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
飼料貿易作為農業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涉及飼料產品外,還包含玉米、大豆、高粱等飼料原料的進出口貿易,因此,飼料貿易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從產業鏈角度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在提高飼料工業產值和產量的同時也助推了飼料外貿的發展(楊帆等,2011)。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 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超過1.31 萬億元,同比增長7.6% ;總產量突破3 億t,同比增長3.0%。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飼料累計出口39.08 億美元,同比增長6.1%。在飼料外貿日益頻繁的當下,飼料企業逐漸出現了外貿人才緊缺、人才核心競爭力不足的情況,嚴重制約了飼料原料及飼料產品的進出口,因此,要加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策略,從而助力飼料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1.1 帶動飼料對外貿易的增長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外貿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其中跨境電商迅速發展,持續釋放潛力,逐漸成為推動外貿經濟的動力源。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 萬億元,一、二季度分別為9.76 萬億、10.34 萬億元。對飼料企業而言,在“一帶一路”倡議與跨境電商平臺的合力下,飼料外貿正在從外貿新業態轉變為外貿新常態,顛覆了傳統的線下外貿銷售形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提升了飼料產品的外貿規模與頻率,不斷提高了飼料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占有率,為飼料企業的海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安芝丹,2022)。
1.2 促進飼料品牌的國際化發展 在傳統線下外貿模式中,飼料企業需要等待訂單,難以進行議價。而跨境電商平臺為飼料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發展機遇,飼料企業只有從品牌建設角度入手,以更高要求和標準來生產飼料產品,才能有效規避發達國家制定的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魏大治,2010),促進飼料品牌的國際化發展。具體而言,互聯網的快捷性豐富了飼料企業的線上支付和線上溝通方式,使整個飼料外貿流程趨于扁平化,飼料外貿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銷售渠道更加透明。以線上溝通為例,飼料企業和客戶可能分屬不同國家和地區,但在實時通信軟件的加持下,雙方能進行實時溝通,幫助飼料企業精準把握客戶的實際需求,從而提高飼料產品的銷量和品牌影響力。
1.3 增強飼料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總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但人口眾多,人均糧食占有量低,“人畜爭糧”現象時有發生(王子文和吳麗芬,2009)。究其原因,還在于玉米、大豆等糧食存在資源短缺和種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通過飼料外貿的途徑,飼料企業除了將飼料產品銷往海外市場外,還能進口大量的飼料原料,從而增強飼料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玉米為例,參考美國NRC 標準,仔豬階段飼料配方中的玉米占比為60% 左右,育肥階段飼料配方中的玉米占比為65% 左右。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累計進口玉米2062 萬t,占糧食進口總量的14%。鑒于國內市場對豬飼料和豬肉的旺盛需求,只有保證玉米等飼料原料的穩定供給,才能充分發揮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作用,才能為市場提供充足的動物源性食品。
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如何提高外貿人才核心競爭力成為飼料企業關注的重點。只有明確了飼料外貿人才核心競爭力,才能為后續的人才培養指明方向。
2.1 價值性 價值性是人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特性。外貿人才能實現飼料企業溝通價值,在專業溝通中讓企業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也會讓企業提高飼料產品銷量,有利于塑造品牌影響力等。而且在市場環境下,外貿人才的價值性還體現在提高飼料企業的競爭力上,如幫助飼料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減少市場環境中的風險因素,幫助飼料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等。
2.2 稀缺性 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外貿人才的稀缺性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團隊合作和高度責任感等方面。“物以稀為貴”,外貿人才具有獨特、稀有的技能、知識和經驗,通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優勢實現飼料外貿的差異化競爭,充分展現飼料企業的核心優勢。
2.3 組織性 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是具有組織性,而企業屬于有名稱、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的正式組織,企業與員工屬于契約關系,這種關系的本質是互惠互利(賈瑩瑩,2020)。可以將飼料企業的組織性視為廣大員工組織觀念的集中表現。對外貿人才而言,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服從飼料企業的管理安排和戰略規劃,在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能力的同時為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4 不可復制性 不可復制性即難以被他人學習模仿,或學習模仿的代價高昂。從企業整體角度看,合理開發和利用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往往能將其轉化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林琦,2022)。這種不可復制性的特點能幫助飼料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長時間獲得主動權,成為飼料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
