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 摘要] 論文旨在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韶關粵曲傳承與發展的路徑?;浨菑V東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其在鄉村地區的傳承面臨著多種挑戰。通過分析韶關地區的文化背景、政策支持、教育推動及社區參與等因素,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發展路徑和建議,以求推動韶關粵曲的傳承和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實施。
[ 關鍵詞] 韶關粵曲;鄉村振興;傳承發展;策略研究
[ 項目名稱]2022 年度韶關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韶關粵曲傳承發展的路徑研究”(課題編號:Z2022007)。
一、引言
鄉村地區通常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傳統和文化遺產。通過鄉村振興,可以幫助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元素,包括傳統藝術、手工藝品、民間傳說、節慶習俗等,以便后代能夠了解和欣賞它們。鄉村振興可以激發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等相關文化領域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鄉村振興戰略也包括文化傳承和保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保存和傳承農村地區的文化遺產,包括傳統藝術、風土人情等,也有助于維護文化多樣性,弘揚中華文化。
粵曲是一種極具地域性和文化特色的戲曲表演形式,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一直以來都備受廣東地區觀眾的喜愛和支持。然而,目前韶關沒有正規的民間樂社,且本地粵曲文化參與者的年齡偏大,難以為本地粵曲文化的生態鏈注入新鮮的血液,無法保障韶關粵曲良好的生態鏈,助力韶關地區粵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與廣東其他地區相比較,韶關的粵曲發展幾近于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韶關缺乏地緣優勢,經濟發展不如粵港澳大灣區,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
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韶關粵曲文化結合起來,是因為韶關地區具有豐富的粵曲文化傳統和歷史底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借助韶關粵曲文化的特色和優勢,推動當地鄉村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韶關粵曲文化是當地人民共同的文化記憶,通過弘揚和傳承粵曲文化,可以增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二、韶關地區粵曲文化發展現狀
(一)文化傳承培養斷裂
隨著時間的推移,韶關地區粵曲的傳承和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年輕一代對粵曲的興趣逐漸減弱,粵曲團體和演出機會減少,粵曲的傳承鏈條逐漸中斷。這導致了粵曲只剩下一些老年愛好者,他們定期組織街頭娛樂活動,但規模有限,觀眾面相對狹窄。
傳統的粵曲技藝和知識難以傳承,會使粵曲的唱腔、曲目、表演技巧等重要元素面臨失傳的風險。盡管年輕一代對粵曲缺乏興趣,但并不意味著粵曲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來推動韶關粵曲文化的發展,包括鼓勵年輕一代參與、提供培訓和教育機會、支持相關文化活動的舉辦等。保護和傳承韶關地區的粵曲文化是維護地方文化多樣性、增強文化傳統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二)缺乏創新和原創作品
粵曲文化當前面臨一個突出的問題,即缺乏創新和原創作品。這一現象在粵曲文化領域,包括粵劇、粵曲等傳統表演藝術中表現為很少有新的、原創性的文化作品涌現,很少有新的劇本、曲目或詞曲創作出現。傳統的粵劇和粵曲曲目仍然在演出,但缺乏新的內容和創意,這使得粵曲文化的吸引力逐漸減弱,特別是對于年輕觀眾來說。
粵曲作為一種傳統的戲曲形式,其內容常常涉及歷史故事、傳說和經典文學作品。對歷史和文化的了解可以對粵曲創作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因為它有助于創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表現特定時代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角色、情節和主題。然而,存在這種綜合素質的創作者較少,無法在繼承原來的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粵曲作品。一些粵曲文化表演團體和藝術家面臨創新的挑戰,因為他們需要應對現代社會的變化和觀眾的新需求。缺乏原創作品限制了粵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使其在當今多元文化環境中更難以突出。
(三)缺少地域特色,形式單一
韶關地區學習樂器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但是學習相關傳統樂器的人較少。樂師伴奏需要用到高胡、揚琴、琵琶、橫簫、長喉管、二弦、提琴、短喉管、月琴等中國古典樂器。韶關地區缺少相關的樂師,即便有樂師會這些樂器,也沒有將其融入粵曲當中。其中,學習琵琶和橫簫這兩種樂器的人相對多些,但仍然不能滿足現在的傳承與發展的需求。
