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榮
(甘肅省臨夏中學 甘肅 臨夏 731100)
隨著2017 年教育部頒發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將文化意識納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跨文化教學體現出了必要性和迫切性。文化意識培養方面的要求和日益增強的跨文化交際的需要,都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要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加強英語跨文化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外語教學就是跨文化教學。
在英語跨文化教學當中,英語社團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為學生提供了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平臺,同時也是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有效載體,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及思維品質。本文以臨夏中學英語社團組織活動為例,探究英語跨文化視域下英語社團活動開展的有效途徑,旨在為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跨文化教學和英語社團組織提供一定參考和建議。
在英語跨文化教學背景下,教師不僅應當重視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需要使學生了解英語所反映的文化,培養其文化敏感度。教師應善于捕捉語言中的文化內容,并以生動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在教學中既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知識儲備,又能提高文化敏感性、養成良好的跨文化態度。因此,教師可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合作交流等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技能,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的習得。
英語社團活動注重英語知識與生活情境之間的密切聯系,使語言直觀、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與語言密不可分的英語文化。社團活動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學生置身其中的真實活動,學生參與社團各項活動,有利于形成英語語言的高階認知,從而提高思維水平。同時通過語言文化熏陶,讓學生身處英語文化語境,帶給他們生動鮮明的文化感受。因此,英語社團活動使英語學習超越了單純的語言學習層面,有利于英語思維為主導的具有真實內涵與價值的文化意識提升。
教師在選擇電影欣賞素材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主題、內容、情節與學生學習要求一致,立意積極樂觀,能夠為對學生的發展成長提供教育意義。同時,影片中詞匯、語速與學生水平相符合,與教材內容盡可能有聯系,作為課堂的拓展內容。在影片類型方面,經典名著改編影片、勵志片、動畫影片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下面筆者以影片《瘋狂動物城》為例,簡要說明電影欣賞的活動設計:
2.1.1 觀看電影內容,理解主題和內涵
《瘋狂動物城》的主人公兔子朱迪從小夢想當一名警察,經過艱苦訓練和層層選拔,終于成功從警校畢業進入了動物城警察局,卻不知這里是另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在調查一起失蹤案件的時候,朱迪發現了背后的巨大陰謀,但她沒有畏懼,憑借著智慧和勇氣,在狐貍的幫助下,最后終于解開了真相,自身也獲得了成長,收獲了友情。
2.1.2 模仿人物語言,感受臺詞魅力
《瘋狂動物城》臺詞精彩,令人印象深刻。學生通過模仿人物對白,如臨其境,深刻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語境,也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原版對白語速較快,個別詞匯難度大,可以選擇部分片段,如主人公朱迪與狐貍在起初結識時的矛盾爭吵,讓學生進行模仿。
2.1.3 表演精彩片段,理解人物性格
要求學生在欣賞完影片后,以小組為單位,選出最喜歡的片段,選擇角色,熟讀臺詞,模仿影片發音、語調進行表演。首先在小組內展開,教師進行指導,然后小組間進行比賽,可邀請科任教師作為評委進行打分和點評。這樣一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展現,文化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2.1.4 感悟影片思想,表達內心感受
在欣賞完影片后,要求學生寫觀影報告和感受,分組對影片內容進行回顧,對影片的主題思想進行探討,寫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分組陳述,也可直接寫成作文,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有助于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進一步提升。
再比如影片《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它講述了一位家庭和事業都面臨困境的落魄業務員是如何積極面對困難,承擔起家庭重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并最終成為知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筆者在組織學生觀看的過程中鼓勵和引導他們的感受,引發“如果我是主人公,我會怎么做?”的深層思考,培養他們在面對逆境、面對挫折時的人生態度。
欣賞和學唱英文歌曲,能夠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練習英語聽力、詞匯、句法、發音和語感。同時讓學生全身心感知英語文化,提升審美能力、提高學科核心素養。英文歌曲欣賞和學唱與電影欣賞相結合,也可單獨安排。
下面筆者以Michael Jackson 創作并演唱的歌曲《Heal the World》為例,簡要說明社團活動中英文歌曲欣賞和學唱活動的設計,這首歌問世于20 世紀90 年代,被譽為“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曲”。
2.2.1 介紹歌曲背景,引出歌曲主題
