電商交易全流程創新等舉措。根據商務部的數據統計,2022年跨境電商出口市場規模達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1%。跨境電商日益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爆發式增長勢必將為國際貿易帶來全新的增長機遇[1]。云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憑借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打造出“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特色農產品名片,跨境電商的興起將為云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帶來新的機遇。雖然近幾年云南跨境電商發展勢頭顯著,但是農產品外貿經濟增幅卻不相符。2021年,云南省農業總產值達到344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1.99%,是2011年農業總產值的3倍多。然而與農產品總產值總體增強趨勢不同的是,2011—2021年,云南農產品出口額共出現三次下降,其中2021年降幅高達17%。因此,本文研究云南省跨境電商與農產品外貿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促進兩者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提升云南省在東亞和東南亞農產品貿易領域的地位至關重要。
2 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者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呈現的階段性特征,對不同領域的正向作用、存在缺陷或限制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部分學者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國際貿易之間的影響作用機理,指出跨境電商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表現出對國際進出口貿易增長帶來積極的正向影響[2-3]。為定量研究跨境電商的發展狀況,國內學者依據不同角度選擇相應的方法,篩選指標并構建評價體系,測算我國或者某一個省份的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如楊堅爭等(2014)[4]、高茜等(2017)[5]分別從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流程和影響跨境電商行業的內外因素角度設計問卷,結合因子分析法構建出包括評價權重的二級指標體系。在跨境電商發展與農產品貿易之間影響關系的相關研究中,龔婷(2022)[6]基于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數據,實證研究跨境電商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效應,并發現跨境電商發展對農產品貿易的顯著促進作用和跨境電商綜試區的中介調節效應。總體來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研究集中在我國整體的發展,而對單個省或市的農產品跨境電商研究較少。
綜上所述,當前學者在跨境電商的影響效應、跨境電商水平測算和農產品跨境電商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研究,并獲取了相對豐碩的成果。但是,當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國家層面,研究方法也是以定性為主。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從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在研究對象上,本文將目光聚焦在云南省,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來構建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評價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測算權重;二是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自回歸模型對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和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增長額進行定量研究,再通過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分析兩者之間存在的互動影響關系和長期效應。
3 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發展水平測度
3.1 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在參考已有研究的前提下,對楊堅爭、高茜、曹懷虎等學者的文章中研究跨境電商發展水平所采用的指標進行篩選和融合,形成10個二級指標,并將其分為跨境電商宏觀經濟環境、跨境電商企業發展規模和跨境電商發展支撐環境三個維度,構建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水平指標體系(表1)。
3.2 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測算
本文選取10個指標對2011—2021年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數據來源于云南省統計局、云南省商務廳、云南省統計年鑒和國研網。為了消除異方差等問題的影響,在建立模型之前將10個指標值進行標準化和對數化處理。
首先,為判斷數據是否適合使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需要對數據進行KMO檢驗。在對數據進行KMO檢驗后, KMO的值為0.717,指標數據十分適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此外,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為0.000,表明原假設不成立。因此,指標數據通過了兩項檢測,初步表明可以使用主成分因子分析。
由Stata軟件計算出因子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應按照累計獻率大于80% 、特征值超過1來確定主因子。第一、二個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計特征值達到87.27%,因此前兩個主因子對總體樣本數據信息的包含程度較高。所以,本文將提取兩個主成分。
通過Stata17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數矩陣,最后利用該矩陣求得單個公因子的得分表達式。式(1)中的F1、F2表示一、二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和分別表示主成分一和主成分二的得分系數;lnXi表示對數化處理后的10個指標值。
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I采用線性加權法測算,計算公式為:
式(2)中,I代表各年云南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評測分值,F1、F2為式(1)中計算出的每年主成分因子的得分。變量Si(i=1,2)是指在主成分F1、F2上提取的載荷。基于以上數據,計算出2011—2021年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數(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2011年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得分為-1.80,此后保持遞增的趨勢逐年增長。截至2021年,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得分達到最高值1.06。其中2011—2014年跨境電商發展速度較快,平均每年增長0.57;2015—2021年跨境電商發展速度減緩,平均每年增長0.14。為進一步研究跨境電子商務的關鍵要素與農產品出口更深層次的關系,本文通過VAR模型來定量分析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4 跨境電子商務對農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
