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張豐鑠 趙騫遠
[ 摘要] 在數字媒體時代,網絡文化和社會認同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各種互動工具和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興趣,并與全球范圍內的人們建立聯系。這種互動機制不僅塑造了獨特的網絡文化,也對社會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紹數字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文化,其次分析網絡文化對社會認同的影響,最后探討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的互動機制,以供業內相關人士借鑒及參考。
[ 關鍵詞] 數字媒體時代;網絡文化;社會認同
[ 項目名稱]“一帶一路”背景下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JGYB117)。
一、引言
在數字媒體時代,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交流和表達意見的方式。網絡文化作為數字時代的產物,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對社會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文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開放、多樣化和匿名的交流平臺,使得社會認同的形成和表達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然而,網絡文化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如信息過載、虛假信息和網絡暴力等問題。因此,深入探討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的關系,對于理解當代社會的變化和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字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文化
(一)內容傳播與創新
數字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在這個時代,網絡文化成為一種新型的內容傳播與創新形式。網絡文化通過數字平臺和社交媒體等工具,將內容以快速、廣泛和互動的方式傳播給大眾。
首先,網絡文化的內容傳播具有高效性和全球性。通過互聯網,信息可以實時傳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只需一次上傳,就能夠被全球范圍內的用戶訪問和分享。這種高效性使得內容能夠迅速傳播,吸引人們的關注和參與。其次,網絡文化的內容傳播強調互動性和參與性。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文化更加注重用戶的參與和反饋。用戶可以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與內容進行互動,形成一個開放的社區。這種互動性不僅增加了用戶對內容的參與度,也促進了內容的創新和演變。最后,網絡文化的內容創新體現在多樣性和個性化方面。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度,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內容創作者。從獨立博客、自媒體到網絡紅人,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網絡平臺展示自己的創作才華,這種多樣性和個性化的內容創新,豐富了網絡文化的內涵,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
(二)社交媒體與互動性
數字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文化與社交媒體密不可分,社交媒體成為人們互動和交流的主要平臺之一。首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媒體的發展,一些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等迅速興起并廣泛普及,使得社交媒體成為人們在線互動和社交的主要場所。其次,社交媒體平臺鼓勵用戶生成內容并與他人分享,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用戶可以發布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與朋友、家人和其他用戶進行互動和交流。這種用戶生成內容和分享的機制,促進了信息的傳播和社交互動的形成。再次,社交媒體平臺通過建立群組、社區和頁面等功能,促進了群體互動和社區建設。用戶可以加入感興趣的群組或關注特定的頁面,與志同道合的人進行交流和討論。這種群體互動和社區建設的機制,使得用戶能夠找到共同的話題和興趣,并形成更加緊密的社交關系。此外,社交媒體平臺提供了即時通信和實時互動的功能,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通過私信、評論、點贊、分享等功能,用戶可以實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回應他人的內容,并與他人進行互動。最后,社交媒體平臺通過算法和個性化推薦技術,將社交和內容消費相結合。用戶可以通過關注和點贊等行為,獲取感興趣的內容,并與他人分享。同時,社交媒體平臺會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偏好,為用戶推薦相關的內容和用戶,增強了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和個性化體驗。
三、網絡文化對社會認同的影響
(一)文化認同和多元性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分享和創造內容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對社會認同和文化多元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首先,網絡文化為個體提供了一個廣泛的交流平臺,使得不同地域、背景和文化的人們能夠相互了解和溝通。通過社交媒體、論壇和博客等平臺,人們可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意見、分享經驗和觀點,從而開闊視野。這種跨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消除偏見和誤解,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推動社會認同和文化多元性。其次,網絡文化為少數群體和邊緣群體提供了一個表達自我的空間。在傳統媒體中,這些群體往往受到限制和忽視。通過網絡,他們可以以匿名或公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觀點和價值觀,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和認同。此外,網絡文化也為人們提供了參與和創造文化的機會。通過在線平臺,個體可以自由地發布和傳播自己的作品,無論是音樂、藝術、文學,還是其他形式的創作。這種開放的創作環境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使得社會認同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主流文化,而是變得更加多元化和豐富。然而,網絡文化對社會認同和文化多元性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信息的過載和虛假信息的流傳可能導致社會認同的混亂和誤導。此外,網絡上的仇恨言論和歧視行為也可能對社會認同和文化多元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引導和管理網絡文化,以確保其對社會認同和文化多元性的影響是正面的和可持續的。
(二)虛擬社區與社會身份