20 世紀90 年代初,Michael Jackson 為了全世界的兒童,成立了一個“兒童基金會”,HealtheWorld是他為孩子們創作的。這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也是一首關于兒童、地球、愛心的優秀作品。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環境,停止戰爭,關愛彼此。
2.2.2 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大意,感受歌曲內涵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做好情感和認識兩方面的準備。用音樂調動學生的情緒,關注歌曲的主題和內涵。在聽歌之前,給學生設計幾個問題并要求找出答案,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歌曲播放完畢之后,學生根據聽到的信息,回答問題,并展開相關討論。
2.2.3 掌握內容大意,加深主題理解
通過第二遍欣賞,學生跟上了歌曲的基本旋律和節奏,同時也對照歌詞,掌握了其內容大意。同時通過播放MV以及教師的進一步介紹,對Michael Jackson有了一定了解,包括他在音樂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他為人道主義和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優美的旋律和詩一般的歌詞,讓學生對歌曲中表現的人文關懷和呼吁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2.2.4 學唱歌曲,強化語言能力
在學唱過程中,學生對原唱的發音進行模仿,教師適當講解歌詞中出現的語音知識,如弱讀,連讀,爆破等,并講解歌詞中出現的難點詞匯和語法知識。然后采用歌詞挖空、總結句型規律、打亂句子并重新排序等方法,強化學生語言能力。如要求學生將歌詞中的幾個句子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以此來鍛煉他們借助語境記憶語篇內容的能力,以及根據上下文理清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的能力。
英語話劇能夠創設語言情境,為語言運用提供豐富有效的語境,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下面以臨夏中學英語社團2022 年秋季學期活動為例,來說明話劇活動的組織過程。
2.3.1 確定主題,編寫劇本,分配任務
英語話劇劇本可以是對課文中的某些片段、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或是電影、電視劇情節進行的改編。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每個組在規定時間內確定主題,編寫劇本,分配角色和任務,并進行有效的排練和修改,任務安排后,各小組的每位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其中,展現出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2.3.2 開展話劇表演比賽
在經過兩周的準備后,幾個小組分別編寫和排練了《哈姆雷特》《三打白骨精》《阿拉丁》《皇帝的新裝》等,這些劇本既有莎士比亞經典劇作,又有中國古代神話和外國童話故事。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場景編排自然流暢,表演風趣形象,充滿感染力;在背景音樂、PPT 設計方面也非常用心,增加了演出的效果;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表演都非常到位,語音語調也很好,有幾位同學的口語非常地道,是反復練習和模仿電影原聲的結果。
2.3.3 評價和反饋
比賽邀請5 位英語教師擔任評委,主要從故事情節設置、表演的語音語調、動作表情、服裝道具、團隊合作等方面對各組的表演進行評分。演出結束后,評委組評選出了最佳劇本、最佳主演、最佳配角、最佳團隊、最佳口語獎等,并在校內和家長群進行了美篇和視頻宣傳。經過本次表演,學生敢于用英語開口表達,也增強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和合作能力。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組織他們走出校園,參與校外活動。臨夏中學地處臨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地區獨特的文化旅游特色可以為英語社團活動提供素材和依托,讓英語社團活動與當地旅游推廣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營造基于實踐應用的英語文化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使他們樹立跨文化交際的信心。
2.4.1 景點信息了解與資料撰寫
八坊十三巷是臨夏民族風情的古街區,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的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融合了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集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綠色生態為一體,呈現出當地回族群眾的生活畫卷,是臨夏民俗文化名片,也是臨夏旅游首選之地。首先通過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和資料查閱,讓學生對八坊十三巷的歷史、布局、文化有較為全面和詳細的了解,然后安排任務,讓他們撰寫出英語介紹文字性材料。
2.4.2 模擬景點講解
在社團活動中,分組安排任務,將八坊十三巷各個分景點的圖片做成幻燈片作為講解背景,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模擬講解,或拍攝成視頻,使用視頻資料或現場進行展示,小組間互相評價,老師總結并點評。
2.4.3 實地景點講解
引導學生在游人如織的八坊十三巷對景點的建筑風格、民族文化、特色美食等現場進行英文講解。不僅能很好地進行情景教學,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及臨場應變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情感交流,增強英語學習效果和對家鄉的熱愛,深化家國情懷,提升了文化自信。
英語社團活動突破了相對封閉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實現英語跨文化教學、落實核心素養起到了促進作用。除上述活動組織形式之外,英語社團的理念和活動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和拓寬,如開展英語國家風情展、舉辦英語辯論賽、英語文化知識競賽等,有效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進而全面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