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迅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的經費保障、師資建設、專業化管理和保教質量都達到了較高水平。但是整體而言,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還存在資源投入、規范辦園、師資保障等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對此,首先,以督導為抓手,加大資源投入力度,促進相關部門盤活已有資源、擴大新增資源、匯集多方資源,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奠定資源基礎。其次,汲取經驗智慧,如有縣市利用“政府主導、公辦擴容、民辦導優”機制,通過“租賃村集體房屋辦公辦園”等方式,加速推進優質公辦教育資源擴容,加快普及普惠發展。最后,強化師資建設,提升保育教育質量。優質師資隊伍是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學前教育需要在充實編制、提高待遇、規范準入和強化培訓等方面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以提升園所保教質量,為普及普惠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作者:蔡連玉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回歸教學本質,誰來辦
減少主責主業之外的工作任務,是中小學教師一直以來的心聲與訴求。政策護航下,減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師減負”是一項系統又龐大的工程,并非易事。如何減輕教師負擔、確保教師為教書育人充分投入精力,是關系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教師隊伍穩定優化的重要問題。首先,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視角不能是“俯視”。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不應將教師視為“社會事務幫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協調各部門力量,嚴格控制各種入校檢查,構建科學合理的減負治理機制,細化減負清單和責權清單,增強執行的可操作性。其次,盡快提升教育系統的治理理念與能力。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協調好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的關系,明晰政府、學校的權責邊界。對于一些社會事務工作,校長、教師應有權拒絕執行。給“教師減負”,讓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主業上去,放到立德樹人的使命上去,既是遵循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唯如此,才能讓教師有時間俯下身來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思考教學,培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作者:文月摘編自《人民網》)
打造校園開放的多贏效果
據報道,“帶孩子逛校園”成為寒假期間進城務工人員的熱門活動,各種趣味校園活動和教育資源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對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來說,能在假期近距離感受大學的魅力,是非常寶貴的體驗。也許孩子偉大的人生志向就此確立,勤奮學習、追求新知的信念因此而點燃。
如果說打開校門是踐行大學社會公共價值的第一步,那么以資源共享為基礎,提升開放的質量,則考驗著大學的格局胸襟與治理能力。如果大學能在開放的內容和形式上多下功夫,如,可統籌協調資源,適度開放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精心設計安排一些文化互動交流活動等,會給前來參觀游覽的孩子更多契機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當然,還有必要進一步提高校園管理效能,平衡好校內師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公眾的現實訴求。
(作者:石井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