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是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根據2023 年5 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全國共1952 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其中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及四川省數量較多,分別達到129 家、102 家、98 家和96 家。從上海來看,共有農業龍頭企業113 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6 家,占全市龍頭企業的23.0%。本文重點對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分析。
從主營產品類別來看,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主營產品類別覆蓋肉類(7 家)、糧食(6 家)、蔬菜(3 家)、菌類(3 家)、乳制品(2 家),主營產品類別較為豐富。從產業環節來看,絕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為生產加工型,共23 家;另有2 家市場流通型企業、1 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具體加工業務來看,從事糧食、肉類、乳品農產品加工的主體較多,分別有6 家、4 家、2 家。2020 年,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總額約1200 億元(平均約45 億元),2021 年約1300 億元(平均約50 億元),同比提高7.7%,遠低于2020 年中國500 強農業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122.2 億元)。各龍頭企業銷售收入中,90%以上為農產品銷售收入,通過互聯網渠道的銷售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趨勢。
18 家農業龍頭企業為民營企業,占比近七成;5家上市企業中4 家為民營企業(雪榕生物、巴比食品、妙可藍多食品、農好飼料),1 家為國企(光明乳業),上市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是非上市企業的1.5倍以上。從平均資產來看,國企的平均資產約47 億元,民企約13 億元,相差4 倍左右;從銷售收入來看,國企平均年銷售收入約140 億元,民企約10 億元,相差近14 倍。
2021 年,各龍頭企業共獲得財政扶持資金總額約5 億元(2020 年約3 億元),同比上升50.0%;平均每家企業約獲得2182 萬元(2020 年約獲得1455 萬元)。從所有制來看,2021 年國有企業獲得財政扶持資金總額約4 億元(2020 年約2 億元),民營企業獲得財政扶持資金總額約1 億元(2020 年約1 億元),國企財政扶持資金總量和增速均高于民企。
雪榕生物、大山合菌物科技、豐科生物科技、鮮花港以及農好飼料等企業開展農產品出口業務,主要為菌菇類、花卉類產品,出口地區涉及美國、比利時、荷蘭、日本等。光明乳業、雪榕生物科技、森蜂園3 家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如雪榕在泰國新建、擴建生產基地,森蜂園在新西蘭設立子公司。此外,三成企業積極探索境內投資,涉及金額近7 億元,民營企業是境內涉農投資的主力軍,投資領域多為糧食加工、肉類加工。
從注冊地分布來看,26 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布在8 個區(1 個中心城區、7 個郊區),其中,奉賢區數量最多,有7 家;其次是浦東新區和松江區,分別有5 家和4 家;中心城區長寧區有3 家,9 個涉農區中,寶山區、青浦區沒有農業龍頭企業。分行業來看,2020 年平均稅后利潤最高的行業是飼料加工行業,其次是乳品加工業;2021 年平均稅后利潤最高的行業是乳品加工業,其次是糧食加工與制造業。
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與其他直轄市相比,僅是重慶、北京的一半左右(2021 年,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分別有46 家、22 家、51 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且業務類型主要集中在生產加工業。
2021 年,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稅后利潤總額約18 億元、平均值約7630 萬元,同比下降44.7%;銷售利潤率在6%左右、成本利潤率在10%左右,且均有下降。作為參照,2020 年中國500 強農業企業的利潤均值為6.7 億元。
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整體帶動農戶數量較弱,且國企帶動農戶數遠超民營企業。此外,龍頭企業聯結的合作社(853 家)、家庭農場數量不多(68家)。僅有不足三成的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2021 年,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45%左右。作為參照,中國500 強農業企業的平均水平為50.6%。整體來看,上海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財務杠桿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民營企業(40%左右)。上海作為吸引外資最強的城市,國家級龍頭企業利用外資總額為0。
2021 年,上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共計3.3 億元,平均值為1377.8 萬元,相比2020 年同比增長13.8%,但遠低于中國500 強農業企業的科技研發投入額(平均值為6732.6 萬元)。
《農業農村部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 年末,培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超過2000 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聯合體超過500 個,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明確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方向——創新發展、數字化發展、綠色發展、品牌發展、融合發展。對標國家要求、上海現狀,建議在以下方面發力。
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經營范圍粗略判斷,有255 家企業涉及種業業務,占比約1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八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農辦產〔2023〕5 號)中提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種業企業、外貿企業,并首次提出休閑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可以申報。從2022 年全國500 強農業企業主營業務來看,從事食品加工的農業企業數量最多(150 家),其次為農產品流通領域(93 家),農業投入品領域、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分別有24 家、20 家企業進入榜單。上海市作為科技高地、服務業高地,積極打造全球科創中心、打響“上海服務”品牌,在農業科技、農業服務領域亦要加強發力。遴選一批有潛力的種源、社會化服務等領域產業主體,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業能級提升,豐富上海市農業龍頭企業業務結構。
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完善與各類經營主體的聯結機制。支持龍頭企業聯合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以及從事農業技術研發、儲運銷售、品牌流通、綜合服務等全產業鏈各類主體,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聯合體。推動龍頭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助力農民增收,探索農民共享收益的生產要素入股模式,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勞動力、資金、設施等要素,直接或間接入股龍頭企業,形成若干試點、示范。
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向符合上海市產業發展導向的農業企業投資。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兼并、收購、控股等方式,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組建競爭力強的大型農業企業。強化進出口及投資政策引導,支持龍頭企業熟悉國際商貿和投資規則,推動上海農業產品、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增加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提升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做強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隊伍,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創新優勢,引領行業發展方向,解決關鍵共性問題。做優行業領軍企業,在肉蛋奶、果蔬茶以及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的特色農產品領域,引導一批產業鏈條長、行業影響力大的優質企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力軍,帶動行業集聚發展、轉型升級,在科技創新、聯動帶農等領域積極探索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