3.1 工作經驗不足,應變能力不強 隨著我國飼料工業產值和產量的不斷提升,在滿足畜牧養殖業對飼料產品龐大需求的同時,逐漸提高了市場飽和度(張晶,2023)。因此,借助進出口貿易,加大飼料外貿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解決國內飼料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基于跨境電商背景,飼料企業要想通過飼料外貿保證產品銷量,提高經濟效益,需要外貿人才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應變能力。但從實際情況看,飼料外貿活動涉及的環節和流程較多,加上國際市場存在環境復雜、競爭激烈等特點,經常出現外貿人才難以應對的問題。并且由于跨境電商人才缺口較大、行業發展變化較快等特點,導致專業人才稀缺等問題的發生。如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較少從事基礎崗位,而其他普通員工存在工作經驗不足的情況。另外,應變能力對飼料外貿人才同樣重要,良好的應變能力能保證飼料企業和客戶的利益不受損。飼料企業外貿人才隊伍多由剛出校園的大學生組成,這類人群雖然接受過專業培訓,但因其缺少工作經驗和實操訓練,普遍存在應變能力不足等情況,難以應對飼料外貿中的各種風險問題。
3.2 跨語言溝通能力不強,影響飼料外貿的溝通交流 在跨境電商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進軍海外市場,將飼料產品銷往全球(周偉等,2022)。因為飼料企業的客戶可能遍布全球,這就要求飼料外貿人才具有一定的跨語言溝通能力,加強與客戶的交流、溝通,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有效降低外貿合作成本,為后續的市場開發和產品營銷打好基礎,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但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的語言文化差異,無疑加劇了跨語言溝通的難度。如飼料外貿人才受國內語言環境的影響,容易在跨語言溝通過程中出現套用母語的現象,引發一些誤會,從而影響了飼料外貿活動的正常開展。
3.3 缺乏“飼料+ 外貿”的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指各方面都具有一定能力,并且在某一方面出類拔萃的人才,復合型人才具有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等特點(修娜,2023)。從飼料企業的外貿崗位需求看,應聘者除了掌握飼料行業的相關專業知識外,還能在跨境電商領域從事國際貿易、市場營銷、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工作。參考這一要求,飼料企業現存的外貿人才往往存在知識和能力欠缺的問題,難以兼顧“飼料+ 外貿”的雙重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影響飼料外貿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1 借助校企協同育人,豐富飼料外貿人才的崗位實踐經驗 為更好地培育飼料外貿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飼料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需要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模式。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校企聯合建設飼料外貿實習實訓基地,如“創客平臺”“眾創空間”。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大學生能通過理論學習、技能實訓、崗位體驗、就業實踐等多種途徑提高就業競爭力,在大學生達到實習實訓要求后即可到企工作(毛龍生等,2022);另一方面,為飼料外貿人才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借助高校的教學資源,彌補飼料外貿人才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短板。必要時還可以在外貿人才核心競爭力培養過程中邀請專家、教授進行專題講座,以理論知識講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豐富飼料外貿人才的崗位實踐經驗,提高飼料外貿的人崗匹配度。因為校企協同育人是一個長期過程,還需要注重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的學時安排,提高校企雙方資源和信息的共享,促進校企合作的平穩落地。如經過調研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找準高校與飼料企業間的合作關鍵點,緊緊圍繞飼料外貿崗位的實際需求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實現高校與飼料企業的共同發展。
4.2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提高飼料外貿人才的跨語言溝通能力 跨境電商模式下,飼料企業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抓住飼料企業進出口貿易中的現實問題,培養具有過硬語言溝通能力的外貿人才隊伍。近年來,部分西方國家為保護自身產業和經濟,往往會采取技術壁壘、貿易壁壘這種隱蔽措施來限制我國產品的出口(鄒晨珊,2014)。面對惡劣的國際市場環境,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和人才的創造性活動才能有效推動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飼料外貿人才培養要緊緊圍繞崗位需求,明確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從外貿人才核心競爭力角度看,跨語言溝通能力成為飼料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關鍵,這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跨語言閱讀、口語、聽力、翻譯等。企業內部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提升外貿人才的語言文化溝通能力,使外貿人才能在多種場合熟練使用外語進行商業溝通和文化交流。而且,外貿人才的跨語言溝通能力往往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和印證,為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嘗試情景模擬法,編制一套與飼料外貿實際情況相似的測試項目,將外貿人才安排在逼真的工作環境中處理相關專業問題,這樣既能強化人才培養內容與飼料外貿間的關聯性,又能有效提高外貿人才的心理素質,激發其潛在能力。
4.3 兼顧飼料外貿的專業性要求,培養“飼料+外貿”的復合型人才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動逐漸形成有機整體,并且相互依存、相互關聯。跨境電商的出現無疑加快了這一進程(肖阿芳,2017)。而面對國內飼料產能過剩問題,飼料企業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飼料企業要明確跨境電商和進出口貿易對人才的能力需求,不斷優化人才培養內容,既要兼顧飼料外貿的專業性要求,又要致力于建設一支具備“飼料+ 外貿”專業素養的人才隊伍。如借助校企協同育人,在飼料企業內部開展外貿人才培養,通過入職培訓、季度培訓、年度培訓等方式強化外貿人才在飼料專業知識和進出口貿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外貿人才能更好地適應跨境電商中市場調研、溝通交流、商業談判、市場營銷等工作崗位,并且能在工作中主動學習,勇于創新,通過發揮外貿人才潛力和創造性幫助飼料企業達成海外發展的戰略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飼料工業產值和產量的不斷提升,飼料企業要想解決飼料原料短缺和飼料產品銷量問題,需要借助跨境電商平臺積極開展進出口貿易活動。而飼料進出口貿易的日益頻繁使飼料企業亟須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專業化外貿人才隊伍,在給飼料外貿提供新鮮血液的同時,通過提高外貿人才核心競爭力的途徑為飼料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助推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