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在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腸蠕動恢復問題一直是醫療領域需要解決的難題。盡管現有的恢復程序有一定效果,但其提升腸蠕動及生活質量的效果有限。為此,本研究通過對比實驗,探討了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在促進術后腸蠕動恢復上的效果。實驗組(接受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治療)與對照組(接受常規恢復程序)的數據進行比較,揭示出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能顯著提高腸蠕動頻率,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無不良反應發生。這為解決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指明了未來臨床實踐的新方向,同時也為進一步深入了解并利用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潛力鋪平了道路。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術;腸蠕動恢復;穴位按壓;超聲電導儀;臨床實踐
A study o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peristalsi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by acupoint pressing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conductometer
LIU Y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Abstract】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 intestinal peristalsis recovery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medical field. Although existing recovery programs have certain effects, their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intestinal peristalsis and quality of life is limited.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pressing and ultrasonic conductivity meter on promot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peristalsis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Comparing the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with acupoint pressing and ultrasound conductivity meter)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routine recovery procedures), it was revealed that acupoint pressing and ultrasound conductivity mete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intestinal peristalsis,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out any adverse reactions. This provid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testinal peristalsis recovery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it paves the way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ing the potential of acupoint pressing and ultrasound conductivity meters.
【Key Words】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 Intestinal peristalsis recovery; Acupoint pressing; Ultrasound conductivity instrument; Clinical practice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腹腔鏡手術在婦科領域的應用已經變得越來越廣泛。這種手術方式以其微創、疼痛小、恢復快的優點被廣泛接受。然而,婦科腹腔鏡手術后的腸道功能恢復往往面臨一定的問題,其中術后腸蠕動恢復延遲是其中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1]。為了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討采用中醫的穴位按壓技術和現代超聲電導儀技術的結合,以期通過這種結合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的腸蠕動恢復。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聯合應用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方式,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解決思路,進一步推動術后康復的研究和實踐。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并探索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的影響,并期望為臨床提供更為有效的康復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1 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問題
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腸蠕動的恢復是一項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因為腸道功能的恢復對于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和縮短住院時間至關重要。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有一些研究已經展示了穴位按壓或穴位電刺激(TEAS)在促進腸蠕動恢復方面的效果。例如,一項針對74名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研究表明,TEAS能夠提高術后24h的恢復質量得分,降低術后疼痛分數和阿片類藥物的使用次數,減少術后惡心和嘔吐的發生率,縮短麻醉后監護室的停留時間,并提高患者的滿意度[2]。另一項針對160名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研究也顯示,穴位按壓能夠顯著縮短腸鳴恢復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研究還發現,手術后12h、24h、48h,穴位按壓組的胃腸激素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明穴位按壓可能通過調節胃腸激素的釋放來加速腸功能的恢復 。
1.2 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應用
在中醫理論中,穴位按壓是一種非常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對人體特定穴位的按壓,來調整身體的氣血流通,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在過去的臨床實踐中,穴位按壓已經被證明能夠有效改善許多疾病的癥狀,包括但不限于緩解疼痛、減輕壓力、改善睡眠等。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無需藥物干預,可以避免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且操作簡單易學[3]。超聲電導儀則是一種現代醫療技術,主要利用超聲波的機械和熱效應,來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細胞再生,以及緩解疼痛等。超聲電導儀已廣泛應用于各類康復治療中,包括骨科、神經科、康復科等。該設備在提高患者康復效率,縮短恢復時間方面顯示出了顯著效果。
2.1 缺乏相關研究
盡管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在各自領域有研究和應用,但結合兩者用于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的研究很少。原因一方面是如何結合和具體實施還需研究,另一方面,針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的研究不多,研究方法和評價指標需完善[4]。
2.2 缺乏有效的干預措施
盡管現代醫學在許多方面有顯著進步,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仍缺乏有效解決方案。當前的治療,如藥物治療、營養支持和康復訓練,均有局限[5]。藥物可能帶來副作用和個體差異問題,營養和康復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且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可能為此問題提供新途徑,結合調整氣血和改善血液循環來加快恢復,且無藥物副作用。但如何有效結合和具體應用,仍需研究。
3.1 研究方法
為解決現有問題,提出如下方法:首先進行動物實驗,初步探索穴位按壓與超聲電導儀的聯合效果,為臨床實驗提供數據。其次設計隨機對照實驗,驗證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效果。最后根據實驗結果評估和優化治療策略,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3.2 實驗組干預措施
選擇一組符合實驗要求的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為實驗組。在知情同意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聯合治療。進行兩次/日的穴位按壓(選擇與腸蠕動相關的穴位)和超聲電導儀治療。期間,每周跟蹤一次,收集感覺、恢復情況、生活質量等數據,同時記錄一般情況。實驗后整理數據,見表1。
表1展示了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治療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影響的數據。通過對比實驗前后的數據,可以發現體溫、心率和血壓等生命體征在實驗過程中基本保持穩定,這顯示出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聯合治療對患者的生理健康沒有產生不良影響。而從腸蠕動頻率和生活質量評分的變化上看,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聯合應用明顯提高了術后腸蠕動的頻率,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些數據表明,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聯合治療是一種有效的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方法。
3.3 對照組干預措施
選擇一組條件相似的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作為對照組。在知情同意下,按照常規恢復程序進行恢復,但不使用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實驗一個月,期間每周跟蹤一次,收集感覺、恢復情況、生活質量等數據,并記錄一般情況。實驗后整理數據,見表2。
表2展示了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恢復程序下的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情況。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生命體征數據(體溫、心率和血壓)顯示出基本的穩定性,說明常規恢復程序在維護患者生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然而,當關注腸蠕動頻率和生活質量評分時,可以發現這兩項指標在實驗期間的提升幅度相對較小。對比實驗組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治療方法對促進腸蠕動恢復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顯著效果。因此,這個對照組的數據進一步驗證了實驗組的實驗結果,即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治療能夠有效地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的恢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4 研究結果
經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研究結果清晰地表明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治療在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上具有顯著效果。盡管常規恢復程序能維持患者的基本生理穩定,但其對腸蠕動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用有限。相比之下,實驗組的數據表現出更高的腸蠕動頻率和生活質量評分增長,而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也保持穩定,沒有產生不良反應。這些結果為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聯合應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證明其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治療方法。
本研究探討了穴位按壓聯合超聲電導儀在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中的應用。實驗分析了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數據,揭示了常規恢復程序在腸蠕動恢復和生活質量提升上的局限性。反觀實驗組數據,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的聯合應用明顯提高了腸蠕動頻率,同時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無不良反應發生。結果證明了穴位按壓和超聲電導儀治療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手段,能夠顯著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的恢復,這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并為未來的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吳麗英.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醫藥衛生,2022(3):31-34.
[2] 劉燕芬.婦產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體會[J].收藏,2019(21):156.
[3] 陳巧月.婦產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3):2-3.
[4] 劉黎黎.婦產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31-34.
[5] 劉華,馬海健.改良式護理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恢復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21):131-134.