4.1 研究思路
本文借鑒高天惠等(2023)的方法,運用Stata17軟件構建VAR模型。在實證分析中,為了評估跨境電子商務與云南省農產品外貿出口之間的因果關系,首先進行平穩性測試。該測試旨在確保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是平穩的,是準確進行因果分析的關鍵前提。然后,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測試對于確定一個變量的過去值是否包含有助于預測另一個變量未來值的信息,進一步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最后,使用脈沖響應分析遭受外部沖擊后變量之間的短期效應和相互作用,并利用方差分解測算出每個變量的變異性中自身沖擊與來自其他變量的沖擊之間的比例,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4.2 實證研究
本文使用的模型表達式為:
其中,Y為內生變量列向量,A為系數矩陣,p為內生變量滯后期數,為隨機擾動項列向量。
4.2.1 單位根檢驗
首先對各個變量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以防偽回歸問題的出現。本文通過Stata17中的ADF檢驗分別對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I和云南省農產品出口額lnE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數據顯示,變量I的ADF檢驗值為-4.774,小于臨界值-3.750,因此該變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但dlnE的ADF檢驗值未通過。對lnE取一階差分處理后,得到新變量dlnE,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因此,變量I和變量dlnE均為平穩序列,以此建立VAR模型。
4.2.2 最優滯后階數的測算
表4為滯后階數檢驗結果,最優滯后階數為3階。
4.2.3 平穩性檢驗
本文對VAR模型進行平穩性檢驗是確保模型有效性的關鍵步驟。在VAR模型中,每個變量都是過去時間點上所有變量的線性組合。平穩性檢驗有助于確保這些變量的時間序列是平穩的,以便VAR模型的參數估計是一致的。AR根檢驗法結果顯示,所有特征根都小于1,因此該 VAR模型通過了檢驗。
4.3 模型應用
在VAR模型中,脈沖響應圖可以提供關于一個變量如何影響其他變量的信息,以及這種影響在時間上是如何傳播的。通常,脈沖響應圖顯示在時間點t=0一個變量受到單位脈沖沖擊后,其他變量的響應情況。在Stata17中生成的脈沖響應函數如圖3和圖4所示。其中,實線表示脈沖響應曲線,灰色區域表示脈沖響應曲線與加減兩倍標準差的置信帶。
由圖1可知,變量I對于變量dlnE的沖擊響應由0值遞減,而后于t=1前后最低,然后在第一期到第四期之間保持正向影響,隨后的特定期間略微波動,但這種趨勢在較長期內逐漸負向。這意味著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出口額對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作用并不顯著,但在中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由圖2可知,變量dlnE對于變量I沖擊響應在t=0時最高,往后的發展雖然逐步下降,但是依舊保持著正向的影響效應,這說明跨境電商對外貿經濟增長有著正向推動作用。
綜上,最初階段農產品外貿的增長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水平影響較小,而在中期才逐漸呈上升趨勢。與此相反,云南省跨境電商對農產品外貿經濟在初始階段表現出強烈的正向沖擊效應,因此云南省跨境電商對農產品外貿經濟的影響比農產品外貿經濟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更早顯現,但農產品出口外貿對于云南跨境電商在短期內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5 結論和建議
5.1 結論
本文根據云南2011—2021年的數據,通過建立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和農產品出口跨境電商的VA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云南省跨境電商在相關政策和社會經濟環境的支撐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并保持穩步增長的狀態,獲取了顯著成果。
第二,雖然農產品出口額出現幾次下滑,與農產品產量和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不一致,但農產品出口會直接作用于跨境電商的發展,對云南省跨境電商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
第三,跨境電商對農產品出口具有短期的抑制效應,而從中長期來看,跨境電商能夠促進云南農產品出口貿易。
5.2 建議
在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云南省政府繼續加大對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簡化跨境貿易手續、提供稅收優惠、鼓勵技術創新等。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云南省跨境電商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
此外,云南農產品出口企業需要抓住機遇,加強農產品的質量控制和品牌建設。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合規性,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通過品牌推廣和營銷活動,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跨境電商平臺和消費者。
云南省跨境電商的發展對農產品出口存在一定的短期抑制效應,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和趨勢,進行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對農產品的需求特點和偏好,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和種植規模,以提高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力爭將抑制效應降至低水平。
參考文獻
孫琪.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 (1):113-115.
高天惠,劉文慧,朱家明.基于VAR模型對中國跨境電商和外貿經濟關系的實證分析[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 37(1):86-92.
金微微.跨境電商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基于交易成本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3(5):140-144.
楊堅爭,鄭碧霞,楊立釩.基于因子分析的跨境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財貿經濟,2014(9):94-102.
高茜,付曉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合肥市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實證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7,34(4):13-18+24.
龔婷.疫情背景下跨境電商發展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 基于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數據的經驗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14):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