網絡文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社區的平臺,使得具有相同興趣、價值觀和身份認同的人們能夠聚集在一起。通過在線論壇、社交媒體群組、游戲社區等,人們可以與志同道合的人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虛擬社區的形成促進了社會認同的建構,使人們能夠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在虛擬社區中,人們可以選擇匿名或使用虛擬身份進行交流,這種匿名性為個體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使得人們能夠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同時,虛擬身份的使用也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探索和實驗不同社會身份的機會,使得社會身份的表達更加多樣和靈活。而且,網絡文化還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構建和擴展社會身份的平臺。通過虛擬社區和在線平臺,人們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識和興趣,建立專業身份、創作者身份或其他特定身份。這種社會身份的重構和擴展,使得個體能夠在虛擬社區中獲得認可和尊重,并在現實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此外,虛擬社區在網絡文化中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通過社交媒體、在線論壇和博客等平臺,人們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經驗和創作,影響他人的思考和行為。一些虛擬社區甚至能夠形成社會運動、推動社會變革,成為現實社會中的重要力量。但是,虛擬社區和社會身份的建構也面臨一些挑戰和負面影響。虛擬社區中存在著信息過濾、信息泡沫和網絡暴力等問題,可能導致社會認同的偏狹化和極端化。同時,虛擬身份的使用也可能引發身份欺詐和虛假信息傳播的問題,對社會信任和認同造成負面影響。通過虛擬社區的形成和認同建構,網絡文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表達和探索社會身份的平臺。虛擬社區和在線平臺的存在使得社會身份能夠重構、擴展和重新定義,并產生社會影響力。
四、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的互動機制
(一)雙向影響
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之間存在一種雙向影響的互動機制。網絡文化是指在網絡空間中形成的一系列共享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符號和表達方式,而社會認同是個體對自己所屬社會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1.網絡文化對社會認同的影響
網絡文化通過網絡媒體和社交平臺的傳播渠道,影響人們對社會群體、文化、價值觀念和身份認同的看法。①信息傳播與曝光:網絡文化提供了廣泛的信息來源,人們通過網絡接觸到各種社會群體、文化表達和身份話題。這些信息的傳播與曝光,使得人們對不同社會群體和文化的認知更加豐富,從而影響他們對社會認同的形成和調整。②群體認同與共鳴:網絡文化促使人們形成特定的群體認同和共鳴。通過社交媒體、論壇和在線社區,人們可以與志同道合的人互動,分享共同的興趣、價值觀念和身份認同,從而加強對特定社會群體的認同感。③文化表達與身份建構:網絡文化提供了多樣化的文化表達和身份建構的空間。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展示自己的興趣、觀點和身份認同,并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文化表達和身份建構的過程,不僅影響個體的社會認同,也對整個網絡文化產生影響。
2.社會認同對網絡文化的影響
社會認同也會影響網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個體的社會認同會驅使他們在網絡上選擇關注特定的內容、參與特定的社交圈子,并表達與自己社會認同相關的觀點和價值觀。①內容生成與傳播:個體的社會認同會影響他們在網絡上生成和傳播的內容。人們傾向于關注和分享與自己社會認同相關的信息、觀點和故事,從而塑造和影響網絡文化的內容。②社交圈子與互動行為:個體的社會認同也影響他們在網絡上的社交圈子和互動行為。人們傾向于與具有相似社會認同的人建立聯系,參與相應的社交群體和討論,從而形成特定的網絡文化圈子。③社區建設與規范形成:社會認同對網絡社區的建設和規范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人們在網絡上形成的社會認同和群體認同,會促使他們參與社區建設、制定規范和共享價值觀,從而影響網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3.反饋循環的互動機制
網絡文化和社會認同之間形成了一個反饋循環的互動機制。網絡文化的內容和話題會影響人們的社會認同,而社會認同又會影響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和內容生成,進而影響網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這種反饋循環的互動機制使得網絡文化和社會認同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關系。
4.多樣性和碰撞的互動效應
網絡文化和社會認同之間的互動機制也帶來了多樣性和碰撞的效應。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和碰撞促使人們接觸到不同的觀點、文化和社會群體,從而對自己的社會認同進行反思和調整。同時,個體的社會認同也會在網絡上與不同觀點的社會群體進行碰撞,從而形成新的認同或加強原有的認同。
(二)互動工具與平臺
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之間的互動機制是一個復雜而多元的過程,其中互動工具和平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互動工具是指通過技術手段促進用戶之間交流和互動的工具,而平臺則是提供這些互動工具的空間。首先,互動工具在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的互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社交媒體平臺為用戶提供了分享個人生活、觀點和興趣的渠道。用戶可以通過發布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價值觀,并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和討論。這種互動工具使得用戶能夠更加直接地參與到網絡文化的形塑和社會認同的建構中。其次,互動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共享和交流的空間。在線論壇、博客和社區等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集體討論和合作的環境。在這些平臺上,用戶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經驗和知識,并與其他用戶進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通過這樣的互動平臺,用戶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積極參與到網絡文化的創造和社會認同的塑造中。此外,互動工具和平臺也為用戶提供了參與虛擬社群的機會。例如,在線游戲和虛擬現實等技術使得用戶可以在虛擬空間中創建自己的角色,并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和合作。這種虛擬社群的形成不僅促進了網絡文化的發展,也有助于用戶建立和加強社會認同感。通過與其他用戶的互動,用戶可以找到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并在虛擬社群中獲得認同和歸屬感。互動工具和平臺在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的互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為用戶提供了交流、分享和合作的渠道,促進了網絡文化的創造和社會認同的建構。
五、結語
在數字媒體時代,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網絡文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交流平臺,促進了社會認同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表達。然而,網絡文化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解決。通過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引導積極健康的網絡交流,我們可以推動社會認同的形成和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注重網絡文化的引導和規范,培養良好的網絡公民意識,以實現數字媒體時代下網絡文化與社會認同的良性互動,為社會進步和個體幸福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高曉瑜.連接在他鄉:在華留學生的社會網絡結構與東道
國文化認同[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2,30(02):
119-123.
[2] 陳轉霞.網絡社會背景下的中國國家認同研究[D].西北
師范大學,2022.
[3] 程艷芳.網絡時代大學生文化認同的特點及應對策略探析
[J].國際公關,2020(10):267-268.
[4] 熊正.網絡文化流行譯語中的“辭趣”與社會認同[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