三、粵曲傳承發展的路徑探索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結合發展現狀的粵曲發展路徑
粵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13 世紀末到14 世紀初),作為一種民間音樂,其最早是在廣東地區的農村和漁村傳承演唱。起初,粵曲以清唱形式為主,以歌唱的方式講述各種故事和傳說。在明清時期,粵曲逐漸演化成為一種戲劇形式,并受到了南音和評話的影響。在這一時期,粵曲開始在廣東地區的城市和農村間流傳開來,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南音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一種,起源于福建地區。在粵曲發展過程中,南音的音樂元素和唱腔結構被逐漸引入。南音的音階和旋律形式與粵曲相契合,因此這種融合較容易實現。南音元素為粵曲帶來了更多的音樂變化和層次。評話是中國戲曲中的一種表演形式,以快速而精確的臺詞表達和演技為特點。在粵曲的發展過程中,評話的表演技巧也被吸納,演員通過對白來展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劇情更加生動。評話的技巧不僅提高了粵曲表演的戲劇性,還增加了觀眾的互動性。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粵曲逐漸吸收了中國其他戲曲形式的元素,如南音、評話、京劇等,這一過程豐富了粵曲的表現形式,使其更具多樣性。
20 世紀初,粵曲逐漸形成了現代的表演形式,包括多樣的唱腔、音樂伴奏、舞臺布景等。粵曲的劇目也逐漸擴展,涵蓋了歷史傳說、古代愛情故事、宮廷戲等不同題材。
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傳承和保護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付出了很多努力?;浨鳛閺V東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和相關文化機構的關注和支持,這有利于其傳承和發展。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較繁榮的地區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經濟基礎,這意味著有更多的資源和觀眾可以支持粵曲的演出和傳播。
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許多文化學校、戲曲培訓機構和表演藝術學院,提供了進行粵曲學習和培訓的機會。這些教育機構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學習粵曲的平臺,有助于粵曲文化的傳承。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定期舉辦各種文化節目和活動,包括粵曲演出、戲曲賽事和文化節慶等,這些活動為觀眾提供了欣賞和參與粵曲文化活動的機會。
然而,韶關地區相對于廣東省的其他地區來說,人口規模較小,資源有限?;浨膫鞒泻桶l展需要具備一定規模的人口基礎、表演團隊、教育資源和資金支持,而這些資源在韶關地區相對缺乏。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和支持也是影響粵曲傳承發展的關鍵因素。部分地區可能更加注重其他文化項目或藝術形式,而對粵曲的支持相對不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廣,為粵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契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舉辦相關文化活動和文化節目是促進粵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帶來旅游資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在策劃文化活動之前,要明確活動的目標和宗旨,要明確是為了提高粵曲文化的認知度,還是為了吸引年輕一代參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要根據目標選擇適當的文化活動類型,如粵曲演出、粵語歌唱比賽、戲曲工作坊、粵語電影放映等。制定詳細的策劃方案,包括時間表、地點、預算和人員配置。確保策劃與組織充分、周密,并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如文化中心、學校、社區組織或藝術團體,以共同組織活動。邀請有經驗和知名度的粵語藝術家和表演者參與活動,他們可以為活動增色,吸引觀眾。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粵曲文化傳承工作,并提供志愿者培訓。志愿者可以擔任粵曲文化課程的教師、演出導師或活動組織者,傳播粵曲文化知識和技能。制訂宣傳計劃,使用各種媒體平臺(如網絡社交媒體、傳單、電視、廣播等)進行宣傳和推廣。制作宣傳材料,包括海報、宣傳冊、節目單等,以吸引人們的關注。這些活動應該被視為長期規劃的一部分,而不應該只是一次性的。要建立一個穩定的文化活動日歷,使粵曲文化活動持續進行。
(二)粵曲形式的青訓培養路徑
政府、學校和社區可以進行合作,開展粵曲文化教育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包括粵語的語言課程、戲曲表演班、音樂等,以培養新一代的粵語使用者和文化傳承者。要鼓勵文化中心、藝術學校和鄉村學校之間開展合作,以提供粵曲文化傳承課程和文化活動。這種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參與粵曲文化的學習和表演。
