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特別是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從2018年起,各地每年組織開展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工作,以評促建效果初步顯現。不過,在近些年督導評估中發現,一些地方幼兒園存在證照不齊、無證辦園問題,一些幼兒園教師資質、管理、培訓等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民辦園在黨建思政、教師待遇、“小學化”傾向等方面問題不少,有損學前教育優質發展。
破解這些問題,需要針對性的外部監督來督促整改落實。新《辦法》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提出新要求,從規范“底線”到高質量發展,以幼兒為本、強化過程評估的現代幼兒園督導評估體制,充分發揮督導評估引領指導督促整改等作用,很有意義。切實貫徹落實新《辦法》,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還需用好評估指揮棒。
一方面,要將加強保育教育過程評估作為幼兒園督導評估的重點,聚焦評估活動組織、師幼互動、家園共育等過程質量的核心內容,關注幼兒園提升保育教育水平的主觀努力和改進程度。同時,要求幼兒園建立常態化的自評機制,每年提交一次自評報告,引導幼兒園注重自我評估、持續改進。另外,要注重部門協同,幼兒園督導評估工作由教育督導部門會同教育管理部門共同組織實施。
另一方面,要克服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要將幼兒園督導評估與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任期結束督導評估、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等統籌實施。同時,要限制實地入園次數,一年內一所幼兒園接受縣市級及以上教育部門組織的實地督導評估不超過1次。另外,幼兒園督導評估實地查看的材料應為幼兒園日常形成的資料,不要專門準備。
再進一步看,幼兒園督導評估的目的在于診斷、改進、提升,不能為了評估而評估。要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將評估結果與幼兒園資源調整、政府履職考核、園長任用晉升等掛鉤,對評估結果不達標、存在嚴重問題的幼兒園,要啟動問責,強化整改。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