首先,進行社區或學校內的需求調查,了解居民或學生對粵曲文化教育的興趣和需求。根據調查結果,規劃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和學習目標的粵曲文化課程,包括語言教學、戲曲表演、音樂學習等;招聘具有豐富經驗的粵語教師或藝術家,他們可以傳授粵語語言、戲曲技藝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其次,開發適合不同學習層次的粵語教材,包括課本、音頻、視頻資料等。定期舉辦粵曲文化活動,如演出、講座、比賽等,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機會,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最后,建立文化中心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協議,明確合作目標、責任分工和資源投入等方面的內容。文化中心可以提供專業的粵曲文化教育資源、教師、藝術家等,支持學校開設相關的粵語課程。文化中心和學??梢怨餐邉澓团e辦粵曲文化活動,如粵語比賽、演出、展覽等,增強學生對粵曲文化的認知和興趣。通過開展文化教育項目和建立文化中心與學校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粵曲文化,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學習和參與,同時也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多媒體技術的傳播,提升文化知名度
近年來,中國粵曲文化正經歷著數字時代的嶄新發展,多媒體技術與社交媒體平臺的普及為這一傳統文化帶來了全新的傳播機會。短視頻分享平臺,如“抖音”“快手”等對粵曲文化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短視頻分享平臺為粵曲表演提供了廣泛的傳播渠道。粵曲的演唱、演奏、戲曲表演等可以在數分鐘的短視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這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興趣。這些短視頻呈現了傳統的粵曲藝術,包括精彩的旋律、傳統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使年輕一代更容易接觸和了解這一文化。短視頻分享平臺以其快速、輕松的媒體形式吸引了年輕觀眾的目光,在這些平臺上發布有關粵曲的視頻,年輕人可以輕松地瀏覽、點贊、評論和分享,與傳統的粵曲表演形式相比,這種方式更容易被年輕一代接受。
短視頻分享平臺支持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互動。觀眾可以在評論中提問、提出建議或要求創作者演唱特定的粵曲歌曲。這種互動性增加了用戶的參與感,同時也為創作者提供了直接的反饋和聯系渠道。短視頻分享平臺推出了許多與粵曲相關的內容創作者,這些創作者制作各種各樣的粵曲內容,包括歌曲翻唱、粵曲教學、幕后花絮等,他們的創作活動豐富了粵曲文化的“內容庫”,為粵曲的傳播和推廣提供了更多元的視角。推動一些創作者專注于創作粵曲的教育性內容,向觀眾介紹粵曲的歷史、特點和表演技巧,對于年輕一代了解粵曲的起源和意義,以及學習粵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粵曲文化的傳承。
對于韶關地區來說,利用短視頻平臺傳播粵曲文化不需要高昂的傳媒成本和設備投資,常規的智能手機和基本的視頻編輯工具已經足夠支持創作者創作高質量的視頻內容,這對于資源有限的部分不發達地區來說非常有利。
短視頻平臺具有廣泛的用戶群體,覆蓋了各個年齡段、各個地區的受眾。韶關地區的粵曲文化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觸及全球觀眾,提高知名度,并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和愛好者。短視頻平臺可以成為韶關粵曲文化創作者和音樂人創收的途徑。通過創作、演出和推廣粵曲,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提高生活水平。利用短視頻分享粵曲教育內容,不僅可以教育觀眾有關音樂和文化的知識,還可以激發年輕一代對音樂和藝術的興趣,為他們提供發展的機會。
四、結束語
論文深入研究了韶關地區的文化背景和粵曲傳承的現狀,探討鄉村振興戰略對韶關粵曲傳承的影響,提出推動粵曲傳承發展的可行路徑,以及解決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策略。通過案例研究和經驗總結,為韶關地區的粵曲傳承提供有益的借鑒,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文化支持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劉艷.傳承地方戲曲文化融入小學音樂的探討[J].華人
時刊(校長),2023(07):60-61.
[2] 李春梅.論戲曲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承價值和策略[J].
今古文創,2021(29):69-70.
[3] 張岳滿.新媒體平臺在戲曲文化傳播中的運用研究:評《基
于新媒體平臺的戲曲傳承與推廣研究》[J].新聞愛好者,
2021(08):99-100.
[4] 盧致苑.地方優秀戲曲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以贛
南采茶戲為例[J].戲劇之家,2021(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